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机制的构建*

2017-11-08 00:46仇志熠
体育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南通市社区

仇志熠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机制的构建*

仇志熠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通 226001)

通过对南通市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目前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机制的方案,以求进一步促进南通市群众体育事业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高校;体育资源;社区;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将中国体育事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层面。去年,李克强总理签批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也将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定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并要求统筹社会各方面体育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高校体育资源得以迅速扩充,相对社区来说,高校在体育场地设施、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机制,不仅有利于社会资源整合利用,更将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飞速发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通市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收集到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了解到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政策法规等。

1.2.2 实地考察法

笔者身为南通市高校体育教师和社区业主,深入实地进行相关考察,并与高校师生、社区居民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广泛交流。

1.2.3 访谈法

制定访谈提纲,对从事社区体育和体育管理方面研究的专家,及南通市部分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和领导进行面访或电话访谈。

2 南通市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共享内容及管理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南通市高校与社区共享的体育资源十分有限,且多以体育场馆资源为主,高校优势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力度明显不够。场馆开放数量有限,还时常因管理落后、维护困难等原因,在利用效果上大打折扣。此外,由于高校和社区在资源共享方面没有专门的对接部门或机构,因此高校与社区的相关工作一直无法形成合力,影响共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加强指导、协调和有效的管理监督,就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体育资源优势,促进社区群众体育的发展。

2.2 沟通与交流

目前,南通市高校体育资源参与社区共享过程中,双方不仅沟通渠道不够畅通,而且交流方式较为单一。高校没有专门对接社区的部门或负责人员,社区也没有设置与高校互动的组织机构等。因此,社区居民对体育资源的需求不能及时被高校掌握,高校也就无法及时给予有效援助。此外,在资源共享中未能发挥网络、微信等现代化交流媒介的作用,双方的交流还只是停留在电话沟通和实地考察层面上,很难及时掌握和沟通最新信息,不利于促进共享工作的开展。

2.3 安全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过程中,安全一直是学校最为担忧的问题。目前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人员在校园锻炼过程中难免与学生接触,在运动对抗中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可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也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二、社会人员在校园内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如果发生身体损伤,有可能会要求学校负责和赔偿。

第三、校外人员进入学校锻炼,一些不法分子可能趁机进入学校,给学校和师生的财产等安全带来隐患。

第四、高校教师或学生体育骨干参与社区体育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运动损伤,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

这些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在与社区共享体育资源时顾虑重重。

2.4 资金

这里所说的资金包含了高校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运行维护经费以及高校师生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的劳务费用等。在与南通市高校体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的交谈中发现,高校场地设施与社区共享后使用率陡增,加上部分锻炼人员不能很好的遵守场馆和设施的使用规范,高校场地设施的维护费用大增,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学校的日常体育教学。此外,由于高校和社区相关经费的开支控制较严,审批手续繁琐,高校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往往是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社区体育工作,很少能有相应的资金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由此可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中的资金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机制的构建

3.1 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和社区积极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

构建组织管理机制的关键在于拥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架构,所谓组织管理架构,是指组织内部全体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分工协作,并在责任、权利和职务范畴等方面所建立的体系架构。组织管理架构的建立有助于调动组织内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并使其模式化,同时引导组织内每个成员的行动都紧紧围绕目标开展,从而确保目标的达成。

为使高校体育资源更科学高效地与社区共享,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职能部门努力配合,高校与社区积极参与的组织管理机制,其主要架构如图1所示。

政府作为决策层,是运行推动者,而要想工作达到理想效果,那就不单单要处理好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还要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民政局、教育局、体育局等多个部门作为体系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高校及社区做好共享的相关引导与协调等工作。高校和社区作为整个体系关键的执行单位,需要在政府的指引下组织建立资源共享委员会,当地政府的相关领导充当委员会主任,其他成员主要由高校体育委员会成员、社区体育活动相关负责人、高校的后勤和安保等部门人员以及体育教师等组成,这样既可以利用高校在体育教学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又可利用社区丰富的群众健身工作经验。此外,共享管理委员会还应设置诸如:组织协调小组、活动策划和运营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等机构来进一步细分和开展相关的工作,做到对高校和社区的体育资源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从而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现象,强调双方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在条块之间的交流频率。最后,任何健全的组织都须拥有一个监督机构,因此,还应从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和学校师生中选取有能力,且责任心强的人来构建体系的监督机构,对资源共享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评价和监督。

图1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组织管理架构

3.2 注重舆论引导和信息获取,建立高效的宣传机制

在体育资源共享过程中,还应注重舆论引导和信息获取,建立高效的宣传机制,已达到以下目的:

(1)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营造浓厚的健身氛围,吸引更多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居民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

