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采前落果及防控措施的初步研究

2017-11-02 02:40黄茜斌叶海萍王允镔赵惠宇杨桂玲刘高平
浙江柑橘 2017年3期
关键词:防虫网钠盐落果

黄茜斌 叶海萍 王允镔 赵惠宇 杨桂玲 刘高平

(1.浙江省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 台州318020;2.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东魁杨梅采前落果及防控措施的初步研究

黄茜斌1叶海萍1王允镔1赵惠宇2杨桂玲2刘高平1

(1.浙江省黄岩区果树技术推广总站 台州318020;2.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黄岩是东魁杨梅的发源地,杨梅产业也是黄岩区农业主导产业。由于杨梅成熟采收期与浙江省的梅雨季节完全吻合,因此通常年份由于连续阴雨的影响,会导致杨梅大量落果,再加上杨梅果蝇等害虫、青霉病菌、绿霉病菌、白腐病菌对杨梅果实的为害,还有大风对杨梅果实的伤害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就造成了杨梅产量年年“采一半烂一半”的现状。广大果农为了确保杨梅产量,在生产上会选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也给杨梅果品带来食用安全的隐患。为了进一步探索几种常用的杨梅植物生长调节剂预防杨梅采前落果的效果及对杨梅果品食用安全的影响,根据浙江省杨梅一品一策试验示范课题组的安排,2016年5月开始进行了本次田间试验,以便更好指导杨梅安全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果树。试验园选择台州市黄岩区平田乡里龙村黄岩北坪家庭农场,该家庭农场有10~12年生东魁杨梅13.3hm2,667m2栽20~23株,树冠直径3~5m,单株产量约15~20kg。农场海拔350m,属高山杨梅,每年在6月28日前后开始采收。小区试验园的山坡地势较平缓,供试杨梅树约150株。

1.1.2 供试药剂及材料。85%2,4-D钠盐(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80%对氯苯氧乙酸(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80%赤霉酸可溶粒剂(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市售),40目防虫网帐(浙江省台州市地产,自制)。

1.2 试验方法

1.2.1 处理设计。试验设2,4-D钠盐3.3×10-(6采收前40d、30d、15d喷药)、5×10-(6采收前15d喷药)、10×10-(6采收前15d喷药)五个处理,对氯苯氧乙酸250×10-(6采收前40d、30d、15d喷药)、125×10-(6采收前15d喷药)、375×10-(6采收前15d喷药)五个处理,赤霉酸40×10-(6采收前40d、30d、15d喷药)、赤霉酸+乙基多杀菌素+咪鲜胺(采收前30d、15d喷药)五个处理,防虫网覆盖(罗幔)、防虫网覆盖+薄膜避雨(罗幔+避雨)、空白对照,总共十八个处理,单株小区,三次重复,处理之间设保护株。

1.2.2 处理方法。根据试验园往年的杨梅成熟开采时间为6月28日,确定各处理的喷药时间,第一次喷药时间为5月18日,用背负式单管手动喷雾器喷药,每处理3株的总喷水量为5kg,2016年试验期间天气较好,各次喷药当日均没有下雨。试验园防虫网覆盖时间为5月15日离开采尚有43d。

1.2.3 田间调查。在杨梅果实基本定果之后的6月1日、2日,每小区在树冠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选一个枝组,挂牌标记,疏除病虫果、畸形果,清点枝组的果数作为药前基数。6月28日、29日再清点所标记枝组的挂果数量(包括没有脱落的病虫果),计算落果数量、落果率。

表1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东魁杨梅的采前防落果效果(浙江黄岩)

药效计算方法:落果率(%)=(施药前果实数量—施药后果实数量)/施药前果实数量×100。

1.2.4 农残分析。每个浓度处理设定3个小区(3棵树),每小区随机采集杨梅树上、中、下、里、外等不同部位的生长正常、无病害、成熟的样品(不少于1kg),则每个浓度处理采集3个平行样品。采样后立即将样品装入封口样品容器,贴好标签,于冰柜中保存,统一送农科院质标所进行农残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减少杨梅成熟期落果均有效果。根据试验调查结果(详见表1),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落果率在8.8%~29.0%,均优于对照区34.0%的落果率,其中以防虫网覆盖、防虫网覆盖+薄膜避雨两个处理的效果最好,落果率分别只有9.3%和8.8%,远远超过其它处理;其次为2,4-D钠盐5×10-(6采前15d)、2,4-D钠盐10×10-(6采前15d)、对氯苯氧乙酸375×10-(6采前15d)、赤霉酸40×10-6+咪鲜胺1000倍+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采前15天)等四个处理保果效果较好,落果率分别为13.4%、18.9%、17.6%、17.4%,明显优于对照区的34.0%。

2.2 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越高,防落果的效果越好;相同使用浓度时喷药越早防落果效果越低。无论2,4-D钠盐、对氯苯氧乙酸和赤霉酸均表现出同样趋势,其中2,4-D 钠盐和对氯苯氧乙酸处理间的差异更为明显。根据本试验样品的农残检测结果,各种处理的农药残留均没有超标。

2.3 防治杨梅果蝇和白腐病对减少杨梅采前落果的效果明显。根据试验调查,杨梅果蝇大约在杨梅开采前25d 开始陆续从其它园地迁入杨梅园为害。2016年试验中采前30d赤霉酸50×10-6单用、赤霉酸50×10-6+咪鲜胺1000倍+乙基多杀菌素2000倍混用的落果率分别为24.7%和24.1%,两者之间没有差异。而采前15d 相同浓度的单用、混用的落果率分别为23.3%和17.41%,差异极为显著。分析认为此时杨梅果蝇、杨梅白腐病已经开始为害果实,田间喷杀虫剂、杀菌剂对减少杨梅采前落果的效果就比较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杨梅网室栽培对预防杨梅采前落果的效果最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2016年6月20~24日的高温干旱,梅雨季节的“空梅”现象,十分有利杨梅采收,导致网室栽培与网室避雨栽培之间落果率没有差异,但一般年份应该网室避雨栽培的效果更好。采前15d 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对杨梅防落果的效果比单用效果明显。

通过田间的调查观察,按杨梅挂果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量挂果的杨梅树,由于没有进行合理疏果或疏果不到位,挂果量很大,导致果实不能转色成熟,到一定时间自然会出现大量落果;另一类是合理疏果的杨梅树,由于病害、虫害、风害、雨害的影响造成的灾害性落果,对这些灾害性落果即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果,但留在树上已经被为害的果实也没有商品价值。因此认为减少杨梅的采前落果,主要通过设施栽培如“网室+避雨”来减轻病害、虫害、风害、雨害的影响,从而实现保产增产。

10.13906/j.cnki.zjgj.1009-0584.2017.03.530

2017-04-17

猜你喜欢
防虫网钠盐落果
无花果落果是怎么回事
钠盐添加剂对制备碳化硅的影响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低钠盐”和“无碘盐”选吃有学问
建平地区设施蔬菜防虫网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营养物质不足是麻核桃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
桃子如何防范采摘前落果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低钠盐=送命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