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破小学英语模式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2017-11-03 14:20何斌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实施策略小学英语

何斌

[摘 要]当前,小学英语课堂出现了较为显然的“模式化”倾向,在单一模式的左右下,很多教师多了些“大家这样我也这样”的盲从,少了“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适合我的学生”的思考,于是,教学缺失了生成与灵动,学生缺少了真实与主动。本文当前小学英语教材中语篇、语法和语音等几个主要板块的教学活动,基于已形成的基本模式,探索更为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方式,并形成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元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多元化的语篇教学策略

1.词句先行式故事教学。即先创设问题情境学习新词新句,再整体呈现语篇内容、深入文本获取文本內涵、拓展语篇内容的故事教学思路。这种故事教学方式特别适合那些故事文本中新词新句特别多和难的故事文本,通过先教学部分新词新句,促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走进故事文本,并从整体上理解故事内容。

2.主题引领式故事教学。教学时教师直接揭示教学主题。主题将这个故事教学形成一条主线,随着主线逐渐深入故事文本内容,在学习故事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操练、表演、拓展等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再聚焦故事文本的主题,并在进一步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深化主题。这种方式能更好地使故事因首尾呼应而形成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在深化故事内容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3.师生讲述式故事教学。整个教学活动以师生共同讲故事的形式展开。首先,教师结合文本插图等载体切入故事,然后在故事中的几个主要节点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通过以教师主导、学生探索的方式了解故事内容,然后在基本朗读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讲述故事,从而真正地理解故事内容,在上下文中理解新词新句,并在故事的讲述中逐渐发展语言能力。这种故事教学思路比较适合那些通过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故事文本,有利于学生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4.问题驱动式故事教学。教师依据文本信息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本脉络。依据不同的文本,问题设计的类型也呈多样化:如结构型故事文本的问题设计思路为“整体设计—化零为整”;逻辑型故事文本的问题设计思路为“链接设计—逐层深入”; 对比型故事文本的问题设计思路为“对比设计—突出重点”等。这种故事教学方式能更好地体现对不同题材故事文本解读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内容。

5.主角串联式故事教学。师生抓住文本的主角,随着主角走进文本。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跟随主角的脚步,步步深入文本。“主角确定主线”,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整体性、一体性,更具儿童化;“主角突出重点”,借主角的口吻突出重点词句的操练与巩固,获得知识技能;“主角化解难点”,通过主角在文本中知识、技能的获取和情感的变化和发展,建构新的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性强,深受学生喜欢。

二、多元化的语法教学策略

1.在故事语境中学习语法。在每单元第一课时学习故事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故事文本感悟语法知识、通过聚焦故事细节提炼语言规则、通过深入故事内涵操练语法知识、通过丰富故事内容运用语法知识,从而让学生从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语言技能,并发展成为初步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语法教学思路比较适合那些能比较全面体现本单元语法知识的故事文本。熟悉的故事文本能促进学生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基于文本故事开展的语法教学活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文本故事。

2.在再构文本中学习语法。即根据板块中语法板块所呈现的主要语法项目和单元话题,另外建构一个包含相关语法项目的故事文本,然后引导学生在对故事文本的解读中感悟单元语法板块中语法知识所表达的语言意义。这种语法教学方式比较适用于本单元故事文本不能较全面地涵盖语法板块内容的内容,也能够有效避免单纯语法教学给小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促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深刻感悟相关语法现象所表达的语言意义,在故事的讲述中自然发展成为一种表达的自觉。

3.在口诀吟诵中学习语法。即通过朗朗上口的如同数学公式般的记忆,让学生对某一语法知識点形成记忆节点,并通过这一记忆节点在实际做题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效应。这一模式适用于那些规律性比较强的语法知识,由老师给出典型的語法例句,让学生通过语法例句自己找寻出规律,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朗朗上口的语法口诀。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语法知识的总结,更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思考、判断、总结归纳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在话题讨论中学习语法。即以话题为语法教学的聚焦点。语法教学以同一“话题”为轴心逐层展开,在话题的统领下建构多样的文本,从而推动学生从语法知识走向语用能力。具体操作样式为:呈现话题文本,感知语法现象—探究话题文本,归纳语法规则—再构话题文本,形成语用能力。

5.在功能分类中学习语法。即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对句型根据功能和情境进行归类整理,在分类中引导学生展开语法学习。这样的功能归类帮助学生进行一定的逻辑梳理和用途归纳,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多元化的语音教学策略

1.日常嵌入式语音教学方式。嵌入式语音教学方式即在各种课型、各类语法教学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具备强烈的语音教学意识,将语音教学嵌入到语音板块之外的其他日常板块教学活动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语音教学。

2.自然拼读助力下的语音教学。自然拼读法强调“音形对应关系”的掌握,通过学习音图,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与其发音间的关系和规律,即“音形对应关系”,促进英语语音意识及单词解码、识读、拼写能力的发展,达成“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熟练技能,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词汇拼读、拼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自然拼读助力下的语音教学以课本语音教学内容为载体,及时植入自然拼读教学法,促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的基础上,尝试拼读新的词汇,形成良好的识词能力,为大量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绘本故事为载体的语音教学。依托绘本开展语音教学,能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强化语音意识,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律。并且,富有趣味的故事情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整体记忆,强化语音意识和能力。

4.肢体语言辅助下的语音教学。借助肢体语言,教师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发音方法,讲解发音部位,有助于学生准确发音。另外,教师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形象地对音节产生概念。如:食指代表元音,中指代表辅音,念字母发音的时候两指分开,拼读音节的时候将两指并拢:o-g,og,如下图1。在念诵发音组合时,老师还可以创新多种形式,将左手代表元音,右手代表一个元音,组合音节时双手击掌,以形象的方式加深音节的概念。

5.节奏韵文串联下的语音教学。借助韵文或chant等形式学习语音,不仅将原本枯燥的语音操练变得富有节奏和动感,并且,富有故事情节和意义的韵文将零散的语音知识整合成一个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储存在大脑中成为“组块”,帮助学生有效记忆。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夏雷. 新教材背景下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探究[J].英语广场,2015,(06).

[3] 陈剑. 提高小学生英语真实交际能力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实施策略小学英语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