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创造与乐趣

2017-11-03 11:08孔令发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力美术

孔令发

[摘 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有成效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美术工作者努力传播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责无旁贷的。本文结合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阐述了自己对创造性美术教学的个性化理解,说明创造性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实施创造性美术教学应从教育观念上,教学行为上贯彻创造性原则。教师自身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创新教学具体实践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指导美术教学走向创新之路,开拓教师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美术教学;创造能力

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改革教材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能力。

在美术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知识面。

2.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适应学生实际的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3.探索以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教学安排上体现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 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

过去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以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思想僵化不开窍,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影像、范画、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环境等)都可用为教学资源与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体验,激起学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带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培养想象力

我国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他曾经说过:“绘画不仅以形似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以神气表现灵魂。”少年天生喜欢幻想,而且想象力丰富,美术教育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运用想象能力进行美术创作。对于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更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必须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运转,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并勇于表现。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潜力。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便是生命的意义!"我想这种冲动便是开拓创新和创造的勇气,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座右铭便是“?quot;怀疑一切”。这种可贵的气质或锐气需要教师发现和保护,但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培养学习兴趣。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学生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成人的模式意志及公式化的教条去强制学生机械模仿,束缚他们的手脚,失去自主地观察思维方式的机会和表现形式,使其失去自我个性的表现。这样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天机自发的灵气就会抹杀,童心就会被扭曲,变形,他们画出来的画就不生动,同时也了无趣味,反而变得成人化,其后果会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儿童对美术产生反感。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儿童才会主动积极地去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力。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学生,激发其热情。

四、提倡人文关怀,培养独特个性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文關切包括:“对人的尊重(包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自然世界及优秀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宽容;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科学理性包括:不懈追求真理的热情;运用逻辑和常识或科学方法进行论证和怀疑的理性能力;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愿望和能力。” 美术教师的创造性的学生观主要表现在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好奇性强、喜欢提问、思维和行为的独立性强、想象丰富、主意多、喜欢表现、意志顽强等。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思考,大胆提问,满足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民主形式。敢于提问,是人格独立的体现,疑问得到解决,学生获得真知,得到鼓舞;得不到解决,留等商讨,调查、实践、对师生皆是一种动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初中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不如小学生,为了提起和保护学生的表现力。教师适当鼓励学生冒险,容忍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把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索而冒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应让学生有创造动机后瞻前顾后,没有一定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教师应让学生持有自信心与自尊心。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 加强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地教学

构成是现代美术设计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所要求的艺术构思不仅仅限于一般的艺术形式和技巧,而是符合客观现实丰富的想象力和幻觉力。在中学学习构成不仅可以开发设计思维而且能够从小培养创造意识。

在作平面构成练习时,选择各种形,选中其中两种作组合练习,让同学们进行有创意的排列组合,特别是采用先拼后贴的方法,同学可以在反复多次的排列组合中体会变幻无穷的奥妙,享受创造的乐趣。在色彩构成的联想构成学习时,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法后,对色彩及图形产生各种联想,激发想象,如“春,夏,秋,冬,酸,甜,苦,辣,青春,迷惘”等,学生在我的激发下能创造出颇有新意的作品如“友趣”“鱼戏”“伤逝”等作品。在立体构成的练习中,以一张纸的剪切折贴来完成一种生活日用品的造型,有难度更有趣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创造性。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

六、树立广义美术概念,扩展美术课堂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拥有完整的情感体验,内化、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仅用4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学习引入课外,引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从而对美术作品有更完整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画家,认识技法,与自身的经验结合,一气合成。我想这样一堂对思想有触动的课是有意义的。

最后我要说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才会丰富多彩,学生的创造力才会提高,学生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地创造美好的世界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力美术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看见你的想象力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意美术
打开新的想象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