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景合一视角下高校校园旅游的文化潜能

2017-11-01 16:23李晓云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2期
关键词:高校

摘要:“校景合一”是指制定校园旅游景区发展战略,用景区规划建设理论指导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用景区游客行为管理方法规范校园休闲行为,以校园旅游的形式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景教学的实训基地。在校园文化与旅游文化良性耦合的过程中,充分释放校景合一视角下高校校园旅游的教育教学、文化传承、实训实践、旅游观光、生态建設等价值功能。

关键词:校景合一;校园旅游;文化潜能;高校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15

1“校景合一”理念提出的背景分析

1.1高校校园旅游热与其研究相当冷清的矛盾

随着休闲旅游以及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高校校园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不断吸引着旅游流的集聚,已成为城市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校园旅游升温,然其相关研究一直呈现为“不愠不火”的状态,研究层面主要集中在校园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分析、旅游影响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多为个例分析,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指导校园旅游规划与发展。

1.2高校校园旅游发展重经济效应轻文化功能

为顺应游客需要及提升校园建设水平,我国一些高校已将校园创建为国家3A 甚至4A景区。高校校园旅游的兴起,掀起了校园景观建设的热潮,而在校园景观的建设中,过分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忽略了高校景观的文化内涵,忽视校园景观对师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与此同时,对于高校校园旅游的研究,多是对校园旅游的经济现象研究,缺少文化教育功能研究,如校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客源市场结构的分析等,忽略了高校校园旅游的文化渗透力,这有悖于校园旅游发展的“初衷”。

1.3高校校园休闲旅游行为管理难度大

高校校园旅游盛行,休闲旅游者众多,清华大学保卫处给出了一组数据:2015年暑期进清华参观人数达到42万人,日均超过1.1万人,高峰日达到1.7万余人。即使服务管理措施加强后,2016年暑期来校参观人数依然达到21万人。参观游览人群的大量涌入,使得校园不堪重负,校园旅游容量管理难度增大;而游客在高校休闲时,道德感弱化,不注重保护校园资源与环境,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校园旅游的超载接待与校园的不文明旅游,严重破坏了高校的教育环境。

2校景合一理念具备的文化潜能

“校景合一”不是简单的校园景区化建设,而是校园文化与旅游文化的互动耦合,旅游景区概念的介入,推动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校园文化旅游的开展一方面丰富了旅游文化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借助旅游受众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1校景合一:校园与景区共生发展的新视角

2.1.1高校校园完全具备旅游景区属性

旅游景区是指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集中,能对人们产生吸引力,并能提供旅游服务功能的地域空间载体。高校校园建设注重绿地、山体、湖泊与建筑的和谐性,追求自然美、建筑美、艺术美、教育美的统一,形成园林式景观;每一所高校都具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品牌形象,具备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品质高。高校是一个小型的生态文化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高校空间内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错落有致,赢得了莘莘学子和社会人士的青睐,具备旅游吸引力;高校的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能够提供吃、住、行、学、购、娱等服务以及校园行为管理,具备基础的旅游服务功能。因此,高校校园完全具备旅游景区的基本特征,将校园类比为景区,用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去指导高校文化的创新与管理,有助于校园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1.2“校景合一”理念的多重效应

“校景合一”是指制定校园旅游景区发展战略,对校园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结合校园文化、教学需要及教学设施策划旅游项目,实现景在校里,校在景中,把教育教学、文化传承、实训实践、旅游观光、生态建设等高校应有的价值功能充分体现出来,更好地服务与学生、社会。“校景合一”概念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校园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的“三效合一”,有助于旅游类专业实践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校园休闲行为文明管理等。

2.2校景合一: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的最佳途径

2.2.1“校景合一”正确而全面地解读了校园文化的构成

“校景合一”理清文化教育与休闲旅游的互动机制,文化是核心,教育是目的,旅游是体验。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统一的一种群体文化。旅游文化是传统文化和旅游活动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从表现形态上来看,包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文化、观念性文化等。校园文化的内容本就是旅游文化资源,人们渴望感受认知校园文化,此为高校旅游产生的根本动因。而高校文化建设借鉴旅游景区规划原则与理念,寓文于景,浑然天成,融合旅游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等,凸显地方特色,形成自身文化品牌,充实了高校文化系统。

