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推进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的途径

2017-11-14 08:37张语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途径传统文化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新一轮课改背景下,赋予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不仅仅要学到知识与技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精神内核,可以使学生在情感、行为、观念上都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本文即论述了通过研读教材中传统文化知识、延伸课外阅读及利用媒体资源等途径推进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74-02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同时也是极具时代价值的优秀教育资源。青少年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重大使命。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对国家的发展繁荣有着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于“解冻”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吸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双赢。因此,本文从探究如何推进传统文化进高中语文课堂入手,提出相应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积极探索现有教材,挖掘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载体和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源和直接作用对象。从我国现有高中语文教材来看,其中不乏部分经典古诗词及古文选段,所选入的篇章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相连接的纽带。在此基础上,即要求教师应对语文教材进行恰当的分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结合传统文化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达到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传统儒家思想、传统宗教信仰、传统艺术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以及较为熟知的古代文学等。因而教师可以课文内容为依托,向外延伸,在授课过程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兰亭集序》时,借助多媒体工具,先在屏幕上放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及《神龙本兰亭集序》的图片,根据图片对古代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领悟古代书法美的同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现代社会中,由于计算机、打印机的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少用纸笔来传达信息,但随之引发的是汉字危机,很多人提笔忘字,一部分高中生字迹潦草,很不美观,失去了汉字的魅力。通过《兰亭集序》,不仅看到王羲之对士大夫虚无思想的批判,也能借此机会,提倡学生多了解书法、练习书法,弘扬传统文化之美。除书法外,本篇课文中对兰亭景色的描写也是教学重点,兰亭历经几朝几代的修建,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可就此向学生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在欣赏的同时培养学生保护古代建筑的意识。再比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的讲解中,当学生读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时,学生很难单就文字描述想象琵琶音色的美妙,此时可以放一段琵琶演奏的音频,在帮助同学理解诗中境界的同时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高雅魅力,培养学生对音韵美的感知。在完成《琵琶行》的讲授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古代诗歌或文章中對乐器的描写,课前准备一个3到5分钟左右的讲解向同学们介绍你找到的内容。教材作为课程的基本物质载体和信息媒介,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推进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首先第一步就应该从教材内容入手,教师应反复研读分析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找到能有机的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方法。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触传统文化,利用迁移,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

二、有效延伸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首先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一直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教师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修养,为写作教学打下基础。学生则通过阅读文本从而与作品、作者、世界进行多重信息对接,在思维碰撞中升华理解文本内容。但如果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篇目仅仅拘泥于现有教材中的课文,难免有所缺漏,所以延伸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问题上,可以教材内容为基点进行拓展。例如《采薇》是选取自《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较为有代表性的征夫返乡诗,在《诗经》中征夫诗并不少见,《何草不黄》、《鸿雁》、《棉蛮》皆属此列,因此讲解本篇课文时,可以提供给学生《诗经》中与此类似的征夫诗,引导学生思考征夫诗产生的原因及作者的诉求,并让学生搜集后世征夫诗,进一步了解其发展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增加其阅读量。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时间为线,将有关诗歌串联起来,也避免了造成学生知识断层的情况。又如《寡人之于国也》一篇是《孟子·梁惠王》中节选段落,在此篇课文中其教学重点即是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经世济民的民本思想,并掌握其雄辩的艺术。但单就本篇课文来说,学生很难通过一篇文章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语言艺术,所以可让学生自主搜集《孟子》中其他篇目的经典段落,用多个事例来逐步渗透孟子的思想精髓,于诵读之中领略其艺术效果。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增大阅读量,验收阅读成果。比如在班级内设置读书角,或开展读书主题班会活动,由同学自主选择展示途径,诸如演讲、表演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借此可介绍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分享读书心得,在督促学生阅读过程中又能鼓励学生展示自我,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有效延伸课外阅读,既是对课内学习的一种延伸,又可以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激发学生自主了解传统文化,积累知识的同时完善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

《论语·雍也》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才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为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但一部分高中生的错误观念中,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古老的、与现代社会脱节的文化,难免产生隔阂和距离感。所以教师须引导学生抛弃这种错误观念,引导其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除书籍以外,如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尤其是在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高度重视下,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精制作的传统文化益智节目。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节目基本宗旨为“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古诗词注入新的活力,让选手与观众同在或磅礴、或秀美的诗词中感知心灵的慰藉,于唇齿间感受诗词之美。对高中生而言,网络世界纷繁复杂,诸如此类的优秀节目无疑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对所学过的古诗词温故而知新,更是经历一场美的体验,从古诗词中发掘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与生活中的脉脉温情,让其在春风细雨中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除《中国诗词大会外》,还存有不少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媒体资料,可以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展示与介绍。如中央电视台曾发布的一部有关文物修复类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介绍了对故宫中奇珍异宝的修复过程及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中体现人文关怀。对于观看者尤其是高中生而言,可以改变其传统文化即传统文学的错误观念,在观看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文化积累,激发浓厚的鉴赏兴趣,增加传统文化底蕴,获得心灵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陶冶。作为教师,则应准确把握媒体资源,合理利用其时代性,于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性,使其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明之源、文化之根,是华夏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社会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观念对当代中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推行传统文化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尤其要注意研读课内教材,扩展课外阅读,把握媒体资源,有效地让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其作用,语文课堂又能因传统文化充满人文精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J]考试周刊2014(55)37-37

[2]刘晓明.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江苏高教2005(4)71-73

[3]沈立.浅论如何在中小学推进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7(5)24-27

[4]刘永生.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徑[J]亚太教育2015(09)75-75

[5]野应桢.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J]新课程·下旬2014(6)204-204

[6]罗英.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J]四川教育2009(1)40-40

[7]黄永泓.论全民阅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智[J]2015(24)289-290

作者简介:张语航(1995.04.18-),汉族,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途径传统文化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