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7-11-02 03:25梁衍武向伟彭义德
保健文汇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梁衍 武向伟 彭义德

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梁衍 武向伟 彭义德

目的:对比观察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给予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14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随访3月,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HS、PFNA都是临床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常用方法,相较于DHS手术,PFNA手术的创伤性更小,术后并发症少。

动力髋螺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因骨质疏松、退行性病变引起,主要为不稳定性骨折。骨折使肱骨部位血供受到严重破坏,引起功能障碍,容易遗留残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和完善,PFNA手术、DHS手术对正常组织和血管的剥离少,顺应生物力学的特点,在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1]。但是有关两种手术方式安全性、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少,本文就二者的疗效差异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患者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骨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14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经X线或CT检查明确诊断,符合内固定手术适应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58.5±4.3)岁。合并疾病:冠心病8例,贫血7例,糖尿病19例,COPD9例,高血压12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3例,摔伤43例。Evans分型:16例为Ⅱa型,22例为Ⅱb型,30例为Ⅲa型,42例为Ⅲb型,30例为Ⅳ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DHS手术:患者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在股骨外侧作纵切口,切开患者皮肤、阔筋膜,分离股外侧肌下间隙,将股骨上段外侧部分与股骨大粗隆间部分充分暴露出来,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置入DHS,固定位置满意后缝合切口。

PFNA手术:患者取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在股骨大转子上纵切口,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在股骨大转子内侧开孔,沿着孔的方向将髓钉推入髓腔,然后沿着骨颈的方向,进行钢针引导,最后进行空心钻头钻孔,在髓腔内插入髓内针,用C臂X线机透视主钉深度,复位效果满意后,在解锁状态下拧入PFNA,矫正畸形。瞄准器观察锁钉远端固定效果,效果满意后冲洗关节腔,负压引流后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引导患者尽早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有: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主要有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物断裂、髋内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有3例出现并发症(4.29%),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1例;对照组有13例出现并发症(18.57%),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3例,内固定物断裂、髋内翻各2例。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相关指标对比(±s)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0.0001观察指标 观察组(n=70) 对照组(n=70) t P切口长度(cm)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周)5.9±0.8 83.5±11.5 308.6±76.3 24.6±9.4 10.4±3.6 10.3±3.6 97.3±16.4 366.7±89.4 32.6±14.1 13.6±2.9 9.9823 5.7642 4.1358 3.9497 5.7916

3 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多为不稳定性骨折,治疗难度较大。及时给予内固定手术治疗,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充分固定可以防止病情恶化。DHS对粉碎性骨折的固定疗效好,极易进入骨折线,静力及负重以后的动力加压能够使内固定装置充分结合。在骨折断端使用加压螺纹钉固定可以降低骨折剪力,加速骨折愈合[2]。但是对螺钉进入角度要求高,角度不对容易导致螺钉切出,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内侧皮质明显缺损时螺钉会切割股骨头,使内固定移位,影响手术效果。PFNA为髓内固定系统范畴,螺旋刀片具有抗应力、抗选择作用,与负重力线较为接近,凭借荷载传递,力臂较小,使得弯矩有所减小,相较于DHS,PFNA的抗拉、抗压力更强,对旋转的可控性更强。PFNA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对机体损伤性小,降低了对血运的干扰,术中出血量少,使骨折的愈合率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PFNA对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优于DHS,PFNA设计原理更符合我国人体骨骼特质,创伤性小、不良反应少,对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选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

[1]罗家魁.动力髋螺钉与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97-99.

[2]季英楠,阿良,赵忠海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32-36.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