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策略研究

2017-11-01 17:13张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效益策略

张琳

摘 要:高校体育场馆开展有偿经营,提供经济有偿服务既是市场所需,又是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需。在目前的经营过程中,各高校体育场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困难。基于对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效益与不利因素的把握,进行具体服务策略的探寻,以期向经营管理者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思维。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效益;不利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92-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日益深化了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馆逐渐由以往单一与封闭的管理状态转变为面向社会成员开放并向其提供有偿服务的发展模式。高等院校怎样把握机遇,对体育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办学效益的提高,已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改革进程中的一项新课题。对这一课题开展研究工作,有利于将高校的优势发挥出来,对于潜力的挖掘、活力的启动、经济的创收、学校的发展、经费的增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的不足,对社会成员的需求予以满足,加速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

一、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的效益

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是指为了对社会体育场馆及服务短缺的矛盾予以解决,实现对社会成员体育健身需求的满足,而采取的以对学校正常体育工作的满足为基础,结合并利用自身价值,负担部分体育经费,提供收费服务,对校内体育场馆进行开放的对策。通过提供有偿服务,高校体育场馆能够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弥补高校体育费用的不足。目前,除了一些体育院校之外,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体育场地设施缺口、设施设备落后、资金不足等现象。在提供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之时,不少高校的体育场馆所面临的经费不足问题亦十分显著。在这一背景下,若与体育场馆的现有条件相结合,进行一些新项目的开发,提供丰富且优质的有偿服务,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增加收入,以此进行体育场馆设施的维修,或者添置一些新设备,吸引更多的社会体育爱好者进入校内体育场馆消费,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对经费不足的问题予以解决。

2.提高场馆利用率。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都存在大量闲置的现象,降低了场馆设施的人均占有量,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面临折旧与老化等问题。实际上,高校体育场馆大多都是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的,若不能够对其进行充分与合理的利用,老化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直至报废,这不得不说是国家现有资源的一种浪费。若是面向社会成员提供经济有偿服务,能够在很大水平上提高场馆的使用率,保证人均占有量,进而实现对资源的节约,预防经济效益的流失。

3.满足大众健身需求。体育事业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作为国有资产,高校体育场馆有责任面向社会成员开放。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物质文化水平,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发展为一种常态,为了对大众需求予以满足,高校体育场馆有责任对先进的、现代的、新兴的体育娱乐项目进行开发与合理引进,以提供更具娱乐性、健康性与高雅性的体育健身场所于社会成员。基于经济的全面发展,制定、补充与完善长期规划,最终将高校体育场馆发展为对全面健身计划予以落實的基石。

二、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的不利因素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完全采取有偿服务和完全不采取有偿服务的高校数量都不多,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面向社会成员提供部分有偿服务。现阶段,存在着一些对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需引起校方与研究人员的重视。

1.地理位置导致效益好的场馆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很多高校开始了生源扩招,并纷纷进行了新校区的建设。虽然新校区的体育场馆有着丰富的资源与先进的设施设备,场地环境好,但这些小区大多位于城市郊区位置,周围居民与企事业单位数量都不多,因而不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而原先的老校区,大多都位于市区位置,周围居民与企事业单位数量比较多,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获得较之新校区而言容易得多。但是,老校区的体育场馆多是以原先扩招之前的学校规模作为参考的,因而场馆的数量并不多。虽然有着较好的效益,但是较少的服务显然无法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2.管理水平低,服务落后。提供经济有偿服务的高校体育场馆大都对其营业时间与收费方式予以表明,但是却模糊化了服务消费者与学校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各高校对社会开展经济有偿服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并不高,各行其是、一校一策的现象较为突出,管理制度少,可行性低,甚至于部分体育场馆的收费标准与工商税收等的管理方法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与规范。

3.思想保守,需要转变认识。高等院校如今已被划归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部分资源可由市场进行配置。面向社会成员开放,共享资源原本就是一项开拓性与挑战性的工作,在我国,部分高校仍以传统与封闭的教育管理理念为指导,在对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应上积极性并不高,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比较少,因而很难将体育场地资源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社会效益不足。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为全面健身的实现贡献力量,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急需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实现同社会的资源共享。

三、高校体育场馆经济有偿服务的策略

1.实现开放时间与收费标准的合理化。高校体育场馆由国家兴建,公益性极强,因此对外开放应以不影响学校正常使用为基础,对开放时间进行切实可行的制定。另外,还要以校内体育场馆的性质为参考,在保障体育场馆原有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性地增加一些开放式服务项目,并保证国家法定假期与双休日同样有人员值班与指导。在面向社会成员有偿开放之时,要对晚上的时间予以合理的延长,通过优质服务的提供与积极文化氛围的营造吸引社会体育爱好者。

2.提高管理能力。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程度不一地开展了经济有偿服务,但管理水平与效率大都不高,运行模式有待变革。提供经济有偿服务的高校体育场馆应从组织机构上提供保证,对专门的管理与开发人员进行配备。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各管理者应对自身的职责予以明确,通过在馆内显著位置标贴,透明化、规范化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对不同运动项目与参与人群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例如,球类馆年轻人居多,门球场老年人为主力;练习健美操的以女性为多,健身房则以男性为主;隔网运动项目的安全系数比较高,游泳锻炼则需安排救生员等。

3.提高服务质量。各高校应以学校体育场馆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校内体育专业优秀学生发出聘请函,赋予其体育指导员的职责,并进行多种练习讲座的开设。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成员设置多种项目的培训班,例如健身、游泳或羽毛球培训班等。寒暑假时间,还可以组织少儿夏令营、篮球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与高水平比赛的积极举办与承办,吸引大量社会团体、个人与各级企事业单位走入校园,在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奠定高校体育场馆在城市体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使高校体育场馆及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

4.加强宣传普及,引导消费。高校体育场馆应充分地认识到,仅仅以目标对象的口口相传以及对室内场馆资源的宣传为支撑,对于适于开展经济有偿服务的稀缺性场馆而言是远远不够的。高校体育场馆各馆室应把握社会成员体育需求的热点内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例如,健美操馆可以开设减肥塑身班,跆拳道馆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承办高水平社会比赛与等级考试等。此外,高校还可以进行体育场馆网站的制作,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了解场馆设施、资源及所提供的服务,结合自身所需走进体育场馆,进而实现对消费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姜永增.基于服务营销理论的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116-117.

[2] 蒋磊,苏龙.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有偿服务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1):65-68.

[责任编辑 史丽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益策略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我的手机在哪?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浅析高速公路系统职工福利体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