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

2017-11-02 22:52刘锋华
城市地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区域经济

刘锋华

摘要:全域旅游作为当下学界探讨的研究热点,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良好开局。“全域九寨”、“全景栾川”等发展思路,为推动我国全域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开创了新的格局。探讨了全域旅游的内涵、发展模式及特点,并从全域旅游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上来梳理两者的关系,最后从全域旅游规划、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完善全域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促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协同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全域旅游;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协同路径

李金早在《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形势下,我们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全域旅游概念引入到工作报告中,由此掀起了学界对全域旅游的研究热潮。同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与全域旅游高度融合过程中,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据旅游局相关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底全国国内出游人次达到40亿人次,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出游方式选择上,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自驾旅游成为大中城市旅游的主要方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四川九寨沟提出“全域九寨”,河南洛阳规划“全景栾川”,这些不断萌发的旅游新理念,无不与“全域旅游”存在必然的关联。鉴于此,本文着重围绕全域旅游的内涵及特点,就其发展模式,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協同融合关系展开探讨,进而提出立足全域旅游视角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一、全域旅游的内涵梳理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需要从其内涵及要素挖掘中来全面认识。从定义来看,全域旅游打破了传统旅游的一般模式,以立足全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基础,将旅游视野延伸到整个区域的各个领域。比如打破旅游景观、旅游行业界限,将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餐饮服务等众多领域实现了统合,全部纳入到全域旅游范围内,实现对各种旅游要素的聚集、对超越时空旅游资源的全覆盖,对全产业、对全部门的融合。具体来讲,主要从四方面来概括。

1.全地域性整合

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及旅游特色具有独特性,而在引入全域旅游概念中,要将整个地域经济社会纳入其中,从全地域视角来挖掘和整合各方面资源要素,来优化地域内各产业间的协同发展。由于受到地域多方条件因素的制约,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多以单元性旅游项目为主。比如某地的某一个景区资源,某一个旅游度假区等等。显然,从全域旅游视角,这些独立的旅游景观或区域是不够的,而是要从彰显地域系统性旅游资源,挖掘地域旅游景观、人文性旅游景点,以及旅游区域的所有相关领域资源,使其捆绑在一起,从而突出地域性旅游的整合力、全地域覆盖性。比如将地区旅游与地域环境资源相结合,营造出遍地是景区的旅游格局。

2.全要素性整合

从我国旅游项目开发实践及历史来看,传统旅游项目多以小产品型景区为主,而如今,以全民化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体验新模式,面对单一地产品型景区显然是难以满足旅游需求的。全域旅游概念中的“全要素”,就是将旅游作为一种资源,以全新的休闲旅游体验来满足不同层级、不同游客的旅游目的,也为我国旅游业提供更为广阔的旅游空间和范围。同时,在全域旅游视野里,关注的不仅仅是独立的旅游要素,还要包括与旅游产业相关联的其他旅游要素,比如地域性民风民俗文化资源,地域性新、奇、独、特的各类旅游产品及旅游潜力,以不同形式呈现给旅游者的不一样的旅游体验等内容。

3.全领域性整合

旅游业在全域旅游经济环境中只是单一的一个产业,或者仅是一个领域,并非代表全域旅游的全部。全域旅游的全领域,所涵盖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旅游业作为其中之一,在进行旅游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与区域内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突破传统旅游业的局限性,让旅游业与生产性领域、生活性领域整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旅游业与其他相关领域空间的多产业融合,由此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来突显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聚合效应。

4.全服务性整合

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全域旅游概念中,全服务所涵盖的内容与上述不同领域、不同要素、不同产业进行相互协同配合,并从服务方式、服务理念、服务规模、服务品质等方面,打破传统单一景区旅游的服务体系,拓宽以全域旅游服务体系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样性旅游服务。比如在旅游政策服务领域、旅游资金投入领域、旅游人才发展领域、旅游信息技术领域等方面,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公共服务环境。

二、全域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归纳

全域旅游从本质上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将传统独立的旅游景点纳入到旅游复合型空间中,实现地域性各类旅游资源的重组与协同发展。其关系归纳为六方面。

一是区域经济与区域景观呈现全域化。景观是旅游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某一区域为例,旅游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地域性社会经济等要素资源。从全域旅游的景观呈现来看,要打破过去景观行政性划分局限,立足地域经济社会资源发展实际,对区域内的所有旅游产业,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体制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和统筹,使其增强景观凝聚力,形成对游客观赏和体验的吸引力。

二是区域经济与区域旅游产品的创新化。全域旅游作为地域经济与旅游产业的重新整合,其产品更加综合、多样,特别是在打造地域“全域性旅游品牌”上,要从旅游景观、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经济等方面来提供优势资源。比如将地方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语言特色等,与地域建筑、景观、文物、文化进行整合,形成对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在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上,要设计出全天候、全时段、全季节地旅游产品体系。

