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

2017-11-13 11:16谷文
阅读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平均寿命寿命文人

◎谷文

读书,最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

◎谷文

养生,有多种方式,比如写字、做运动、旅游,比如药物滋补,比如食物摄取。其实,还有一种最简单,最有效,却最为我们忽视的养生方法,那就是读书。

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寿命短,包括主宰别人性命的帝王(几百位帝王,80岁以上的仅个位数)。但古代也有长寿的,这些长寿的除了出家人、医生,就是有成就的学者。

据已有资料显示,古代文人高寿者,其生卒记载明确的,先秦两汉时期20人,隋唐五代时期79人;两宋时期82人;金元时期29人;明朝时期77人,清朝时期126人。

其他,我们能叫上名的文人,只要不是意外去世的,一般平均寿命都在60左右。由此可见,文人的平均寿命,要比皇帝高,更不用说普通人了,而在文人里,学者、书画家比文学家又高。

读书可以益寿

“脑强必多寿。”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脑的重量与聪明没有直接关系,但与寿命有间接的关系。人衰老的本质是细胞的衰老,尤其是脑细胞的衰老。

经常读书,可以强脑,能消解烦恼,养护“精、气、神”,而良性精神刺激,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所以,读书能延年益寿。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其中最长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艺术家、科学家等。美国有关保健学家,在研究人的寿命时发现,获博士学位的人,要比中等学历者,寿命高三岁。二十世纪以来的四百名欧美名人,读书人的寿命居首,平均寿命七十九岁。

读书可以养心

清代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读书可以怡情,可以明智,读的书多了,道理就通透了,那么看待世间万物的心情就会发生变化,就会有一个好的心态,平和淡泊,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对一切的得失,都不会放在心上。

读书,必须静下心来,否则,你是读不下去的,所以,读书可以让人冷静,平复心理波动。

读书,就是读别人的世界,就是与良师益友“促膝交谈”。

读书,就是心里情绪的宣泄,使人愉悦,忘掉烦恼忧愁。

读书,可养成一颗强大的、淡泊的、坚毅的、懂得取舍的、懂得感恩的,虚怀若谷的心。

读书可以养颜

有人说,三十岁以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三十以后的相貌,是自己给的。

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叔本华说:“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不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思考,所以,他的内心会强大,视野开阔、心胸宽广、意志坚定。他,会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畏艰难,乐观进取。

所谓读书“养颜”,大概就是因为,读书改变了一个人的内在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容颜,也由“内在美”而生出外在美。于是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会透露出,睿智、儒雅、优雅、自信组合成的“魅力”。

读书还可以祛病

陆游说:“病中书卷作良医”。给小孩扎针,我们常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减轻他的疼痛。这叫“疼痛转移法”

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专门开设图书馆,推崇“书籍疗法”,这也算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吧。而且,看诙谐幽默的书,可以引人发笑,笑了心情好了,自然病也就祛了。看励志的,可以燃起斗志。病这东西,你不把它当回事,它就不是事。

因为不了解,所以才恐惧,所以很多时候,三分真病,七分是自己吓自己吓出来的。很多国外医院,采用心理疏导做辅助治疗,其效果要远远高于普通治疗。

读书是自由的开始

书籍是通往人生坦途的桥梁,使身心得以离开幽暗之居,站在高处,在独处中尽享自然之美并获得无穷的力量。

古来圣贤皆读书:“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邱特)“喜爱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无聊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读书使人纯粹,读书使人静谧,每一本启迪过人生蒙昧的书籍都是无比珍贵的:

“即使我不是鸟儿,我也可以驭书而飞!”

读书,可以徜徉于各个领域,知道的更多,更详细。所以,一旦发生了,心里自动就会发动应急措施,想办法去与之斗争,不会整日惶惶不安地度日。

开卷有益,纵然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圣贤,也不一定成为大师。但,读书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还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在无形中增加变强的筹码,也会让我们的“容貌”、气质更加出众。

更何况,读书使我们愉悦的同时,还达到了养生的目的,一举好几得,何乐而不为?

猜你喜欢
平均寿命寿命文人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恐龙的寿命有多长?
神回复
2050年,富国人均寿命120?
完型填空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犬子宫蓄脓的诊治
你的寿命自测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