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

2017-11-14 07:21崔亚琦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7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心肌炎病毒性

崔亚琦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

崔亚琦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分析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K、CK-MB、cTn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确切,可推广。

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对其的治疗若不及时,极易引发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最终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研究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6±1.2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5±0.36)岁;研究组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等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研究均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签字同意;研究均无合并其他脏器疾病者,无合并严重药物过敏史患者,无其他心脏疾病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氧化剂、抗心律失常、纠正酸碱代谢紊乱、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其中,大剂量维生素C为150次/(mg/kg),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而磷酸肌酸钠的剂量为每次0.5 g,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效果评定

(1)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儿各项心肌酶谱水平,包括: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并检测两组患儿肌钙蛋白I(cTnI)水平。

(2)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治疗以后患儿机体症状、体征消失,心肌酶谱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为显效;治疗以后患儿机体症状、体征好转,心肌酶谱趋于正常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CK、CK-MB、cTnI水平

两组治疗前的CK、CK-MB、cTnI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CK、CK-MB、cTnI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CK、CK-MB、cTn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CK、CK-MB、cTnI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CK、CK-MB、cTnI水平(±s)

组别 CK(U/L) CK-MB(U/L) cTnI(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09.25±12.35 140.63±13.23 45.39±5.25 23.65±2.41 0.38±0.11 0.12±0.01对照组 602.35±13.56 173.69±14.25 44.37±3.26 39.68±3.25 0.39±0.05 0.27±0.31

2.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3 讨 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因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感染所致,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仍无特效药,多以缓解症状、降低心肌酶水平等为原则。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高效的供能物质,该药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保护心肌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而维生素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其能够参与到机体内糖代谢中,进而增强心肌代谢;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基础上联合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够有效发挥两药的协同功效,进而恢复心肌的功能,降低心肌cTnI水平。本次研究中,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CK、CK-MB、cTn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文捷等[3]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配合磷酸肌酸钠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李 松,魏 琼,饶 睿,等.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2):207-208.

[2] 孙 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用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的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29):79.

[3] 温文捷.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0):23-24.

R725.4

B

ISSN.2095-8242.2017.057.11112.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心肌炎病毒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磷酸肌酸钠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56例分析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磷酸肌酸钠在治疗急性心梗的作用
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