2.2.2“校景合一”有助于行为主体对校园文化的传承

校园旅游源于对文化的向往而发展成为当今对文化的破坏,甚至是亵渎,既有外来休闲观光者的原因,也有校园管理的问题;另外,当前高校校园建设一味追求大而新的规划,文化缺失现象严重。在 “校景合一”理念下,用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理论规范校园休闲旅游者行为,避免旅游对校园文化的负效应,通过校园旅游完成校园文化的社会传播;借用景区生态规划与文化建设的成熟理念,使校园的景观与文化相协调,因地制宜,实现校园文化的感化、内化作用。在旅游类相关课程任务的驱动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们挖掘校园文化的历史,发现校园旅游资源,观察校园人的心理及行为,引导文化的合理开发与传承。“校景合一”营造了宜学、宜游的和谐校园环境,也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文化作用力。endprint

2.3校景合一:旅游类课程实景教学的最佳场域

2.3.1“校景合一”解决了实践教学条件受限的问题

当前,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如何将其培育成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旅游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兼具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旅游人才。旅游业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旅游人才教育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需要的是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全面创新型旅游人才,然受高校与旅游景区空间距离、旅游景区经营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旅游教育多为素质理论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条件有限。校园即是景区这一功能定位,打破了校园与景区间的距离限制,且校园旅游作为城市休闲旅游地及文化旅游地,受季节性影响较小,全时全域地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实验基地。

2.3.2“校景合一”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认知的无缝对接

旅游管理类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旅游一线服务技能和中层管理能力,在校景合一视角下,校园如景区,学生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社会休闲者即是游客,校内提供的餐饮、住宿、校园小交通、校园景观、校园购物、休闲活动即是旅游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学校及教师对学生、对休闲者的校园行为管理即是景区对员工、对游客的行为管理,校园资源与景区要素实现无缝对接,在校园内即可实施旅游相关课程项目的实景教学,如校园景区生态化规划、校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校园一日游产品开发、校园文明旅游行为管理等。

3高校校园旅游的文化潜能释放途径

“校景合一”的文化潜能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高校自身、高校学生、高校观光休闲者,故应从这三大群体着手,打通校园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共享通道,释放校园旅游的文化潜能。

3.1指导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文化的可持续性

之于高校而言,借鉴旅游生态规划理念规划建设校园,有助于其发掘自身的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在高校校园改造、扩建、新建的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持和现代文明、文化的创新,不再是一味地追求空间面积大、景观建筑新,以致校园文化空洞,而是基于“校景合一”的视角注重自然与文化的和谐,注重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保证高校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2推动校园旅游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园的教育功能

之于高校学生而言,“校景合一”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了拟真的实践平台,为旅游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在校园内进行实景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吸收与应用,树立旅游专业学生主人翁地位,他们即是学生,也是校园景区的服务与管理人员,有责任为校园景区的规划发展、文化传承等提供建设性意见,在实训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与校园文化创新传承的共赢。

在提供校园旅游实训平台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院系的专业能动作用,营造生态文明校园环境氛围,解读并宣扬校园文化,如制作校园景观解说牌与文明行为引导标识、提供校园讲解服务、举办校园礼仪活动等,引导全校学生认知并认同校园文化,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为美丽校园可持续性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3规范休闲者的旅游行为,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惠共生

之于休闲者而言,高校是文化高地,是教育基地,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更应保证高校文化教育的有序进行。当前高校旅游最大的詬病是超载接待与不文明旅游行为。而旅游景区容量管理与文明旅游也是旅游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预约进园、错峰营销(避免游客集中在高峰时段入园)等限流、分流措施,以及建立旅游黑名单等规范旅游行为措施。这些游客行为管理措施,可以引用到高校旅游行为管理中,如武汉大学樱花节期间的预约制,北京大学的实名入园制等,而对于校园游客不文明行为,应以教育引导为主,避免惩罚控制性措施与高校教育本质的冲突,发挥校园文明环境的文化感染力,激励游客正确认知校园旅游及高校所承载的文化特性,自觉规范休闲行为,体验校园文明礼仪。

4结语

在“校景合一”理念的统筹指导下,校园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融合,有效解决了高校文化建设、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校园休闲行为管理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以校园旅游与文化教育的形式,协调高校、学生、休闲旅游者三大行为主体的文化利益,促使高校教育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宋东皓.大学校园文化与传承创新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77.

[2]谢春山,李芷逸,唐伟. 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研究[J]. 旅游研究,2014,(1):6-11.

[3]李晓云. 高校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耦合机制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273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