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扶贫 花开新余
——新余市水北商会扶贫侧记

2017-11-02 01:54胡武鸣徐云于龙广
老区建设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新余市油茶商会

□ 胡武鸣 本刊记者 徐云/文 于龙广/图

社会扶贫 花开新余
——新余市水北商会扶贫侧记

□ 胡武鸣 本刊记者 徐云/文 于龙广/图

水北商会“同心.千企帮千户”启动仪式现场

水北商会会长结对帮扶省级贫困村琴山村,现场察看油茶基地

高考落幕,鸿雁报喜。九月正值各大高校开学季,莘莘学子能否如愿顺利入学却也几家欢喜几家愁。家住琴山村的邓树凤,老早就收到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开学将至,全家却为即将缴纳的学费一愁莫展。

据了解,邓树凤家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父母身体差,家庭支出除了医药费,还有姐弟俩的上学费用。虽然在上学期间享受贫困学生救助,但生活的压力仍然很大,家里十分简陋,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水北商会会长邹细保了解后为其和数十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解决了燃眉之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他个人已捐赠120万元,资助200余名贫困大学生。

水北商会会长为颐养之家挂牌

资助贫困大学生,只是水北商会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的一段剪影。“扶贫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党委、政府是主力军,社会扶贫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为新余市脱贫攻坚也做了极大地贡献。”市扶贫移民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扶贫工作中凝聚合力,多轮驱动,创新帮扶方式,吸纳商会社会力量,探索出了一条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帮扶相结合,合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让社会扶贫之花开满新余大地。

党建引领,用活社会资金

作为全省首家由乡镇籍工商界知名企业家组成的新余市直属乡镇商会——新余市水北商会始终本着“凝聚乡亲、互通商情、共谋发展、报效桑梓”的办会宗旨,率先在全市成立“党建+脱贫攻坚”扶贫攻坚工作小组,由商会党委副书记、商会副会长具体分管扶贫工作,扶贫工作中发挥“支部+联络处”的作用,有序动员、引导全体商会党员会员,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2017年5月13日,水北商会率先在全市启动开展“同心·千企帮千户”活动,助推水北镇贫困户精准结对帮扶全覆盖。目前,水北商会10个党支部、15个联络处有283名党员会员与水北镇137户、283名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扶贫工作如果没有资金,只能是纸上谈兵。为动员、引导全体商会会员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商会专门设立一个100万元专项扶贫基金,安排100个公益岗位,在商会会员企业中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培训100个扶贫就业对象。同时,每年发动全体会员仔细甄别,选出100余户真正贫困的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给予每户1000至2000元的慰问金。在全镇开展新农村建设,并设立水北农村居家养老基金,筹资100万元建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先后为家乡教育事业捐款1000多万元,捐资3900多万元。商会自成立以来,累计为家乡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新农村建设捐物捐资1.3亿多元。

“我们渴望早日脱贫,但由于环境和资金限制,所以一拖再拖”娄山村村民简梦婷说:“现在资金有了,可以做点小生意了,2020年整村脱贫就有把握了!”

完善设施,安居有保障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贫困村致贫最直接的原因是基础设施滞后。水北商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坚持基础先行,想方设法加大对帮扶村公共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力改善村容村貌,为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石。

如今,驱车前往伍塘村,入村所经之路,180多盏太阳能路灯晚上像点点繁星,给村庄增添了无限生机。村民邹春生介绍说,这些路灯是从村里走出去的水北商会几个老板捐资安装的。而走进熊坑村,只见一排排三层楼的联排洋房、一盏盏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一条条整齐有序的地下排水管连成网由水北商会的本村4位农民企业家捐资3600万元兴建的新村72套连体别墅,分成4排,每套3层、面积230平方米,全部为徽派建筑风格。新村周围流水潺潺,楼与楼之间花木扶疏,路灯、篮球场、老年食堂、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一应俱全,熊坑村成为全省水生态文明村。目前一期规划拆除危房、旧房189间,在原址新建三层小别墅91套。

除了改善基础设施,水北商会协助新余市政府建设“颐养之家”,推行以“政府支持、村级主办、自主管理、群众参与”为特色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把自然村内75岁以上的老人集中起来统一提供一天三餐伙食和娱乐场所。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真正实现老人开心、子女安心,形成了“离家不离村、居家享清福”的农村养老新模式。

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关键还在于为民“造血”,产业扶贫的效果具有持续性、稳定性,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沿阵地。为了让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份就业、有一份产业、有一份可持续受益项目,水北商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立项目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搭建商会会员与扶贫对象结对帮扶平台,采取“公司+产业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保障收益。

望着满山挂满枝的鲜艳油茶,琴山村村民邓卫忠高兴地说:“水北商会帮扶我们在荒山上种了200多亩油茶,如今茶树已长大成林,成为我们农民发家致富的发财树。”

琴山村是省级贫困村,当地田少山多,山地资源丰富,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贫困村民占比多。针对村里群众缺乏致富门路、难以自我发展的客观实际,水北商会积极通过扶持当地高产油茶、种植花卉苗木等形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固化贫困户与企业、基地、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让每家每户有一份稳定的资产性收益,逐步实现产业脱贫。现在,琴山村委成立新余市首家油茶生产合作社,全村290多户农户参与开发高产油茶3700余亩。据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测算:高产油茶3年挂果、5年丰产,按亩产茶油40公斤计算,5年后,琴山村种植高产油茶的农民,每家每年可纯赚1万元以上。

致富思源,赤子丹心济贫弱。水北商会会员始终不忘初心,致力于家乡脱贫致富事业,获得了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对水北商会引导本土民营企业家回馈故里、支援农村建设进行点名表扬;2016年7月,水北商会党委分别获得中共中央、江西省委、新余市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水北商会连续三年被授予“全省优秀基层商会”荣誉称号。

水北商会2016年大学生奖优助学仪式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新余市油茶商会
江西新余:青少年机器人创客大赛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中国西班牙商会
江西省新余市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新余市教育局新年上班“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