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017-11-03 10:39田袁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数学

田袁

[摘 要]数学的学习和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体验与掌握.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明确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在—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一、通过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化归思想、优化思想、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概率统计思想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联想与猜想等方法。

数学史本身就蕴涵—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向学生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由来,介绍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探索史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过程,知道来龙去脉,也就把握了知识本源和数学思想方、法。

二、通过挖掘教材。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呈现隐蔽形式,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理清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建立各类概念、知识 之间的联系,归纳和揭示其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极限思想在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渗透,如在“圆的面积”这节中圆面积的求法:先把圆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把它剪开,再拼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如果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这时长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圆的面积了。这部分内容应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用“无限逼近”的方法来求得圆面积的,也就是验极限思想的运用。

三、通过教学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果在學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是鲜活的,可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当学生无法直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引进“小方块”,并把它一个—个地铺在被比较的两个图形上,这样,不仅比较出了两个图形的大小,而且,使两个图形的面积都得到了“量化”。使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到“小方块”所起的作用。接着又通过“小方块大小必须统一”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任何量的量化都必须有—个标准,而且标准要统一。很自然地渗透了“单位'思想。

四、通过解决问题,应用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创设小明上学的隋境,出示图例:小明家和学校、商店、邮局形成两个三角形,让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小明走中间这条路上学是最近的,使学生产生探究其原因的欲望。接着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4根小棒(4cm、5cm、6cm、lOcm)中任选三根摆j角形。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能摆成三角形的是:5cm、6cm、lOcm和4cm、5cm、5cm,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是:4cm、5cm、lOcm和4cm、6cm、lOcm。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归纳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五、通过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小结、单元复习时,适时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和强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许多知识都可以用化归思想方法思考。如:几何教学中运用变换思想,将原图形通过割补、平移、翻折等途径加以“变形”,把未知的面积计算问题转化成已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可使题目变难为易,求解也水到渠成。小学课本中,除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外,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变换原来的图形而得到的。

例如,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平移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也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出面积。利用这些图形变换,从而概括出结论。这里的归纳,不仅使每个学生明确了不同图形面积计算的相应方法,而且领悟到了: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再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只要认真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渗透到学生思维过程中,渗透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渗透到课堂小结中,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中亲身经历、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地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渗透数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