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2017-11-07 04:24安彦伟林安贵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瑶族民族传统

安彦伟,林安贵,许 莉



广西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安彦伟,林安贵,许 莉

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广西钦州,535000。

广西恭城县的瑶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传承已有千年的历史,它再现了民族历史风貌、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瑶族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对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活动在民族节日的开展、群众的参与、政府的关注和参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着人员外流、后继无人、多元文化冲击、缺乏关注和资金投入有限、传统体育的产业化滞后等问题,提出政府、民间投资助力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留住和引进传统体育人才、发展传统体育相关产业、引入学校课堂等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推广和发展。

广西省;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

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56个民族一起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是在上千年的民间传统习俗中积累、发展、凝聚而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代在不断的变迁,但是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形式和文化内涵必须得到延续和传承。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新事物不断地出现,旧事物不断被取代,传统文化也需要得到适当地保护,才能得以继续发展。广西作为多个民族的聚集地,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积累了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民族传统体育有抢花枪、抛绣球、炮龙节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有力的保护。目前,广西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瑶族羊角舞、壮族蚂拐舞等,已被列入国家、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体育记载着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也突显出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恭城县是国务院特设的瑶族自治县,这里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瑶族人民以能歌善舞、以歌会友为最大特点。这里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民族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集中和突出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点,展示了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风貌,表现了民族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以及民族心理认同,具有光彩照人的民族性。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恭城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受到了威胁。基于此,为更好地推进恭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保存民族历史印记,应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亟需对发展的困境和路径选择进行全新思考。

1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传统体育内容

在查阅恭城县的地方志、地方史以及瑶族的历史资料分析,广西的瑶族从唐代开始就有浙江、江西的瑶族人民带兵僚到达现在的恭城境内生活,另有湖南洞庭湖地方的群迁人群。在宋元明清时候,大量广东人群到恭城居住,恭城的瑶族支系开始多元分化,在《恭城县志》中记载有7支的瑶族系,经过调查、识别有关专家的分析考证,现在较为认可的有高山瑶、平地瑶、盘瑶和宝庆瑶等。因为瑶族人民惯于分散居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从而形成“依山而居,无山不瑶”,的居住特点,往往是同一个祠堂的同宗同祖聚居一起,所以大家用“石牌律”的活动约定相聚在一起,祭祀祖先。因为迁徙过程中不同族群多元化的相互影响,瑶族先民的宗教信仰亦有所不同,但大部分的瑶族居民视“盘王”为自己的祖先,所以大家都过“盘王节”的习俗。“盘王节”是恭城瑶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节日上一定要进行“跳盘王”及“唱盘王歌”的活动,其中就有传统体育“打长鼓”的表演活动。“打长鼓”有语称“瑶不高鼓,以鼓认宗”,另外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瑶族人们依赖农业生存,同时狩猎和林业开发也是生活的常态,因此,瑶族人民对于“弩”很善用,“长鼓舞”、“打泥脚”、“打猎操”也由此而来。南宋的范大成与于《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到:“绕鼓,瑶人了,壮如腰鼓,腔长倍子......”,就是对打长鼓舞景象的记载。在民国二十六年县志《瑶壮风俗》中,也有记载关于瑶族“踏摇”(跳盘王)的内容:“十月塑,祭都贝大王,男女成列,连块相狭而舞,谓之踏摇”。可以说,瑶族的民族传统体育和瑶族的历史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 瑶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意义与价值

2.1 再现民族历史风貌

瑶族的传统体育,由宗教祭祀、生产劳动技能、生活习惯等演变而成,经过千年的历史传承发展至今,凝聚着绚丽多姿的瑶族传统文化,包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方面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精神价值,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形象的再现了瑶族社会历史演化的概貌及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其中就有与民族仪式、宗教祭祀相关的“猴鼓舞”、“长鼓舞”、“铜鼓舞”,这是瑶族人民对祖先“盘王”、祖先“布洛陀”的追忆。瑶族的传统体育也是瑶族人民的生活、生产符号,通过瑶族的传统体育将先人的生产、生活情境予以重现,如“拾天灯”活动。“拾天灯”活动期间,每个瑶族村落的青壮年全部上阵,奋力追赶在空中飞行的天灯,天灯飘过的地方,都引起阵阵的欢呼。在恭城瑶族人民群众居住的地区,天灯代表吉祥和长寿,人民通过“拾天灯”这一传统体育活动表达了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和追求的同时,也再现了民族历史风貌。

