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花隔云端

2017-11-13 05:57刘晓梅
现代交际 2017年22期
关键词:庞德诗经翻译

摘要: 《诗经》用赋、比、兴手法创作了大量女子形象。其中以花、水、虫、月为原型的女子形象,已演变为华夏大地女性审美文化意象。庞德在《诗经》翻译中运用意象构筑的技巧,灵活处理原文文化意象的象征意义,有独特的文学以及翻译研究价值。本文将集中探讨庞德《诗经》译本中的女子意象翻译。

关键词: 《诗经》翻译 庞德 女子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79-04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3)是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与西方现代诗歌奠基人。庞德钟爱中国文化,翻译过许多中国古诗和儒家经典,在西方掀起了中国文化的热潮。在翻译过程中,汉字的象形表意与汉诗的词约意丰,也成为庞德意象主义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维多利亚式颓靡诗风流行于美国文坛:内容空洞、辞藻堆砌,节奏繁复、基调滥情。时代呼唤着简洁朴实之作,意象主义诗歌应运而生。庞德是意象主义的先锋,将中国古诗翻译视为革新维多利亚文风的利器。

20世纪,西方世界历经两次大战的浩劫,经济凋敝,政治混乱,成了“文化与精神的荒原”。庞德意识到西方文明的没落与衰败,将疗伤与救赎的目光投向东方的儒家思想。庞德指出西方需要孔子,“需要的含义在于缺乏,患病者需要求医……孔子是一剂良药 ”( Pound,1960:203)。庞德希望通过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向西方传达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从而拯救西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诗集之一,凝聚了我国上古时代的文学成就,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产及生活状况。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对《诗经》进行选编、整理,对其思想内容给出“思无邪”的高度评价。

在“孔子的信徒”庞德看来,《诗经》不再是一部简单的诗歌集选,而是经由孔子选编,且“对于历史具有借鉴意义的‘中国史诗”(袁靖,2012:3)。《诗经》翻译于庞德晚年,他的文学与思想体系业已成熟。《诗经》翻译充分体现了庞德的诗歌与翻译观。本文将探讨庞德《诗经》译本中女子意象的翻译策略。

一、中国意象说与庞德意象主义

意象诗于中国文学古已有之,从古典诗词到现代诗歌,其发展已逾千年。中国古代诗人屈原、李白、王维等都有流传千古的意象诗作品,现代诗人郭沫若、艾青、舒婷等也都写过意象诗。我国最早关于“意”“象”的论述出自《周易》和《庄子》。《周易·系辞上篇》有言,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即要传情达意(“尽意”)必须用“象”(“立象”)。《庄子·外物篇》中表述:“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认为语言的可贵性在于它包含的意义。三国时期,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进一步阐明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第一位真正将“意”“象”两词合并使用并引入文学理论的是南朝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被刘勰视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方法,就是作者要根据“意象”进行创作。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手法是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观的灵感源泉之一。庞德说过:“正是由于中国诗人满足于把事物直呈出来,而不加以说教或评论,人们才不辞辛苦地翻译它”(刘岩,1999:91)。在意向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诗词的影响不容小觑。庞德曾说:“按中国风格写诗,是被当时追求美的直覺所引导的自由诗运动命中注定要探索的方向”(刘岩,1999:112)。庞德吸取了中国古诗精确、具体、委婉的美学特征及意象呈现技巧,创立了美国意象主义诗歌派,成为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之先驱。

庞德反对维多利亚诗人滥情的诗歌模式,倡导用意象展现诗性情感。庞德将意象定义为“理性与情感的统一体”,强调意象对于诗歌创作及鉴赏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著名的“意象主义诗歌三原则”:一,直接处理描述对象,无论主观处理,还是客观处理;二,绝对不用无助于表现的词语;三,在节奏上按乐句旋律,而不按机械的节拍写作。在庞德的不懈倡导下,意象主义诗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短小精悍、节奏自由、口语语体、呈现意象为主的自由体诗。

