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之后,梦想变成了Hard模式

2017-11-13 14:04于鹏
中国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励志跑步梦想

文|于鹏

出国之后,梦想变成了Hard模式

文|于鹏

论文还得写,日子还得过。

加州的五月,期末考的焦灼把学生塞满图书馆、宿舍、教室、星巴克。这时候中国留学生总是最团结的,结伴复习,师兄指点,效果加倍。

忙起来时间过得飞快,下午一点半,大家到楼下Café吃三明治休息,刚坐下,Steven手机一震,他无奈地说:梦想哥又起床了。

梦想哥是个办公室文员,每天早上四点半打卡起床。这么早起,因为叫醒他的是梦想。

听起来好励志,然而现实是:Steven的印度导师特爱蹂躏手下的中国学生,他天天写代码到半夜,如果谁在凌晨四点半叫醒他,他一定起来拼命!

Mark大笑:“我倒是经常看到洛杉矶凌晨四点半的样子。”他打几份工,兼顾接送飞机服务,经常半夜跑机场,来回俩小时,每趟八十刀。

Linda说:“我朋友圈里也有这样的人,天天发女人要宠爱自己,追求事业和梦想才能自我解放,我一时好奇点进去看了看,原来是个卖卫生巾的。做微商你就好好卖东西,卖什么情怀和梦想。”

我一口咖啡差点没喷出来。

来到美国,国内的朋友都在谈诗和远方,学英语学编程、跑步健身、日更一千字、每周一本书。他们天天分享思维导图,努力上进,甚至常常在朋友圈发表励志格言: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而我,发现自己没梦想,天天想得都是些鸡毛蒜皮:小组作业什么时候交?放学了吃什么?哪家超市打折?水电费怎么这么贵!

在国外生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考虑梦想。如果说生活是一场打怪游戏,来到国外就瞬间开启了Hard模式:新场景一片陌生,找不到地图,小怪物不断惹人心烦,加强版的大Boss怎么砍都不掉血,随随便便放个大招,又得重新开始。

以前独自吃饭逛街就觉得长大了独立了。现在一个人租房买车、水电网统统搞定,租辆皮卡收二手家具家电,还要讨价还价;

以前经历屁大点儿挫折,也要说没伞的孩子只能拼命奔跑。现在发烧三十八度,不敢去医院,半夜开车去买药,没人劝也会自觉地多喝点热水;

以前遭遇一点否定,就觉得世界要塌了。现在发出几十份简历,收回几十个Sorry,更别提变幻莫测的移民政策,遥遥无期的H1B(工作签证)抽签。

我们就是一群没有梦想和远方的年轻人,眼前只有生活的苟且。

我说:其实除了专业课,国内这些人做的事,我们也在做。你们看Mark,谁的词汇量比他大?Helen的标准美音跟老外没区别。

Mark连连摆手:让我背单词的可不是梦想,美国光苹果就有十几种,在超市打工不认识单词不行啊,不背下来我就被炒了。

Helen点点头:我也不是为了什么梦想,刚来美国语言不好吃亏太多,被人骂不会讲英语来什么美国。

是啊,我们做的一切看似和梦想无关。学英语,为了不受骗不受气,遇到歧视能流利地怼回去;因为学费太贵毕业太难,总不能两手空空回家面见父老乡亲。规律饮食、健身跑步,因为害怕身体垮掉,付不起美国昂贵的医疗费,万一遇到劫匪,打不过也能逃脱。

一个人懒得做饭懒得出门,当人民币换成美元,买什么心里也要想一想;当被学业、孤单虐得体无完肤,只想蒙头大睡,可醒过来时,论文还得写,日子还得过。

“好啦,别闲扯了,上楼看书,考完组个局狼人杀。”

“你太土了,还狼人杀,国内现在都打王者荣耀!”

大家嬉笑着离去,他们决口不提梦想,只是在每一个沮丧疲惫的夜晚过后,依然爬起来打工、上学。

“快走啊!”他们回头招呼我,阳光下每张面孔都那么真实勇敢,生机勃勃。

我笑着追上去。是的,我们没有梦想,全部努力,只为过一份普通的生活。

责任编辑:宋泽宇

猜你喜欢
励志跑步梦想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梦想
带表跑步
梦想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差钱”也演“励志”剧
励志之情对里隐 嵌名之趣联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