2.2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体育即为“传统”,是具有传统性的,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的,这个形成的过程时间长,融入的元素、内容广泛。通过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引起群众对于瑶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关注度,由此产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瑶族的传统体育背后,蕴藏的是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展现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各种表演器物的制作、活动的方法、方式及活动本身等,都是瑶族人民集体智慧的凝结;“长鼓舞”就是瑶族人民表达对先辈的敬意,“打陀螺”表达的是白裤瑶支系后人对祖先和英雄的怀念;传统体育舞蹈“羊角舞”的形成,是由于瑶族先民居住分散,相互接触以及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只有进行大型的祭祀、节庆活动时,各村落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羊角舞”的表演,所以“羊角舞”这个传统体育舞蹈的背后,是恭城瑶族人民集体情感的体现。而今开展“羊角舞”的表演活动,能够让瑶族群众从有形的肢体语言及活动形式展现给后人,了解到无形的民族传统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2.3 促进瑶族人民身心健康

瑶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不仅蕴含着瑶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也能够通过瑶族的传统体育,实现并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作用,是瑶族人民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选择。瑶族的传统体育本身就属于体育活动的范畴,不仅有体育的竞技元素在蕴藏其中,更有瑶族特有的古朴、豪放、粗狂、激烈的体育舞蹈动作,在运动的过程中有力而强劲的表达了传统体育的魅力。同时,在瑶族传统体育进行的过程中,参与者在多次的跳跃、扭转、移动、闪转中,让身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增强。另外,瑶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瑶族人们通过体育活动的开展,让情绪得到了调节,精神也得到了放松。因此,开展瑶族传统体育,具有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1]。

3 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1 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

恭城县作为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主要的聚集地方之一,主要居住着瑶族居民,瑶族人口有1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57.34%,另外也有少数的其他民族同胞共同居住。由于少数民族人数众多,所以当地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非常多。其中瑶族的传统体育有竞技类的赛马、赛龙舟、抢花炮等,舞蹈类的黄泥鼓、敬酒舞等,展演类的有盘王舞、独木桥、双刀舞等。

表1 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一览表

3.2 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2.1 毛莱球 在瑶族的语言中,“毛莱球”就是木棒球、木头球的意思,是恭城县瑶族群众非常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是瑶族人民在“万人缘”这一瑶族传统活动中,遭遇到歹徒用扔石头的方法砸场,被瑶族人民以木棍回击。自此以后在瑶族人民看来木棒不但可以防身,也能增添为娱乐活动,并在瑶族人民中代代相传,成为了“毛莱球”传统体育活动。这一瑶族的传统体育在第4届的民运会中加入到正式的比赛项目里。1982年,在第2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作了表演,1991年的第4届民运会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3.2.2 盘王舞 “盘王舞”是恭城县瑶族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是以锣鼓相伴,用“上下跳”、“走右转”的连贯性动作,再现瑶族祖辈狩猎的威武形象。这一舞蹈主要是来源于瑶族人民对先祖“盘王”的缅怀,也是瑶族人民农耕时代的劳动再现,其中不少的舞蹈动作,都是对农耕、狩猎、造林等动作的模仿。在“盘王舞”进行的过程中,场面非常的隆重,在瑶族人看来意味着在祖先“盘王”的保佑之下万代兴隆。

3.2.3 抢花炮 “抢花炮”是恭城县瑶族的一项对抗性、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瑶族先民通过抢花炮活动,表达对土地神、龙神的尊敬,“花炮节”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抢花炮”承载着瑶族数百年的吉祥寓意和祝福被代代传承,现今被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的正月十四为“花炮节”,在抢花炮正式开始前,都会举行花炮环游活动以此纪念祖先,并进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游炮结束后,瑶族群众扛着“花炮”,打着红伞,到田野的中央,点燃引信,待一声炮响后,炮头直冲云霄,大家飞奔抢夺花炮。