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的过程中,掌握了中国古诗意象呈现的技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诗学创作中。谢明认为,“庞德的诗学就是翻译的诗学”(Xie,2001:204)。李林波指出,“古代中国的诗歌在庞德笔下获得再生,庞德既是译者,又是创作者,翻译与创作得到了统一”(2010:102)。庞德的翻译过程和他的意象主义诗歌创作相互交融。

二、庞德《诗经》英译本女子意象主题

《诗经》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善用赋、比、兴等手法营造各类意象。《诗经》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共101首,约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其中的花草、流水、昆虫、天体等都成为女性意象原型,逐渐演变为华夏大地女性审美文化意象。

(一)花草比喻女子

《诗经》里大量诗篇以花草比喻女性容颜,用娇艳鲜花为喻体,“伊人如花”成为中国传统女性审美经典。

例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周南·桃夭》)(程俊英,2012:8)

《桃夭》是一首贺婚诗,祝愿新嫁娘婚姻生活幸福美满。首句以盛开的桃花起兴,渲染新娘出嫁时的喜庆气氛,还将新娘俏丽的容颜比作灿若云霞的桃花。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评述:“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以桃花喻美人”的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诗经》中的女子或“唐棣之华”,或“华如桃李”(《召南·何彼秾矣》),或“有女如荼”(《郑风·出其东门》),或“视尔如荍”(《陈风·东门之枌》),貌美像桃花、李花、唐棣花、舜花。千娇百媚,无怪乎有学者称《诗经》是一部“女性文学”。(朱荣梅,杨亚丽,2008:116)endprint

(二)流水比喻女子

有学者认为“《诗经》中最能打动人的是《国风》中的那些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范少琳,2008:18)。一曲曲发生在水滨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先民婚恋生活的独特景象。

例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程俊英,2012:3)

《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幅浪漫的爱情图景:春天的河边,芳草茵茵,雎鸠成双成对水中嬉戏,一位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少女,撩拨起了翩翩少年的无限情思。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河水悠悠,将相思之苦衬托得越发绵长。

水意象衬托下,“求佳人而不得”的意境在《秦风·蒹葭》得到更完美的表现。

例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程俊英,2012:128)

薄凉清晨,露浓霜重,隔着一汪秋水,隔着如烟薄雾,诗人渴求的佳人宛若天仙般飘忽不定,只留下一个美丽的背影。诗人不断求索,然而远道阻隔,佳人可望而不可即。在这“秋水伊人”的意象中,我们能体会到主人公那断肠的思慕和求美不得的惆怅。

(三)昆虫意象喻女子

《诗经》中以昆虫意象来体现女性的美,最典型的莫过于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描写了:

例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程俊英,2012:59)

这首诗是卫人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清代学者姚际恒非常推崇此诗,称“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诗的第二章刻画庄姜的天生丽质——玉手纤纤,肤色鲜洁,脖颈修长,牙齿洁白,额角丰满和眉毛修宛。“领如蝤蛴”与“螓首蛾眉”两句涉及三种昆虫:蝤蛴、螓与蛾。今人仍以“娥眉”(又“蛾眉”)代表美丽的女性,可见这一比喻生命力的旺盛。

(四)皎月比喻女子

月亮是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沉积着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始意象”(朱荣梅、杨亚丽,2008:118)。《陈风·月出》用审美的眼光将月亮与女性联系起来,勾画出一位诗人想象中月下翩翩起舞的美人。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评述,《月出》“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

例5:“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陈风·月出》)(程俊英,2012:140)

《月出》是一首月下怀人的情歌,以皎洁的月光来比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首章前三句都是对美人的设想,末句的“劳心悄兮”,则是诗人直抒胸臆。《月出》的语言是缠绵的,通篇以感叹词“兮”收尾,声调平和,连续运用,一咏三叹,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呼应,令人回味无穷。

