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新论》导读

2017-11-02 03:45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4期
关键词:城市群城镇化特征

袁 媛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紫晴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中国城市群新论》导读

袁 媛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紫晴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过去30多年的粗放式高速增长过分注重速度而忽视了质量,中国的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走一条关注质量、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城市群作为一种城市“集合体”,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路上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正确把握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特征、递嬗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指导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早在1992年,姚士谋教授与中山大学许学强教授等10多位知名地理学者经过多年探索,共同出版了《中国城市群》的著作,开创了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先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该书先后4次印刷,总计出版1.2万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姚士谋教授邀请中山大学周春山教授、同济大学王德教授等多位城市地理、规划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对2006年版《中国城市群》一书进行修订完善,于2016年12月出版《中国城市群新论》,给读者展现了中国城市群的最新研究动态。

城市群研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国外的传统城市结构理论与区域城市体系理论,以及城市连绵区、大都市带、城市群等概念和相关研究。而在现代城市群研究中,学界更关注全球城市系统网络化发展,即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下空间组织模式发生转变,城市的相互联系作用更加强烈与紧密,地理距离作用逐渐弱化,并基于此提出中心流理论等论述,使城市群研究范式从中心地模式向网络化模式转化。迈入21世纪,交通与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流”的活动在城市集聚,并在城市间频繁互动,使城市群规模逐渐增大,城市群内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联系日趋紧密,生产专业化与分工协作增强,城市群地域结构愈加复杂和多元化。全球化、网络化、城市化三者相互交织,形成了当今时代城市空间最为重要的发展动力。以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为核心的全球发达城市群凭借自身优势和信息技术,调配全球生产要素流动,主导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这些发达城市群注重区域规划的指引、核心城市的带动、高效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鼓励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及城市管理体系,致力于高效、公平的社会建设。

国内学者在20世纪末逐渐开展对城市群的概念、类型、结构、机制等的研究。随着资金与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城市间产业联系逐渐加强,交通与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中国城市群区域空间日趋成熟完善,具体表现为:大城市群集聚程度持续增强;城市群总体呈现大城市比重下降而小城市比重上升的规模结构特征;城市密集区等类城市群空间增多;城市群内的城市边缘区正经历快速的空间扩张。各城市群以单核心、双核心、多核心及轴线等多元空间发展模式,总体呈现出“5+9+6”的城市群空间新格局。城市群已成为当前中国城镇化的主体,但是各城市群发育程度不一,在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随着城市群规模增大,在城市群发展中已逐渐显现出城市间、人地间、城乡间不协调的问题。

本书以系统思想认识城市群,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及中外城市群发展进程,借助大量数据分析,总结中国城市群发育机制及创新系统,分析14个城市群的特征、发展问题以及规划策略,探讨未来城市群发展趋势,以期引导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至第四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城市群的相关理论与发展历史。第一章阐述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包括内涵、特征、动力因素、扩展过程与模式、类型与空间形式等。第二章介绍了城市群地域结构理论,即关注城市群结构的形成、运演、发展与递嬗规律,并总结了中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特征。第三章梳理了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城市与城市群的发展历程。第四章则总结了全球城市化的特征、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城市群发育成长的经验,以期为中国未来城镇化提供启示。

第五章即为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相关特征。作者探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关系;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结合经济发展数据与交通流数据分析,探析了中国城市群发育机制、网络发展特征、生成规律及空间组织,以及协调发展机制等。

第三部分包含第六章与第七章,以中国5个超大型城市群和9个重要地区城市群为对象,分别论述它们的发展背景与历程、发展特征、面临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策略。

第八章即为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群的新特征,讨论了新时期中国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动力模式、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对策,以及在区域及总体层面上的发展趋势。

相较于旧版著作,“新论”的“新”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本书增加了新内容。中国社会经济及其发展环境已产生巨变,城市群规模与格局发生演变,并呈现出新特征。因此,本书新增了不少国内外新的理论分析与论述,紧贴时代背景,研究内容更加充实。二是本书的研究运用了新数据。本书补充了8年内最新的研究数据,资料更加详实,为读者带来对中国城市群发展最新的认识。书中尤其运用大量“流数据”的分析,更清晰呈现出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互动作用,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更精细直观地展现出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征。三是本书采用了新思路。首先是新的撰写思路,作者重新调整了书本结构,从理论介绍、发展历程梳理、发展特征总结,到各城市群具体分析及最后发展趋势总结,写作框架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合理,使得读者更容易把握整体研究内容。其次,针对中国城市群发展策略也有了新思路,相较于旧版著作提出的节约资源、控制人口数量以及尊重城市发展规律3个关键策略,本书新增了关键策略之四——城市群协调发展,包括城市群内部及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从而指导中国城市群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本书对城市群的基本理论及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征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借鉴国际经验,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态势及发展策略,对中国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融合了众多城市群前沿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且将理论分析与案例实践结合,深入浅出,可作为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专业高等院校师生深入系统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及建设等相关从业人员了解中国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参考用书。对于已阅读过旧版著作的读者,亦可通过本书了解城市群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城市群发展的最新态势。

猜你喜欢
城市群城镇化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抓住特征巧观察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家乡的城镇化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