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7-11-01 07:37华红王健郝贵亮
当代医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胶原肝炎肝病

华红,王健,郝贵亮

(1.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33;2.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00)

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华红1,王健1,郝贵亮2

(1.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33;2.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目的 通过测定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含量,探讨四项指标在肝病患者向肝纤维化发展过程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30例肝病患者和11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进行以上四项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肝病组之间HA、LN、PCⅢ及CⅣ水平含量与正常健康查体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急性肝炎组HA、LN、PCⅢ及CⅣ有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轻度肝炎时HA、LN、PCⅢ及CⅣ仅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在慢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肝癌时,HA、LN、PCⅢ及C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肝炎时,PCⅢ的灵敏度最高,可达70%。慢性肝炎轻度时HA灵敏度最高为44%。慢性肝炎中重度时HA的灵敏度可达95%。肝硬化和肝癌组HA和CⅣ的灵敏度都超过90%。结论 HA是诊断肝炎及纤维化最灵敏的指标。联合检测血清HA、LN、PCⅢ及CⅣ水平能够反映出肝病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程度高低,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肝纤维化;肝病;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组织学改变,不仅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贯穿于肝硬化的全过程,因此对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仍然是肝纤维化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但因取材局限、创伤大、不方便常规随诊和动态观察,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限[1]。血清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本文就130例肝病患者和11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HA、LN、PCⅢ、CⅣ四项的水平检测和比较,旨在探讨它们对于诊断、治疗、预防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者130例,为肝病组。其中男68例、女62例,年龄30~58岁,经临床、实验室、B超确诊为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其中急性肝炎31例、慢性轻度肝炎29例、慢性中重度肝炎42例、活动肝硬化18例、肝癌10例。对照组均为医院查体科健康查体者110例。

1.2 试验方法 实验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提取血清,收集后的标本于-35℃保存待测。血清HA、LN、PCⅢ、CⅣ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海研生物医学技术中心。正常值HA:(57±27)μg/L、LN:(115±17.3)μg/L、PCⅢ<120μg/L、CⅣ:(49.7±15.0)μg/L。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

1.3 观察指标 分别检测肝炎患者和健康查体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间4个指标的差异性及灵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肝纤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急性肝炎轻度时肝纤四项仅轻度升高,但在慢性肝炎中重度及肝硬化、肝癌时四项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HA、LN、PCⅢ、CⅣ测定结果(x±s)

2.2 各组肝病血清中肝纤四项灵敏度检测 急性肝炎组,PCⅢ的灵敏度最高,达70%。慢性肝炎轻度组HA灵敏度最高为44%。慢性肝炎中重度HA的灵敏度达95%。肝硬化和肝癌组HA和CⅣ的灵敏度都超过90%。见表2。

表2 肝纤维化四项在各组肝病中的灵敏度(%)

3 讨论

由于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4],因此,对于它的检测与诊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血清学检测由于创伤小、方便随诊和动态观察,近年来很受大家欢迎,有报道显示,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的检测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5],故而称为肝纤维化指标。

肝纤维化时,肝组织内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及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均增多,导致肝内异常增多和过量沉积,并反映在外周血液中。以上,我们对13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测试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首先,急性肝病时,肝纤四项的含量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四项指标与肝炎活动期有一定的关系;慢性轻度肝炎时,肝纤四项轻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肝癌时,以上指标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肝纤四项指标中,以HA升高最为明显,同时,有报道也显示,肝纤维化时,HA变化最大并明显升高,是反映慢性肝病纤维化和炎症性改变最敏感的指标[6],由表2可以看出,各组肝病向肝纤维化发展的过程中,HA变化最大也最灵敏,与此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由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因此,使用肝纤维化指标来判断患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程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各指标发生异常时,提示临床医生应该高度重视此类患者的病变转归,积极寻找导致肝功异常、肝纤维化的病因,以便及早进行干预,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因此,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四项各指标的变化是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良好确据,对肝纤维化和各种肝病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1] 程明亮,杨长青.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及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

[2] 刘仁才,刘龙秀,张德远,等.血清HA、LN、CⅣ、PCⅢ含量与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2):122-123.

[3] 中华医学会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

[4] 谭池享.HA、PCⅢ、ⅣC、LN检测在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中的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9):79-80.

[5] 郝菁华,石军,任万华,等.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与肝脏微循环状况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1):135.

[6] 陈伟雄.血清肝纤四项检测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河北医学,2007,13(3):375-3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0.055

郝贵亮,E-mail:hgl135790@126.com

猜你喜欢
胶原肝炎肝病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世界肝炎日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