三、庞德《诗经》英译本女子意象翻译策略

学者多用“创译”“半创作”或“阐释型翻译”来定义庞德的诗歌翻译,因为庞德翻译中并不遵从传统意义上的“忠实原则”,常以原文信息为基础,进行再次创作。周建新认为庞德在“翻译中对原文的改编或改写”,是一种“阐释性翻译”(2011:155)。祝朝伟评价庞德的诗歌翻译,体现了“翻译是体,原作为用”(2005:59)的原则,是“对旧作品进行改造的创造性过程”(2005:59)。

尽管庞德的《诗经》翻译饱受争议,被指责“不忠实”“误译”,其译文之文学和美学却得到学者的充分肯定。吴结评认为庞德的《诗经》译本“与原作在精神实质上比较相似,给人以生動逼真的印象”(2008:55)。 李玉良将庞德的《诗经》译本比喻为“雕塑艺术一般的语言”(2007:228)。庞德在《诗经》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以《诗经》原本为基础,对其中的女子意象进行了保留、替换或创造,在英语世界造就了不朽的儒家文学经典。

(一)女子意象保留

《诗经》中有些女子的意象,在庞德译本中得到忠实重现,从形式和意义上都予以保留。

例6:“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召南·摽有梅》)(程俊英,2012:19)

庞德译文:

“Oh soldier,or captain,

Seven plums on the high bough,

plum time now,

seven left here,‘Ripe, I cry.

Plums,three plums,

On the bough,‘Plum time! I cry.

‘No plums now, I cry,I die.

On this bough

Be no plums now.”(刘晓梅、李林波,2016:103)

“女子伤春,壮士悲秋”是中国古诗的一大主题。 《摽有梅》用梅子“其实七兮”“其实三兮”“顷筐塈之”由多变少的过程,比喻女子青春年华流逝,表达了女子对婚姻和爱情的渴望。庞德英译本,由“seven plums”“three plums”到“no plums”层层递进,表达梅树生命力的衰退。从梅子满树时“Ripe,I cry”姑娘满怀期待,到梅子落尽“ Be no plums now,I cry,I die”时姑娘伤心落魄,表现了她对韶华已逝的哀伤。末节首句增译的“I die”将姑娘“恨嫁”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庞德用译文三段对应原文的三节,实现了形式上的忠实。庞德虽反对传统诗歌的节奏韵律,但此译文讲求韵律,姑娘以第一人称抒发感情的“I cry”“I cry”“I die”三句末词押/ai/韵,节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庞德用歌谣体(ballad)形式来译述全诗,形式整齐,音韵谐和,颇能再现原作的“音美”“形美”。endprint

(二)女子意象替换

由于中英文化差异,有的汉语意象英文中没有完全对等或类似的表达。面对此类“文化缺省”时,庞德在英译时对一些意指女子的意象做了替换补偿。

例7:“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召南.何彼秾矣》)(程俊英,2012:22)

庞德译文:

“Plum flowers so splendid be,

rolling,onrolling quietly,

a royal car with young royalty.

Flowers of plum abundantly,

Heiress of Ping,heir of Tsi,

to their wedding right royally.”(Pound 1955:11)

本诗描写王姬出嫁时车服的豪奢和结婚场面的气派。首节以唐棣花起兴,描写新娘出嫁车辆的豪华。次节以桃李作比,点出新人郎才女貌,光彩照人。唐棣,又称“枎栘”“红栒子”,一种中国的落叶小乔木,在英语没有完全一致的对应词。庞德将唐棣意象替换成“Plum flowers”(李花),与第二节形容新人外貌的“華如桃李”用了同种喻体—flowers of plum。桃李娇艳夺目,比喻婚庆气氛和新人仪容,引起读者对婚礼场景的无限遐想。原文首句“何彼襛矣”(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在译文中省略,显得更加简洁。中国婚礼习俗注重人气热闹,所以有“曷不肃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一句,是路人旁观婚礼赞叹羡慕的生动写照。庞德将“曷不肃雍”译为rolling,onrolling quietly(婚车安静地前行),与原文意思完全相反,凸显了西方文化中皇家婚礼的庄严肃穆,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

(三)女子意象再创

在庞德《诗经》译本中,许多女性形象被重新意象化。李玉良曾评价庞德的诗歌“意象创译”,认为其在“本质上远远摆脱了语言层面上的操作 ,而力求在精神上获得会通和超越 ,进入了创造的境界”(2009:94)。例如在《王风·中谷有蓷》中庞德着力塑造了“枯草”意象来象征弃妇。

例8:“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王风·中谷有蓷》)(程俊英,2012:72)

庞德译文:

“Dry grass,in vale:

‘alas!

