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探讨

2017-11-03 12:41詹兵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詹兵

[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于高中教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升学情况,还对我国历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探索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现阶段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满堂灌,这种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只会一味的接受,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好处。对于现在新课标教学来说,很多原有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新课标教学的理念是主体回归,但原有的教学确实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这在根本上就有区别。探寻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端正“教”“学”关系

教学活动是由“教”与“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因此,教师必须要认清教与学两者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以学促教以教助学。只有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将地方史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是网络等一系列途径,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将高中教材内容和当地历史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当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以及观念,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实现优化教学过程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秦始皇的功与过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结合参考资料进行思考,经过讨论后,将自己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论与师生分享,教师在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结合历史资料,查阅本地区在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领导人物?他们又做过什么贡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历史,有利于当地史的传承与发扬。

二、关注学生,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各有所长。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要让学生主动而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形成活跃生动的学习氛围,教师就需要承认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吃得了,吃得好,吃得饱”。如内容分层:灵活使用教材。当前高中历史教材运用专题与模块的编排形式,建立了多层次、多样化且重基础的课程结构,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教学挑战。比如怎样处理各版本历史教材;必修与选修出现内容重复;专题知识跳跃性大,铺垫却少等。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灵活整合,并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择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有效性。比如教学《辛亥革命》时,关于“保路运动”、“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等内容,如果本班学生基础好、能力高,则可作为必学内容,因为四川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起了催化作用。如果班级学生基础差,为避免课堂知识过多,学生应接不暇,可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完善知识。

另外,分层教学还表现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作业设计等方面分层。比如班级同学基础差,而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以“讲授法”为主,配合讨论法。而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有较强自控能力的班级,多采用讨论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

三、运用历史地图教学

1.运用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首先就是把教材文字叙述部分涉及到的地理位置、人物活动地点,准确的落入历史地图上,历史地图的与地理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历史知识涉及到的地理位置非常多,学生往往缺少对地理位置的掌握,导致缺乏空间概念难以进入历史学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掌握好地图的运用,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学习《罗马人的法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地图来落实课程的重点。在教材中提供的历史地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509年建立时的地图.并让学生拿教材中的地图和这张图进行对比,这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明白罗马从共和国一直到帝国这么多年来是如何进行疆域扩张的,并且让学生了解到从公民法到罗马政法设定外事裁判官处理外邦人和罗马人的诉讼事件的过程.最后掌握万民法体系。通过两张地图,教师就能够顺着这条主线突出本节的重点.从而学生就能掌握罗马法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发展。

2.运用地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近年来,高中历史考试都是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由此看来高考越来重视学生对地图的分析能力,目前,大部分试题均是通过提供史料与历史图结合的方式设置题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地图,从而利用考察地图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掌握,增强历史分析能力,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自然提升,对历史知识的把握也上升了一个高度。

3.通过地图,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在教学大纲中已明确说明培養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为历史教学重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学应加重学生对历史比较能力培养,通过历史地图比较分析学习是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学习分封制和郡县制时,可以向学生提出《秦朝疆域》图与《周初分封形势》图进行对比有何区别,并明确变化内容,而后学生将根据问题的进行分别作答,在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考对比的一个过程,在最后作答的结论也正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过程,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分封制和郡县制知识建立在少数民族之上,使学生了解县制、封制的推行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掌握历史知识。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科学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观

实践活动是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最直观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观,改变学生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思维,正确看待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事件,强化个人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比如,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并以此开展讨论或发表自己的观后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先烈遗像等等;访问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参与者和亲历者;利用特殊纪念日,开展“历史上的今天”的专题讲解活动,如九一八、双十二、七七事变等等,也可以利用城市区域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大事件遗址,如马江海战纪念馆等等,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加深体会,更加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观。

综上所述,科学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是在课堂这一基础教学活动实施场所内,最大程度地突破教材内容局限,以更加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拓展教学宽度和教学深度,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链,对中国历史及世界各国历史发展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讨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