3.3 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3.3.1 民族节日中的传统体育开展概况 在恭城县每到节日时节都会举办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盘王节”和“花炮节”最具代表性。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瑶族群众聚居的地区都会开展传统的“盘王节”活动,这个节庆日上,“舞龙”“舞狮”“打长鼓”“跳盘王”等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将瑶族盘王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之中,包括桂林恭城、湖南江华、广东连山等地联合确定了“中国瑶族盘王节”的名称。2007年在恭城县举行了第9届中国瑶族盘王节。

另外,在每年的“二月二”“六月二十三”“十二月十八”举行的“瑶圩”,也是恭城县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日,每年的3次“会期”都会开展“舞龙”“舞狮”“抢花炮”“赛手力”“顶竹竿”“瑶拳”等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展演活动。这写活动主要是由恭城瑶族的宗教祭祀活动演变而来,从原来的的定期祭祀演变为现在的农贸产品交流会。

3.3.2 参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概况 除了恭城县瑶族地区特有的民族节日体育活动展演外,在不同年份举办的区级、市级、县级乃至全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都有瑶族传统体育的身影。如最近的2016年10月“桂林市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恭城县代表队就在“大象拔河”“抛绣球”“打陀螺”比赛中有精彩的表现,并且取得了多个单项第1名、获奖总数第1名的好成绩。还有近几年举办的恭城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各类瑶族传统体育都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大型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外,恭城县当地居民还举办恭城人特有的单个项目的传统体育活动,如2016年5月在全县范围开展的赛龙舟比赛、五四青年节开展的舞龙舞狮赛等。在这些传统体育活动中,均有瑶族群众的参与,促进了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3.3.3 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关注 一直以来,恭城县政府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上,给予较多是政策和文件的鼓励,因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关系,政府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投入的资金有限。在2012年广西区政府、体育局、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各级相关部门需要落实当地的传统民族体育传承工作,随后恭城县政府在当地开展相关的文件宣传工作。此外,恭城县政府每年举办一次的“盘王节”和“抢花炮”及“民运会”活动已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中。政府为发展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每次大型活动的开展前夕,进行多种媒介的宣传,以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且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政府工作人员及领导的直接参与或指挥下完成的。由此可见恭城县政府对于瑶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2]。

3.3.4 群众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 对于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获得群众们的广泛认可和积极的参与配合,才能使其持续开展下去,才能让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传承和延续。而目前恭城县的民众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上,整体的参与度较低。据恭城县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参加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众呈现递减的趋势。在2010年,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类型有25个,后因缺乏群众的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开展项目类型递减到17个。

3.4 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4.1 人员外流导致的后继无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恭城县瑶族青壮年外出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留下的老年、儿童和极少部分青壮年忙于耕种或为生活所累,无暇顾及和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现在,传统体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逢年过节,如“盘王节”“花炮节”“民运会”等,还可以顺利开展,但是表演质量和效果差强人意,恭城县的瑶族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重问题。

3.4.2 多元文化冲击导致的传统体育文化流失 恭城瑶族自治县原先是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城,因为交通不便,人们被封闭在县城里缺乏和外界的交流,也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参加,而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大家的主要娱乐形式。但是随着恭城县交通的不断完善,现已建成了“村村有公路”,且网络覆盖和普及率也达到85%以上。人们与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加上互联网娱乐对现代年轻人的影响,许多新鲜娱乐方式逐渐取代了民族传统体育。近年来,恭城县不断发展旅游业,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一种商业表演,其原有的传统韵味已经逐渐流失[3]。

3.4.3 缺乏关注和资金投入有限制约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需要获得社会的关注、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持续性投入,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但从恭城县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政府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中,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主要是围绕竞技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资金注入较少。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表演需要在道具服饰、舞台场景设置、人员劳务报酬等诸多方面的消费开支,无法落实到位,极大地制约了恭城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4]。

3.4.4 传统体育的产业化滞后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与当地的相关产业联合在一起形成互动态势,才能有效地的促进其产业化发展。然而当前恭城县的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产业关联度缺乏的问题,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以民族传统体育展演、旅游、餐饮为主的产业链尚未形成。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是在当地瑶族群众的传统节日开展和进行,以盈利性质为目的的对外展演活动较少,作为旅游表演项目面向外来游客进行表演尚处于开发或待开发之中。

4 瑶族传统体育发展对策

4.1 政府、民间投资助力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目前,恭城瑶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单单依靠农民自发筹集的资金难以让传统体育得到有力的保障和长期的发展。因此,通过政府、企业、民间等多方的资金投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