(2)提高人们资源共享的意识和服务意识,使更多的高校师生参与社区体育工作,社区居民也能更好地将自身体育健身需求和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

(3)让居民更便捷地获取健身知识,提高科学健身能力,掌握多种健身手段,了解更多的健身信息。

共享过程中的宣传方式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可通过报刊、社区宣传栏、网络、微信、电台等媒体来开展,也可以开设讲座、召开会议、开展调查或是有针对性的演出活动等。高校要利用其信息资源和宣传能力上的有利条件积极为社区健身居民提供信息资源便利,社区在积极联合高校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应与时俱进,加紧自身建设,创新宣传工作,共同努力做到体育资源优化配置。

3.3 建立共建、共管和共用的体育场地设施共享机制

目前,南通市各高校拥有较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仅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需求,还能有一定的富余。然而目前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缺少有效的整合和开发,场馆经营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加强高校和社区、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并通过各项激励政策,本着”有度、有序、有偿、有利”原则向社区开放体育场地设施,从而达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最大的社会效益,让共享得以发展与延续。

除此之外,社区也可积极鼓励管内的企业与高校共建体育场馆。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体育活动的开展,但受限于自身体育设施和专业指导人员等资源的匮乏。高校与企业共建体育场馆,一来可以使高校获得更多建设和维护场馆所需的经费,提高场馆规格与层次,提升高校教学、训练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二来也能满组企业和社区对体育活动场地的需求;同时还避免了国家对体育资源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可谓是一石多鸟。

3.4 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体育人才共享机制

体育人力资源是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社区除了需要大量且高素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管理人员队伍,还需要大量的体育活动志愿者、裁判等。然而,目前南通市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且拥有体育专业背景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而南通市高校不仅拥有一批体育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还拥有一群富有朝气、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体育骨干。因此,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体育人才与社区共享机制,对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出台指导政策,建立高校与社区共享的体育人才资源服务中心,负责联系和安排高校教师与学生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体育工作,并由中心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规范和工作内容等,使健身指导、健身培训、健身讲座、体育活动等工作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2)高校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收集整理思想境界高、专业能力强,而且志愿投入社区体育工作的师生员工的信息资料,输入体育人力资源信息库,然后根据社区的具体需求,从信息库中派出符合需求的体育教师队伍。此外,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骨干在健身咨询、活动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确保为社区输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3)社区管理层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人力资源对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性,在充分认识自身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借用高校雄厚的人才资源,加大对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同时还要在高校的帮助下,认真研究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并不断挖掘潜在或闲置的体育人力资源。

3.5 明确职责、加强防范,架构长效的安全机制

安全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决体育资源共享工作中安全方面的后顾之忧,需要明确职责、加强防范,努力架构长效的安全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1)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明确的管理规定和责任划分制度或是法规,让工作在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下运行。此外,公安、消防和卫生等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尽量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2)高校和社区出台相关的管理章程,对学生和社区居民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开展运动损伤和急救的相关知识学习等。

(3)在场地醒目的位置粘贴使用规定和安全警示标志等,并定期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检修,确保其安全可靠。

3.6 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立多元的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是确保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工作能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主要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政府资金投入。在资源共享的起步阶段,政府财政拨款特别重要,这部分资金是引导和强化资源共享工作稳步发展的关键,用于高校和社区场地设施建设维护及人才培养。此外,在共享过程中还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工商、税务部门调低对体育场馆经营的税率,减少相关支出,这也是政府对公益性组织和活动的支持。

(2)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为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提供资金来源。社区可以动员管内优秀企业参与场地设施的共建共享,也可以通过寻求赞助来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还可以努力争取一些社会捐赠。

(3)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为共享“造血”。创收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社区特点开发多种体育课程,由高校教师进行网络授课或是制作视频教材等,有偿共享给有需要的人群;可以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的空余墙面为企业或商品进行广告宣传,从而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还可以在健身场馆周边设立体育用品商场或销售点,经营运动服装、健身器材等体育用品和运动食品、饮料等,获取一定的销售利润。

总之,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机制,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窘状,也可以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为优化,还可以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

[1]李骁天.我国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的影响因素及模式构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2]黄安平.高校体育资源与城市社区共享机制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4:102-104.

[3]王惠,林致诚.福建省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机制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J].体育科学研究,2016(7):78-82.

[4]王美.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长效机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1):44-46.

[5]仇志熠. 南通市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7(1):44-46.

[6]伊崇宇.黑龙江省高校与所在地市体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ports Resources and the Sharing Mechanism with the Community

QIU Zhiyi

(Jiangsu city of Career Academy, Nantong 226001, Jiangsu, China)

2015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JSS-C-2015013)。

仇志熠(1983-),江苏南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南通市社区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台上三分钟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利用与开放问题的研究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