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民歌进课堂*

2017-11-13 15:01龚艳琼
黄河之声 2017年15期
关键词:民歌音乐课堂

龚艳琼

(四川省纳溪中学校,四川 纳溪 646300)

纳溪民歌进课堂*

龚艳琼

(四川省纳溪中学校,四川 纳溪 646300)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四川纳溪便被誉为了“民歌之乡”。为了把家乡民歌引进课堂,纳溪中学通过遴选民歌教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民歌课堂音乐教学探索,采用民歌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歌、演唱民歌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起到了传唱纳溪民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纳溪民歌;教学探索;传承发展;现实意义

四川纳溪民歌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民俗价值,是纳溪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变化、生活劳动方式的变迁,纳溪民歌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劳动生活。为保护、传承纳溪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纳溪中学音乐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于2006年开启了纳溪民歌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尝试。

一、纳溪民歌

四川纳溪,岩高林多,交通不便,民歌就成为当时纳溪人劳动统一节奏,激发干劲,缓解疲劳,排解孤独、消愁解闷、传递情感的一种交流方式,鸟儿、树木、山川、河流都是人们即兴创作的元素,纳溪民歌在山水田园中孕育,凝聚着这一带劳动人民的智慧。纳溪民歌极具地域特征,同一类劳作歌的唱腔和唱法也各不相同,具有腔调多变、旋律独特、内容丰富等特点。[1]纳溪民歌的唱腔十分丰富,有高腔山歌(俗称“喊歌”)、平腔山歌(俗称“说歌”)、矮腔山歌(俗称“哼歌”)三大类。纳溪民歌以单乐段为主,多段体为辅。由五声调式构成,以商、角、羽调式为辅,徵调式为主。纳溪民歌歌词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带有生活化、平民化乡土味等特点。[2]纳溪民歌歌词意思简短,每句的句式很规整,语言也特别含蓄,多采用比、兴借代等手法。拍子多为4/4、2/4拍,偶儿有3/4拍出现。节奏往往快后突慢,民歌中五连音出现也较多,乐段中也经常加跺脚。完全符合纳溪人一连串说话后又缓缓到来的特点,具有典型的纳溪民歌的特点。

为了传承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探索了纳溪民歌教学方法。

二、民歌教学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音乐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在国家统编教材中,专家们对各个年级的音乐教材每一册中都编排了统一的民歌作品,目的是把劳动人民表达的心声代代相传,提高中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素质。但是,对于当地的民歌并没有一首在教材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深知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领域传承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将纳溪的经典民歌引进课堂,并通过民歌教学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热爱家乡音乐,再让他们将来把家乡音乐唱出国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一)收集整理民歌素材,遴选民歌教材

由于纳溪民歌属当地民歌范畴,还未能出现在中学音乐教材中,因此首先应是遴选出适合中学生学习、演唱又具代表性的纳溪民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音乐教师首先是拜访纳溪文化馆的老同志,从他们编撰的《纳溪民歌精选》中获得了大量的民歌素材。接着是,多方寻访民间歌手,收集整理他们口头传唱多年还没有整理记谱的民歌。最后,充分发挥我校音乐备课组同仁们的集体智慧,集思广义、反复商讨,遴选出《爬海歌》、《撵野猫》、《冬瓜煮嘎嘎》、《山沟飞过金丝线》、《情哥常到我家耍》等民歌。同时,制定出纳溪民歌进课堂的教学计划,把纳溪民歌进课堂的举措落到了实处,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地为保护、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点实事。通过以上几项工作的开展,一本纳溪民歌教材初步形成。

(二)多种方法民歌教学,感悟民歌魅力

纳溪民歌进课堂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完成民歌欣赏、学唱、审美、创编、表现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民间文化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课题组主要采用了听赏法、练习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