利用政府资金的支持,在改造现有的传统体育场地、设施的基础上,成立恭城瑶族传统体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传统体育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用以对当地传统体育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支出,支持和鼓励发展传统体育[5]。

通过举办大型的传统体育展演活动,“以节会友,以友招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实现对外筹资宣传。吸引民间、社会、企业的关注度,募集社会各方资金,让民间资本进入运营助力传统体育发展,过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形成一系列瑶族传统体育经济产业链,使恭城的瑶族传统体育发展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4.2 留住和引进民族统体育人才

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当地群众的人力支持,才能保持瑶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本真性、传统性。因此,通过各项鼓励办法留住、并培训当地的传统体育人才,使瑶族传统体育以“活态”的方式传承。首先,从政策上鼓励瑶族青年投入到传统体育相关的行业,比如传统体育的表演、与其相关的服务等;其次,设立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委员会,招纳当地熟练掌握瑶族传统体育技艺的人才,负责当地的传统体育人才培育工作和传统体育的活动开展[6]。

4.3 发展瑶族传统体育相关产业

瑶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可以结合旅游、体育培训、开发瑶族传统体育表演市场等办法等来发展相关产业。恭城县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可联合媒体行业,为瑶族传统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宣传造势。以传统体育的旅游产业为例,目前瑶族的传统体育类型较为丰富,可以开发瑶族竞技类传统体育项目的旅游体验,让游客体验射弩、赛龙舟传统技艺;以游戏类的民族传统体育为例,在景区开展大型的抢花炮、赛马等活动,吸引游客的驻足观看。

通过发展瑶族传统体育产业,不仅扩大了影响力,增加了瑶族群众的经济收入,也让传统体育深深地扎根于当地人的生活中,提高瑶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的认同,从根源上保护瑶族传统体育[7]。

4.4 将瑶族传统体育引入学校课堂

以学校为培养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在恭城县中小学开设传统体育课程,邀请熟练掌握、技艺超群的传统体育的人才到校进行宣讲授艺,培训传统体育人才。如在校园内开展“瑶拳”的多种玩法、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踢枕头”,宣传绣球的种类和来由、音乐课上的“唱盘王歌谣”等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内容有趣,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瑶族传统体育的各个项目,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由此实现瑶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5 结 论

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蕴含着浓郁的瑶族民族习俗、生产生活元素、民族精神文化,通过瑶族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目前恭城瑶族县的传统民族体育活动面临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威胁,人员的外流、资金的缺乏、市场产业化的滞后、传统文化的流失等问题,加上多元化娱乐方式冲击,使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举步维艰。瑶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改革现有发展模式,可通过建立民族传统基金会、培养和引进传统体育开展、市场经营管理的各类人才。树立市场营销意识,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和改造传统体育场所,聚政府、民间、企业、自身多方的力量,促进传统体育资源与全社会共享,促进恭城县瑶族传统体育推广和发展。

[1] 张声震.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52.

[2]郑国华,杨永亮,陆元兆,等.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22(02):7~10.

[3]刘德琼,胡英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0:88.

[4]刘少英,田祖国.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06):152~154.

[5]丁世勇,郑国华,陆元兆,等.析民族体育旅游资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05):24~26.

[6]王桂中.关于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2,23(02):53~55.

[7]饶 远,徐惠玲,许仲槐.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开发理念的新认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03):15~18.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ongcheng Y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Research

AN Yanwei, LIN Angui, XU Li

P.E. Dept. of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 China.

Gongcheng y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in a variety of forms, rich and colorful, inheritance has a history of one thousand years, it reappears the look of national history, inheriting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ng the yao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rough to Gongcheng y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holiday,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games and so o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sonnel outflow, absence or, pluralistic culture shock, lack of attention and investment co., LTD., the problem such as lag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put forward the government, the private investment in power y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retain, and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talents, developing traditional sports related industry,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school classroom,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Gongcheng y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Guangxi province; Gongcheng county; Y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G80-054

A

1007―6891(2017)05―0085―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5.21

2017-05-18

2017-06-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西世居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YJC890002;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CTY004;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BTY001。

猜你喜欢
瑶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瑶族织锦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