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2017-11-03 12:44崔杨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体育教学培养

崔杨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意志培养的目的,激发其自我锻炼动机。从而为提高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激起学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为,是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在积极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控制人的自我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重大影响,不仅是组成良好个性的因素,也是组成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系统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表现为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坚毅性和自制性等方面。当代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的一代青年人,由于没有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经历,也缺少在艰苦环境下锻炼的机会。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其意志品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焦虑与担忧。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经常运动与不经常运动同学的意志品质状况,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我意志培养的目的,激发其自我锻炼动机。从而为提高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激起学生发展提供参考。

一、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

意志品质的坚强是由是否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来评定,而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性,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意志品质不容乐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自觉性:一般、较差、差的人数占到61.5%;独立性:一般、较差、差的人数占到78.3%;果断性:一般、较差、差的人数占到66.5%;坚毅性:一般、较差、差的人数占到73.2%;自制性:一般、较差、差的人数占到73.2%;参照全国常模可以看出,整体学生的意志品质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在独立性、坚毅性、自制性方面较差。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因素

1.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在人民生活富裕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影响着学校里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如:有的学生严重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讲艰苦奋斗;穿名牌,攀比心理强;讲报酬,不讲奉献;缺乏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等。这些是造成学生的意志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2.学校因素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关键。而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盲目地追求升学率,片面地抓智育,而忽视了学生德育、体育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造成有的學生压力过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威胁。

3.家庭因素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多数家庭摆脱了贫困,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实际上计划生育以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尤其是城市女生,除功课以外的事情全由家长包办,甚至连洗衣、叠被、扫地等小事都不让孩子操心。造成了这些孩子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没有得到基本的意志锻炼,表现为薄弱的意志品质。

4.个人因素

个体差异是形成不同性格和意志品质的主要原因之。诸多学生独断孤行,看待问题的片面性、局限性,在意志品质方面的差异性显著。同时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害羞,自信心不足,表现在生活中也就是意志品质差。

三、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的培养策略

1.以情激趣,提高认识,主动发展

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发生的。在体育教学中,提高认识发展情感是培养一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的情感素质,是保证情感教育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有健康向上,良好的心理,才能在上课时做到保持乐观的心境,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热爱学生,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做到育体与育心相结合。良好的意志品质产生于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认识和了解,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才能推动和指导人的意志行动。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主动地去发展,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2.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性格,意志品质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思想上给予多关心勤疏导,积极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生理特点的运动项目,如各种新型运动项目,健美操、轮滑、街舞等。以促进和增强竞争意识与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和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对未来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将来就业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言传身教,启发学生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的教育作用也很重要。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会转换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从而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努力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各种思想状况,进而有效的联系实际,教育和指导学生,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和高品质的人才。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比赛具有紧张而激烈的特点,胜负瞬间的转换,高兴与失落,希望与失望并存,使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经受磨练,可以培养出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意志品质和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从而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才能不逃避,不惧怕,不悲观失望并主动积极应战,勇敢顽强拼搏。体育教学应多组织一些适合女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比赛。如健美操、广播操比赛。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5.掌握积极的自我暗示方法

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有效的提高自我身心控制能力。在做动作前要求学生念动一至两变动作,并暗示自己能做好动作,这样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及动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莉,李志.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体育科技,2004,25(2):88-93.

[2] 魏子德,王文芹.谈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

[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体育教学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