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姆莱特》的艺术成就

2017-11-02 20:28王宇彤
学习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王宇彤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被世人誉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亦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作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里璀璨夺目的瑰宝,虽已历经数百年却仍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因其推陈出新的故事情节和引人深思的人性探讨,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亦被无数学者视为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里程碑,给后世文学创作及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本文从著作的人物形象刻画、心理刻画手段及戏剧情节特色三个维度入手,鉴赏小说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人物形象;心理刻画;情节构建

《哈姆莱特》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是一部以“复仇”为线索,全面、深刻地反映当时时代实质的悲剧。戏剧创作于17世纪初,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哈姆莱特在矛盾犹豫与挣扎中为父报仇的故事。戏剧真实的反映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社会全貌,表达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前途的深切关注。由此可见,《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审美关照,亦是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1]本文从著作的人物形象刻画、心理刻画手段及戏剧情节特色三个维度入手,鉴赏小说的艺术成就。

一、淋漓尽致的人物刻画:

哈姆莱特,不仅是戏剧《哈姆莱特》的主人公,而且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缩影。作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主人公哈姆莱特,从一个怀揣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在经历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变故后,转变为一个精神颓唐、在痛苦与忧虑中挣扎的“忧郁王子”,并且他的性格特征亦是伴随着他经历的人生变故被逐步呈现。

1.大学时代的人文主义理想者

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求学时,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因而,在他看来,世界是光彩夺目、充满生机的美好天地。哈姆莱特认为“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主人公关于人的议论,充分展现了其是个怀揣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因而,他视父亲为十全十美的君王,母亲为纯洁高尚的女性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学时代的哈姆莱特可以说是一位“快乐王子”。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别的。总观全剧,哈姆萊特理想中的世界在剧本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剧本一开始就已经向世人宣示了一个“颠倒混轮、噩梦不断、惶惶不可终日”的大世界。

2.家庭变故时的理想覆灭

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给予了哈姆莱特沉重的精神打击,他像极了惨遭霜打的娇花,精神变得颓唐,痛苦与忧虑伴随而来,一夜之间他从“快乐王子”变成了“忧郁王子”。此时,世界在主人公眼中不再是完美纯洁的,而是各类污浊之气汇聚之地。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托付的“孤儿”。而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就了主人公在复仇行为上的不绝觉。

3.复仇之路的犹豫挣扎

哈姆莱特在复仇行动上的犹豫,使自身人物形象复杂中彰显出深刻的含义,亦产生了无穷的神秘艺术魅力。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3.1复仇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

莎士比亚以鬼魂之口向哈姆莱特叙述了父亲猝死原因,然而接受复仇任务后,主人公并未立即付诸实际行动。究其原因,是因为主人公复仇的对象是强大的社会邪恶力量,作为新兴力量缩影的主人公并不可能肩负扭转乾坤的重任。由此可见,哈姆莱特的复仇之路及其悲剧隐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亦是莎士比亚对于人物形象匠心独用之处。

3.2复仇蕴含深刻的哲理

家庭变故的残酷现实,使哈姆莱特清晰地认识到,人文主义颂扬的如神一样纯洁的人类个体并不存在,人的情欲失控会产生无穷的恶,最终导致社会的“混乱”。在他的眼中,人的本质是恶的,世界也因此成为了“荒原”。譬如克劳狄斯是十恶不赦的魔鬼,王后的堕落亦是无法克制自身的情欲的结果。[2]由此可见,哈姆莱特在复仇之路上的犹豫,不单单是因为找不到恰当的复仇方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对人类的本质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剖析。

二、细致入微的内心独白:

莎士比亚不愧为戏剧创作的杰出代表。出于展示人物心灵世界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作者在戏剧中运用了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典范。内心独白可以把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有层次地展现出来。而哈姆莱特的多次内心独白,就是其对社会与人、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自我探讨,而同时主人公内心的矛盾、苦闷、困惑、迷惘和恐惧等情感被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由此可见,内心独白哲理性强,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生动丰富的情节结构:

《哈姆莱特》的情节构建可谓清晰地展现了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哈姆莱特》一剧的主线索是哈姆莱特的复仇,副线索是雷欧提斯和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三条线索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起到了互成对比、激化矛盾的作用,从而使戏剧场面不断转换,从而推动戏剧的高潮,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莎士比亚戏剧以多层次多线索为基准构建戏剧情节,戏剧情节不仅生动、丰富而且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这亦是其戏剧创作的一大特色。

四、结语:

莎士比亚通过对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悲愤与失望、苦闷与彷徨的描写,批判了丑恶的社会现实,也揭示出哈姆莱特悲剧的必然性。戏剧《哈姆莱特》不仅展示了莎士比亚思想的深刻,同样也显示出作者艺术上的成熟和才华,给人类文学史上添加了浓重的一笔色彩。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哈姆莱特》[M]. 上海文艺出版社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也说哈姆莱特的“困境”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参考答案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论述《哈姆莱特》及其艺术特色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