‘I met a man,I

met

a man.

‘Scorched,alas,ere it could grow.

A lonely girl pours out her woe.

‘Even in water-meadow,dry.

Flow her tears abundantly,

Solitudes no remedy.”(刘晓梅、李林波,2016:104)

《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全文三段,反复吟咏,突出主旨:女子感叹遇人不淑,遭弃后伤心愤怒,仿佛一株干枯的益母草,无人眷顾。庞德译文创造性地将三段合并成两段,没有原文中弃妇的反复咏叹,只突出了“枯草”形象——“dry grass”。赤日炎炎,“衰草”孤苦伶仃,身处沼泽,形容憔悴。译文最后两句“Flow her tears abundantly,Solitudes no remedy”巧妙点出了“衰草”的寓意。译文以“枯草”意象寄情,与原文以弃妇第一人称口吻直接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和效果不尽相同,但同样将弃妇的悲伤愤恨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中一个个鲜活的意象反映了先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以花草、流水、昆虫、皎月比喻女性之美,更成为民族文化审美的经典。正如廖群所说:“一手牵着原始的意象,一手牵着人文的话题,脚已迈进文明的门槛,这才应是《诗经》文化定位所在。”(1997:69)

庞德在中华典籍英译过程中吸取了中国古诗意象呈现的手法,灵活再现了《诗经》原作的语言和思想魅力。庞德的《诗经》译本为英语世界的读者展现了东方魅力,展现了中国古诗和传统儒家文化丰富的内涵,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

参考文献:

[1]Pound,Ezra.‘Immediate Need of Confucius.Impact:Essays on Ignorance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Civilization [M].Noel Stock ed.Chicago:Henry Rognery Co.,1960.

[2]袁靖.庞德《诗经》译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2.

[3]刘岩.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

[4]Xie,Ming.Pound as translator [A].In Nadel,Ira B(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zra Pound[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李林波.论创作取向的翻译——以庞德 、斯奈德等人英译中国古诗为例[J].外语教学,2010(3):101-105.endprint

[6]程俊英.国学经典译注丛书 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7]朱荣梅,杨亚丽.《诗经》女性审美传统的文化意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6-119.

[8]范少琳.谈《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意象及其文化意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5):18-20.

[9]周建新.庞德翻译观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3-156.

[10]祝朝伟.构建与反思:庞德翻译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1]吴结评.英语世界里的《诗经》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12]李玉良.《诗经》英译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

[13]刘晓梅,李林波.庞德英译《诗经》植物意象研究[J].外语教学,2016(6):101-104.

[14]Pound,Ezra.Shih Ching:The Classic Anthology Defined by Confucius [M].London:Faber and Faber,1955.

[15]李玉良.庞德《詩经》翻译中译古喻今的“现实”原则与意象主义诗学[J].外语教学,2009(5):90-95.

[16]廖群.诗经与中国文化[M].香港:香港东方书社,1997.

Translation of Female Images in Ezra Pounds the Confucian Odes

(Liu Xiaomei)

(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128,China)

[Abstract]Shih Ching or the Confucian Odes is the origin of Chinese literature,which creates a myriad of female images with reference to flowers,water,insects,the moon,etc.Ezra Pounds theory of translation wa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energy of language”,advocating the precise rendering of details or fragmented images other than assuming the unified meaning of the whole work.The thesis discusses Pound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handling female images in the Confucian Odes.

[Key Words]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Odes; Ezra Pound;Female Image

责任编辑: 于 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庞德诗经翻译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被“舆论”困扰的庞麦郎一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巧用《诗经》解难题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庞德子
海明威学写诗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