听赏法:“听”就是要用心地去感受,“赏”及鉴赏,在听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听歌曲的旋律、节奏、吐字等特征,了解歌曲演唱风格和内在的涵义。例如:在教学纳溪民歌《冬瓜煮嘎嘎》时,先让学生听旋律,通过旋律了解这首民歌的调式;接着通过听节奏,掌握纳溪民歌出现的节奏特点,纳溪民歌节奏快时像说唱一样,幽默风趣;节奏慢时则很抒情,尽情抒发了劳动人民心情的舒畅;再学习纳溪方言,注意纳溪方言的咬字吐字以及押韵,体会纳溪民歌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练习法:主要以学唱歌词、用纳溪方言练唱民歌,促进学生对歌曲含义的理解和演唱韵味的把握。如《情哥常到我家耍》中:“背时二娃子你硬是说得尽,知心的话儿不准我来听,啷个搞起的嘛,我不跟你说嘛你还是没得法”;又如《穿针引线绣荷包》中:“十八郎哥,把你雪花银子称个三两三钱三分,拿在扬州买把青云红云青丝绿线杖竹哩伞儿喽唉”;再如《冬瓜煮嘎嘎》中:“冬瓜猪肉嘛油露儿油露儿,海椒笨起是辣分儿辣分儿,花椒放起是麻露儿麻露儿,筷子捻起是闪墩儿闪墩儿”。纳溪民歌歌词生动传神、风趣幽默,专业的创作者无论如何也不会写出这种活生生的语言来。这些歌词配合衬词,生动而风趣地抒发了生活的情感。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平稳的气息,咬字吐字的灵活以及圆滑的韵腔技巧,结合纳溪方言反复练习,才能唱好纳溪民歌,领略纳溪民歌的魅力。

示范法:示范是给学生一个对民歌演唱的完整感受。示范法的基础是三种方式的运用:一是教师范唱。教师可以是清唱,可以是配器演唱,也可以是边弹边唱,还可以是表演唱。教师在范唱中应注意流畅和生动,一举一动上给学生有良好的、完整地演绎效果。二是播放本地民歌手参加艺术节的演唱录像,让学生仔细聆听民歌特征,感受民歌手的上台表演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三是邀请纳溪本地优秀民歌手走进课堂,现场为学生演唱纳溪民歌,让学生模仿他们的唱腔、咬字吐字特点和韵腔的技术,感知纳溪民歌的风格特征和情感基调。

(三)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纳溪民歌进课堂活动的展开,利用组建民歌合唱社团的平台,拓展学生的民歌视野,培养学生的演唱水平、表演能力及与他人配合的能力,夯实了民歌教学的基础,形成了民歌教学的良性循环。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演出、竞赛活动,并在各类演出、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为学校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例如:根据纳溪民歌排练的节目《永宁号子》曾在四川省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获得广大观众的一直好评;学生参加泸州市首届艺术人才大赛获得声乐、舞蹈一、二等奖;用纳溪民歌编排的合唱参加泸州市艺术节比赛获一等奖;学校获中学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一等奖。

三、现实意义

纳溪民歌是纳溪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结晶,祖祖辈辈传唱至今,历史悠久,是纳溪人民精神文化的体现,是记录社会发展的载体,是历史发展的见证。[3]民歌的最佳保护形式就是自然传承。就纳溪民歌而言,现今能演唱纳溪民歌的不足30人。[4]纳溪民歌的传承频临危机。因此,纳溪民歌进课堂,是有力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是弘扬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需要。通过纳溪民歌教学,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打造了校园民歌文化品牌,这是学校有特色地扎根办学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对于纳溪民歌进课堂的实践,考验着我们教师对民歌的传承之心。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在民歌资源开发、教学方法上得到专家的引导和帮助,还需要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力争做到让学生有兴趣,有歌唱热情,有民族自豪感地学唱民歌,并主动传唱民歌。只有这样,民歌这一门古老的歌唱艺术,才能生生不息,在人类艺术文明的长河里永远熠熠生辉。■

[1] 许达之.论纳溪民歌的艺术特色[J].音乐探索,2011,04:105.

[2] 王晓.浅析纳溪民歌《爬海歌》的唱腔特点[J].黄河之声,2015,06:102.

[3] 邹昌峻,张秀艳.浅谈纳溪民歌及其滚板山歌的艺术风格和演唱[J].考试周刊,2008,25:202-203.

[4] 许达之.论地方特色民歌发展传承的困境及对策——以四川纳溪民歌为例[J].四川戏剧,2011,03:106.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音乐研究中心研究项目《西南民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NYY2015014)

猜你喜欢
民歌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