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而泣

2017-11-09 18:29Lingxing
焦点 2017年11期
关键词:巴比伦圣殿犹太教

Lingxing

犹太圣经《塔木德》说:“天主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但也有后人说:“天主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两个词根组成,意思是“和平之城”。尽管从耶路撒冷传出来的总是争斗和流血的消息,没有和平的意味。然而,走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里,感受到的却是热烈与祥和,充满和平。这可能是宗教政治与百姓世俗之间的区别。

耶路撒冷的哭墙是充满悲情的地方。这里是犹太人的第一圣地,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和国魂所在。

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在耶路撒冷建都;他的继承人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城建造了第一座圣殿,里面保藏了约柜(约柜是指放置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契约的柜,契约是指由先知摩西在西奈山上从上帝那里得来的两块十诫石板),从此这里成为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

巴比伦人在公元前586年攻破耶路撒冷,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圣殿被毁,犹太人沦为巴比伦之囚。后来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消灭了巴比伦,允许犹太人回到故地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大约公元前515年第二圣殿完工。公元前19年时,希律王开始了大規模的整修和扩建第二圣殿。

公元70年罗马帝国军队入侵耶路撒冷之后,再次拆毁了圣殿,仅存目前的残留西墙。传说耶路撒冷圣殿被烧毁时,六位天使曾经坐在圣殿的一面墙上哭泣,泪水粘结石缝,故而大墙永远不倒。

从罗马帝国时期起就有犹太人常聚在圣殿残存的西墙哭泣。犹太人认为哭墙上方就是上帝所在之地,这里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哭诉,上帝是能够听得到的。

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来哭泣祷告,“哭墙”由此得名。7世纪时,穆斯林占据耶路撒冷后,容许犹太人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位置在西墙隧道之内。13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现在未变。

1948—1967年间,哭墙曾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夺得哭墙。将哭墙所在的破败街区拆除,建成了宽阔的广场,形成现在这个样子。

千百年中,各地犹太人来此号哭,以寄托犹太人2000年大流散的哀思。哭墙一直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中心、民族身份的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这些惨痛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犹太人的心灵之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在哭墙,男士如果进入祈祷区域,就要戴上一个犹太小圆帽,在希伯来语中叫“基帕”(kipa),意为“遮盖”,表示对上帝的敬畏。头上有天,不可“光头”以对,所以要用帽相隔。

如果戴有帽檐的大黑礼帽的人,表示对上帝的特别尊重。在末日审判到来的那天,尊重上帝的人会得到救赎,没戴帽子的异教徒则很可能会大祸临头。

走进祈祷的区域,里面散乱地放了很多桌子,有人坐在桌前捧着经卷研读。而大部分人是趴在哭墙之前,有的沉默,有的默默低语,墙的缝隙不小,有的地方长出了枝芽,更多的地方塞满了祈祷的纸条。一些犹太人相信,把祈祷和请愿书塞进石缝比其他做法更有机会获得回应。

旁边有间像是洞穴屋子,叫“威尔逊拱门”,里面摆满了书架,应该都是供人取阅的经书。还有白发苍苍的“拉比”(犹太教中的智者),面前有一卷巨大的经书,这经书一个健壮的人估计也扛不起来,卷成一个大卷轴,上面的文字也是大号的。这就是犹太教的经典托拉经卷。拉比抑扬顿挫的高声朗读,旁边还有信徒一边聆听,一边前后摇摆身体,显得非常虔诚。

当犹太男孩到13岁、女童12岁时便会举行成年礼。这种宗教仪式让进入少年的犹太儿童正式接受犹太教戒律的束缚。“成年礼”一词意味着“有义务履行犹太律例”。

举行成年礼时父亲要给孩子戴上两个装着缩微“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用黑色的皮条一个捆在脑门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这是犹太教典的一部分,表示遵行申命记11章18节的经训:“你们要将我这话存在心内,会在意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在犹太人的成人礼中,受礼孩子的父亲会向他赠送犹太祈祷披巾。

至此,这孩子就成了上帝的“诫命之子”——真正的犹太人了。

猜你喜欢
巴比伦圣殿犹太教
七月,诗歌的圣殿
巴比伦餐厅酒吧
巴比伦传奇
速度圣殿这是属于勒克莱尔的成名战
枕枪而眠
科尔德威与巴比伦城的考古发掘
巴比伦人
《奥拉星:进击圣殿》
古典音乐的圣殿 现代音乐的天堂——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美国犹太教史》中宗教意味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