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城乡规划创新

2017-11-02 17:51刘洪光
城市地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大数据

刘洪光

摘要:新时期、新常态背景下,城乡规划要探索基于人本思想的城乡规划理念创新,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城乡规划技术创新,推进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城乡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关键词:城乡规划;创新;规划理念;规划管理;大数据

城乡规划是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保障城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城乡规划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和城乡规划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时期、新常态背景下,只有科学的规划,才能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要在城乡规划理念、城乡规划新技术应用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方法,才能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指导性,更好地发挥城乡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为人民群眾营造良好的城乡人居环境。

1、城乡规划理念的创新

理念影响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当从规划理念的创新开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城乡规划理念创新的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是城乡规划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级各类城乡规划也应当以人为核心,要遵循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这个理念,以能否提高公众的幸福指数来评价规划的优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意见充分体现了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绿色发展的人本思想,给城乡规划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应逐步由“技术性”向“政策性”转变,从有形的空间实体规划转向公共政策的制定。规划在于以空间为导向,实现城市资源的全面空间统筹,规划的刚性控制和弹性空间要适当,要实现近期、远期规划期内空间发展规模的均衡控制。城市空间布局应当变革传统的空间布局模式,尊重自然,融合山水格局,贯彻绿色交通理念,利于构建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建设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和便捷绿色低碳的生态化城市。要体现大数据及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建设和谐创新的智慧城市。要实现“地方主抓,部门放权”,加强“多规合一”体制机制探索创新,破解制约城市发展的难题,把“多规合一”落到实处,把规划作为各专业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执行的一张蓝图,形成城市发展的合力,建设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品质能够发挥重大作用,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应当融合城市设计理念。克服一些城市存在的贪大、求洋,特色和文化缺失的现状,加强对城市空间、风貌、文脉等内容的研究,让规划符合人们文化和心理层面的需求,少留遗憾,多留遗产。要适应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对城市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物质文化需求,开展专题城市设计,打造精品,最大程度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生态宜居、风貌文化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城市。

目前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有些地方甚至把城镇化水平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一些中小城市也把尽快扩大城市规模作为城市规划重点。城镇化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仅要重视“量”扩张,而且要注重“质”的提高。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通过发展城市经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活居住环境等措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稳定的就业和生活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空间发展要“外延”和“内涵”并重,不能一味靠建设各类城市新区来拉大城市框架。对于老城区采取拆建和功能修补相结合,要把着力改善民生放在城市建设的首要方面,提高居住社区的人居环境和服务质量。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要地上地下同步发展,地下管网工程要考虑“百年大计”。打破土地财政的束缚,经营城市不以经济利益为主,更多的注重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

实行城乡统筹规划,打破城乡界限,重视乡村规划理论研究创新,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城市规划原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合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更多的注重城市的集约和高效发展,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兼顾城市的集约高效和保持农村自然田园景观,不能简单的复制城市发展模式。要破解政策执行的偏差:大社区建设不是形式上的村庄合并:开展土地增减挂钩腾退土地不是简单的农民住房楼房化: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不能单纯以旅游为目的。把改善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和保持生态化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出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2、城乡规划技术的创新

开展城乡规划技术的创新是推动城乡规划技术进步的核心。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行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早期城市规划编制与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测绘数据和统计资料,数据的范围和现势性存在很大不足,规划成果编制也是也是手工劳动,手工绘图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占用大量时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计算机辅助规划(CAP)到规划支持系统(PS),3S(RS、GPS、GIS)和虚拟现实(VR)技术发展并应用于城市规划,规划师也能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得到解放,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到研究分析中去,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更加高效。近年来,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智慧城市成为规划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大数据时代带来了大量精准、实时、关联度高、成本低的数据,充实了城市研究的基础资料,改进了城市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城市研究的科学性,促进了城乡规划科技的发展。城市规划对大数据的需求,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给城市规划的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endprint

城乡规划可使用的数据类型:卫星遥感或者航测影像数据,传统测绘或航测平面图形和高程数据,航测或街道摄影的空间三维影像数据,GPS或基站接入移动终端设备获取的位置信息数据,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医疗、社保等电子信息数据,气象、空气质量检测等观测数据。从早期3S数据,到目前的时髦的“大数据”,本质上是因为科技进步带来的数据数量、类型、获取方式和速度的巨大变革。80%的大数据与空间相关,基于运营商的定位服务(LBS)和基于导航的信息点获取(POI),使空间数据获取更加方便高效。城乡规划行业如何有效的获取大数据,并且从中通过挖掘分析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建立精细化的城市空间数据模型,实现城市空间模拟、趋势预测、运行评估,都要求进行大量的创新性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城乡规划行业和计算机信息等多行业的跨界融合。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必须予以革新,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的用户行为的感知与识别,能够更加精确的把握公众的需求,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从而破解城市发展的问题。

大数据支撑下的城乡规划技术创新,在于城乡规划行业发展与大数据应用分析相匹配的规划技术。传统的空间数据库和GIS平台需要开发升级,增加多源数据采集接口、分析模块、可视化仿真模块等,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建模等新技术,构建多维度空间可视化信息模型,实现空间数据采集、存储、更新的动态化,强化多元异构数据的整合和可视化分析。大数据支撑下的城乡规划创新,要实现智慧型城乡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规划编制单位要加强规划数据的标准化建设,设计软件从CAD辅助制图等软件到综合运用GIS等各种软件,创新规划大数据分析应用方法,优化规划编制工作流程,提升规划编制的智能化水平。规划设计人员要加强规划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主动接受新的规划理论和技术,积极探索新的规划设计方法,实现业务技术能力的创新发展。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创新,先进的规划信息系统不能局限于城市规划成果展示,要充分發挥信息系统在分析、决策、审批、监管、共享、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作用,要实现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开放和有效整合,数据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权责应当明晰,机构设置和工作流程与之相协调,使现代科技真正在规划领域发挥作用,提高城市现代化规划管理水平。

3、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创新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项系统行工程,要统筹协调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要面对城乡发展过程的各种问题:要协调解决规划和市场之间的矛盾,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城乡规划管理应当加强决策专业化和民主化创新,实施管理法制化和信息化创新,实现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机制、队伍建设的创新。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也因此成为城市政府施政的着眼点。领导重视规划,对城乡规划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个别存在长官意志给规划造成失误的现象。政府换届领导思路转变也可能会影响城市规划的连续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届政府一个规划,必然会影响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要树立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城市规划批复后,要尊重规划的科学性,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严格执行规划,依法按程序修改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要在城市规划决策专业化和民主化制度建设方面开展创新,把规划方案专业化评审作为领导拍板的依据,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的民主决策作用,不宜把规划委员会开成规划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让规划民主决策流于形式。提升城市规划的公众参入度,保障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利益需求能够得以体现。

加强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创新,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法制保障。要加强规划行业法律体系的创新完善,促进规划成果法制化、规范化,保持规划依法行政常态化。规划领域必须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仅各级规划主管部门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上级规划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下级规划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坚持多措并举、创造性开展城乡规划法制建设工作。

加强城乡规划机构和队伍建设是城乡规划创新的组织保障。目前,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尚不完善,在一些小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中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仍有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应当结合当前“多规合一”、“综合执法”等改革创新,自上而下理顺相对统一、独立的规划管理机构,建设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规划部门的机构设置、工作流程,要适应云计算和大数据融合环境下实施规划一张图的要求,全面采用智慧型城乡规划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现代化工作方式,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结束语城乡规划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城乡规划理念,完善城乡规划理论体系:创新使用新信息技术,保持城乡规划和管理智能高效: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