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刺足三里促进快速康复外科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

2017-11-01 07:37康华马晓孙玉华孙琴琴
当代医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电针胃肠

康华,马晓,孙玉华,孙琴琴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普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护理研究--

电针刺足三里促进快速康复外科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

康华,马晓,孙玉华,孙琴琴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普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目的 探讨足三里电针刺激应用于快速康复外科腹部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胃肠术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胃肠手术后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术后下床活动及遵医嘱用药等;研究组加用足三里电针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肛门排气时间为(61.25±9.16)h、首次排便时间为(4.83±0.76)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14±3.02)h及住院时间(2.12±3.4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82%(P<0.01)。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75.17±11.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9±13.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后,显效49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9例、25例及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刺足三里应用于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术后表现更好,临床治疗效率更高,临床疗效肯定,并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电针;足三里;胃肠术后;功能恢复

胃肠术后患者常可因麻醉、手术创伤及腹腔感染等原因而致胃肠失去正常蠕动能力,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开展及生活质量提高。研究指出[1],若超过72 h不能排气则引起腹胀,一方面,术后重度腹胀可加重患者生理不适,另一方面还会影响胃肠吻合口和腹腔切口愈合。因此,加用相关干预措施,帮助患者促进胃肠蠕动,尽早帮助患者肛门排气已成为临床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将G6805-Ⅰ型电针仪应用于护理内容中,以刺激足三里,改善胃肠蠕动功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所收治胃肠术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41.28±10.36)岁,疾病类型:胃大部切除术后28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20例、其他20例。对照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40.75±10.19)岁,疾病类型:胃大部切除术后30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21例、其他1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2]:①均符合手术指征;②未合并其他系统疾病;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患及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多系统、多脏器疾病者及消化道梗阻者;③合并其他严重急性病症者;④临床资料不全或不能按规定配合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仅给予胃肠手术后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术后下床活动及遵医嘱用药等。

1.2.2 研究组 加用电针刺激足三里,具体如下:术后第1天,取穴足三里,常规消毒,毫针常规刺入,得气后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毫针体上,调至连续波,可根据患者耐受度进行调试。留针30 min。

1.3 判断标准[3]术后一般情况: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电解质紊乱、胸腔感染、腹胀、腹痛、静脉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ADL评分方法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始末、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每个项目10分,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临床疗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量表根据病情从轻到重分为4分,显效:症状积分下降90%以上;有效:下降75%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肛门排气时间为(61.25±9.16)h、首次排便时间为(4.83±0.76)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14±3.02)h及住院时间为(12.12±3.4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82%,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一般情况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ADL评分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75.17±11.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9±13.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ADL评分结果比较(x±s)

2.4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后,显效49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9例、25例及总有效率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胃肠手术术后常可因麻醉、腹部侵入性操作、损伤反应、腹腔内炎症、长时间暴露腹腔等因素而诱发胃肠功能紊乱。在一般情况下,胃肠不同部位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时间不一,其中,小肠功能恢复最快,24 h内即可恢复正常,胃功能恢复时间稍长,约24~48 h,而大肠功能恢复最慢,约48~72 h[4]。一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过长,不能及时恢复正常蠕动,极有可能能导致肠粘连、麻痹性肠梗阻、吻合口瘘、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产生,严重者可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5]。因此,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头等大事,只有尽早恢复肠蠕动,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摆脱病痛,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胃肠手术术后常规治疗以半卧位、禁饮食、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为主。而对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多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具有一定疗效,但是中远期效果欠稳定[6]。有部分医院采用中医针灸方式,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效果肯定。但国内外有关中医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中医针刺足三里快速康复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进行分析,分析其优越性,一方面为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也为发扬祖国的传统医学。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中医“肠结”、“关格”范畴,多系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术中较长时间外露脏器及寒邪侵袭所致,而针灸在促进肠功能恢复方面疗效肯定。术创属金刃伤范畴,术中破气失血致气血亏虚、运行无力,可引起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胃肠停滞。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具有健运脾胃、升轻降浊之功。电针刺足三里穴位,可调解脏腑、气血通畅、补虚弱、腑气下行,有利于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促进排气、排便,亦有利于患者早下床活动,早进食,早康复。现代医学研究指出[7-8],电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胃弛缓者可使之收缩加强,胃痉挛时可使之舒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梗阻,同时,还可以调节胃酸分泌,加强胃壁屏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肛门排气时间为(61.25±9.16)h、首次排便时间为(4.83±0.76)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14±3.02)h及住院时间(2.12±3.4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说明研究组术后表现更好,恢复速度更好。另一组数据显示,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75.17±11.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9±13.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电针刺足三里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最后一组数据显示,研究组加用电针刺足三里后,显效49例、有效17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9例、25例及7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研究组临床疗效更为肯定,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电针刺足三里应用于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术后表现更好,临床治疗效率更高,临床疗效肯定,并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慧敏,樊志敏.针灸促进快速康复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2):2108-2109.

[2] 吕鹏,张居元,周振理,等.电针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1):82-83.

[3] 崔熙娟,乔丽娜,单涛.足三里穴刺激对腹部手术胃肠道功能恢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当代护士,2014(3):50-54.

[4] 业绪根.针刺“足三里”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4):208.

[5] 胡森,张立俭,白慧颖,等.电针足三里穴对腹腔脓毒症大鼠肠缺血及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8):485-487.

[6] 杨凤江,王景杰.针刺足三里穴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武警医学,2008,19(8):716-718.

[7] Takahashi T.Acupuncture for function pastrointestinaldisorders[J].JGastroenterol,2006,41(3):408-417.

[8] 任秦有,张超,黄裕新,等.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穴对其胃排空及相关激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9):819-8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0.065 资助项目: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YDCX2014178)

孙琴琴,E-mail:1522373354@qq.com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电针胃肠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