三是区域经济与区域旅游产业的融合化。全域旅游的最终目标在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于形成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体,在于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从产业融合上,更加体现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度发展,地区政府要牵好头,做好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规划,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核心,整合多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柔性发展目标。

四是区域经济与区域旅游市场的多元化。旅游市场在全域旅游规划中,其多元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目标市场的多级化,另一方面是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满足。以区域旅游市场开发来看,由于地方性客源市场具有局限性,势必要拓宽周边客源,以及国内外、国际多级目标市场。面对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需求,更要从地域旅游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打造出不同层次、不同品位的旅游产品系列。

五是区域经济与区域游客全民化。游客是全域旅游的客体,在打造全域旅游环境中,一方面要满足游客的旅居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生活空间。全域旅游不能局限于只关注外来旅游者,还要关注本地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别是在全域旅游视野下,旅游活动的组织要挖掘区域内外的游客,促进游客全民化。

六是区域经济与区域旅游服务全程化。全程化旅游服务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旅游服务中,也细化到旅游产业的方方面面。比如引入现代技术,将旅游服务智能化、科技化,让游客能够从中获得全程性、全方位导游、导购、导览、导航服务,让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链实现有效衔接,特别是在旅游结束后,能够利用在线监测、游客反馈与评价来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三、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构建

全域旅游是建立在全新的旅游资源基础上,以全新的旅游产品观、全新的旅游产业观、全新的旅游市场观、全新的旅游服务观来统合旅游资源与区域环境、生态、经济的协同发展。

因此在,发展模式上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全域休闲旅游模式。传统旅游模式以建立在景点基础上,以相对分散、内容特质趋同性、游客群体性奔波为形式的服务:而对于全域理念下的休闲旅游,景区景观资源概念被弱化,更加注重休闲品质和旅游体验。休闲旅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消除心理疲劳,另一个是增强精神的慰藉。休闲旅游主要强调对人的闲情的关注,让游客在休闲过程中获得文化熏陶、文化欣赏、文化建构。所以,全域旅游要做好文化旅游与生态资源的协同关系,要突出对游客精神、情感的满足。

第二种是全景观旅游模式。根据国家旅游局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即“人类社会活动的场所和旅游活动的吸引物”。旅游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方式,在对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上,要强调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西方国家将旅游资源成为旅游吸引物,而我国将之拓展至旅游地的各类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设施,以及旅游交通条件等。因此,全域旅游景观模式,要围绕地区经济社会条件,从景观特色、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上,体现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资源的整合呈现。

第三种是城镇化旅游模式。城镇化作为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推进城镇化发展建设中,也同样要兼顾城乡协同发展,城乡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当前的农村旅游资源是丰富的,利用传统乡村向城镇化转型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探索新的乡村旅游新活力,让更多的城市人群能够走进乡村,体验乡村生活。

四、全域旅游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

1.以全域发展理念来规划全域旅游战略

结合全域旅游内涵及特点,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上要科学规划,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比如结合地方旅游资源,从统筹布局上,调动各方面、各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协同好各方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在旅游文化及旅游主管部门,要从前期调研、后期跟进、建设项目参与指导中探索因地制宜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

2.打造全域化、一体化旅游品牌体系

旅游业进入全域化时代,对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同样需要从旅游品牌建设上,拓宽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多方融合,特别是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升级中,要抓住机遇,丰富区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多样化、丰富性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需要。比如各地旅游景点及资源在整合上,以自然生态资源、核心景点区域建设、旅游探险游、旅游商务休闲游、旅游观光度假游、旅游文化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在旅游目的的环境建设,以生态、文明旅游为核心,以清新的空气,绿色大自然为背景,以便利的交通硬件、基础设施条件为基础,来为游客营造舒心的旅游体验。从旅游经济结构优化上,逐步形成旅游产业为基础,涵盖旅游服务业、旅游制造业、旅游农林文化等多产业融合体系,推动全域旅游在带动周边产业中的导向作用。

3.构建完善的全域公共旅游服务环境

全域旅游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更要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以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信息系统建设、旅游公共交通体系为基础的全域性物质条件。比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将旅游景点介绍、交通引导等纳入到“互联网+旅游”规划中,构建全域网上旅游导航系统,实现旅游门户网站、旅游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协同发展,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智能化旅游资讯和服务平台。在旅游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上,以旅游支线、旅游巴士、换乘体系为基础,涵盖游客组团游、自驾游等多种需求,实现全域旅游下的安全、便捷、快速通达目标。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区域经济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