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都是自己走的

2017-11-13 14:04牟桃
中国青年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志愿者专业

文|牟桃

路都是自己走的

文|牟桃

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又都一样,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我家在四川东部,大巴山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父亲早年在当兵过程中留有脚伤,至今行动不太方便。母亲病瘫,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整个家庭就靠父亲下苦力获得微薄的收入。从小读书,学费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此曾辍过学。我1989年出生,21岁时才读大学。我没有快乐的童年,却一直有着坚忍不拔的品格;我不开朗,但我乐观;我不自信,但我一直努力着。读书能否改变命运,对一个农村里最困窘的家庭来说,我还能质疑吗?不靠读书还能靠什么?

苦难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却是我自强不息的最大动力。

诚然,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是,我过去的经历让我明白,我首先得是一个在校学生,我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更现实的,是获得学历,获得文凭。学费一年5000元,我可以慢慢凑。生活费,我也不能指望家里。除了助学金和每个月的生活补助,我只能靠自己去挣钱,一边靠花一部分时间去做社会兼职、勤工助学,一边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四年下来,我年年获得奖学金。

经济上的压力分散了我的精力,夺去了我一部分学习时间。纵然经历了很多事,可以说是曾经沧海,还是有心理压力。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一些活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别人一样精彩。在中央民族大学读本科时,常常晚上10点回宿舍,我才背着书包去教室自习。尽管这样很另类,我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当同学去玩的时候,我不能去,尽管让自己显得不合群,我也不在乎。不曾想到的是,本科四年,我专业排名第一,保送至全国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继续深造。

我本科所学的是民族学,研究生时读人类学,学校专业在全国都是排名第一。所以我常常被一些老师和同学认为是民族研究领域最根正苗红的。吴文藻、杨成志、潘光旦、费孝通、林耀华等老一辈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的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为我树立了榜样。我努力学习、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一有空闲时间就读文史哲,还选修了《物理学史》等理工科课程,形成了广阔的视野。

每年寒暑假,我都参加了社会实践,带着我的感恩去体味社会、服务社会。大一寒假,我参与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调查。2012年暑假,作为我校志愿者,赴泰支教,历时50天。

我也有一个中国梦。

2010年6月,怀着对民大的向往之情,我填报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激励我成为民族团结之模范,鞭策我成为民族工作之栋梁!我一定要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做对社会有用之学问,要务实,不浮华。

2016年8月,我研究生毕业。响应国家的号召,我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来到新疆和田,过着“钱少活多离家远”的志愿者生活,并获得了两年一度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从世界民族之林来看,中国曾经贫穷落后,现在也还是发展中国家,但这并不阻碍中国取得了那么多成就,并不阻碍中华民族为全世界和全人类承担了许多责任、做出了突出贡献。个人的出身、能力和身份也并不影响我们去培养高尚人格、承担社会责任,温暖善良的心属于每一个人。当个人遭遇挫折苦难,当社会出现不良风气,我们的人性和良知不能失控,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正能量源。

近期广受议论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的悲剧,不在于他们的出身,而在于他们面对个人苦难和社会不公时的错误抉择。

我也一样,出身贫寒,当家庭的重担落在我身上时,我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也可以在大学里活出自我、过得精彩、追求成功,我同样有一颗爱心积极地参加公益和志愿活动。其实很多人都在自强不息地追逐心中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又都一样,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不要怨父母,不要怪社会,路都是自己走的,要靠自己争气。

责任编辑:朱玉芳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志愿者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서정인 초기 소설에 나타난 ‘주 변부’의재현방식과 작가인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