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2017-11-02 18:43蒋晓霁
学习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西结合桂林

蒋晓霁

摘要:他画桂林的山、画桂林的水、画桂林的历史、也画他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变迁。这些画作无不充满着他对人生的思考,稳定的造型,饱满的画面,老辣的线条,变化的墨色给人一种安静的想要思考的感觉。他的山水画中没有一个人物,很自由,更多的是渔船,枯树,无不表达着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没有世俗的枷锁,安静的像画中一样的生活。

关键词:小笔大画、道法自然、桂林、中西结合

1.小笔大画

奉楚翔先生的作品更多追求苍茫,野趣的感觉,因此,枯树,渔船经常成为他画中的主题。这也是他所说的“实质的灵活”所表达的意思,所以作品总是体现苍茫浑厚的感觉。

按照他的习惯画画喜欢从近处开始画起,每次作画时他都会高度集中精力,让自己的感情进入境界。近景中的树他画的比较具体,因为他曾说,作品要有主次,主体要着重刻画。画树的时候他喜欢先画枝干,他认为树的形态取决于枝干的形态。枯树时奉楚翔先生画中非常重要的题材,为了画好一颗树,他曾花很多时间仔细研究树的生长规律。比如一棵树在一处的时候,树的枝干会比较茂盛向四处散开,而一群树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则有争有让。“避让”是他作画是非常注重的一点也是经常跟我们强调的一点,因为他总说“不能让次要的抢了主体的风头,也只有避让才会有层次感,要想把树画的又活又好还是要多画多观察”。

奉楚翔在画林子时经常不会把树画的很大,因为他觉的会破坏美感,画近处的树多半时枯树或者阔叶树,画树叶时往往会在画中点一丛一丛的感觉,其中枯树的枝干穿插其中使之和谐有趣。而且他作画喜欢用小笔去画大画的,我想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也是只有他才能够真正的运笔自如。而小笔画出来的画完全看不到拘谨的痕迹,反而气势磅礴中不乏细腻。其作品《湘江雨霁》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其中景物如此丰富,整幅画中有空间层次不同的成千上万棵树,其用自创“拖泥带水”式画山法画出层层峰峦,气势磅礴。其作品中所强调的艺术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其主题思想的,他认为,画山水要画出文人气出来,不能俗。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的是一种哲理或诗情,只有通过对整个作品的领悟和体味才能把握他画作的内在意蕴。

2.中西结合

他的作品大致体现的是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在艺术形式上的充分结合。他在传统国画颜料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西方水粉颜料,用点染法在树枝上进行渲染,传递出他在作画是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而是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他这幅画中每个山头和他的线条又集中的非常好,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延续。他的画作气势磅礴,悠远宁静;笔意活泼富有强烈的节奏,墨韵清新而呈现丰富的层次,色彩浓烈不失淡雅,意蕴深厚不失飘逸,具有较强的现代审美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他认为目前的山水画状况还是挺忧虑的。很多人画山画水也仅仅是在图示物象而已,并没有山水画应有的内涵。山水画应该要创新,但是在创新的同时应该回归传统,传统东西不能丢。所以要想打入传统,又不能被传统束缚,就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又不能受他人长处的摆布,要“道法自然”又不能受制于自然,这就需要艺术家有胆有识有学养,才能找到自己的情感定位在哪里,才能确立自己的风格和样式。

3.道法自然

他曾说:“中国的山水画是讲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哲学的问题,而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与道家思想密不可分的。他认为山水是可以领悟虚无之道的,而我们画山水的一定要以道家精神为宗旨,要把所画的对象仁者化。山水画是不等于风景画的,直观的真实是悖离山水画的实质精神的。奉楚翔也是一位非常注重寫生的画家,他认为画山水要从大自然中收集画画素材,仔细观察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座山的态势,他把自然看的很明确。“移景造境”是中国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既不破坏美感又可以增加情趣。在山水画上,他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自然而然,道法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大智若愚、自然而然。他喜欢非常自由地作画,画得非常厚重,墨的层次感非常好,用层层积墨画法对山进行表达。之所以说优秀的作品往往具有“韵外之旨”、“味外之旨”是因为好的作品中是蕴藏着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的。

奉楚翔的艺术就如同他的人格一样,潇洒不羁。他认为,艺术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桂林山水永远是他山水画的主题一样。可以说他的绘画艺术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罢,他在图绘桂林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抒发他自己呢?奉楚翔的画从来都不是悲天悯人愤世嫉俗的,而是充满了的对人生的思考,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是紧密联系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J].王蔚.赤子(上中旬).2015(01)

[2]浅析国画创作课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赵燕青.美术大观.2008(05)

[3]论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李薇婷.艺海.2014(01)

[4]在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J].王然.才智.2012(34)

[5]国画创作随笔[J].陈一耕.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0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结合桂林
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作品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
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肠胃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分析
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