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7-11-03 20:23刘广建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育教师体育

刘广建

德育与体育都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根据多年体育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教师的渗透

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具有强大的人格暗示与辐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种影响更大。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应具备“亲、正、和”的品质。

1.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仪表端庄整洁、平易近人,用语文明简练、风趣幽默,精神饱满活泼、健康朝气。体育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不断进师生间情感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不怕苦累,不惧严寒不畏酷暑,教学认真规范;课后坚持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生活中健康向上,乐于帮助、鼓励学生。

2.正。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去感染和影响孩子们进步。比如,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爱岗敬业,乐观积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有一个具有正能量的老师,才能带出正能量的学生。

3.和。家和万事兴。同样的,在体育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得发挥德育教育作用。这里的和,不是指教师与学生一团和气,而是教师既关心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权威。只有在这样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里,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课堂中的渗透

教师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体育教学的无限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

1.根据内容特点进行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2.根据年龄特点进行教育。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学中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有趣的练习进行教育,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往往会连续犯各种错误,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忱,循循善诱。小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要注意加以引导,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以正面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表扬。

3.根据教学时机进行教育。如,在教学支撑跳跃项目时,往往有许多女学生会表现出畏惧心理,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加以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做动作,一旦出现转机,应及时加以表扬,并让他们重复练习,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

4.根据道德需求进行教育。如将队列练习变成“我是一个兵”的训练,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向解放军学习,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再比如,将垒球投掷课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划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看谁能炸着,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们一定会兴趣盎然,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让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具体说来,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三、评价中渗透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

1.评价的内容要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要求,要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全面而辨证地评价学生;要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长处和优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的主体要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不仅要有教师参与,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正確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动员家长提供评价建议作为参考。

3.评价的方式要活。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又要“赏罚分明”适当予以批评教育,切实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不骄不躁、客观公正的品格和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除了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受到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体育教师体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6体育年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