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车企批量生产阶段劳动生产率的优化方案

2017-11-14 03:35何山
经营者 2017年7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摘 要 人力成本是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减少人员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所有制造业都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在车企批量生产阶段,产量和质量都已经稳定的前提下,列举了几个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方案,并分析了方案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车企 批量生产 劳动生产率

一、引言

在汽车工厂进入稳定的批量生产阶段,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扩大产品溢价空间的必要手段。在汽车生产成本中,人力成本是生产成本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1]因此减少人力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

二、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劳动生产率是直接反映人力成本的一项指标,制造企业普遍使用这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而在汽车行业内,普遍使用“辆份工时”来更直观地评估劳动生产率指标,[2]其公式如下:

辆份工时的物理含义就是生产一台车需要的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减少辆份工时。从公式上看,有两种方案:第一是在保证直接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产量,这种方案需要尽可能减少生产线停台,在单位工作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输出产品;第二则是在保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投入的直接人员数量。在车企产品稳定批量生产后,设备可动率一般都在98%以上。因此,方案二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案

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尽可能减少直接人员投入,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案对投入的直接人员进行优化:

(一)技术更改

在装配车间内,产品的结构和装配工艺是决定投入多少作业人员的根本因素,复杂精密的结构、烦琐冗余的工艺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裝配动作,反之则更少。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基本的做法是通过对产品作出相应的技术更改,改变零部件结构,优化装配工艺,减少装配工时。不过,在车型稳定生产之后,要进行零部件的技术更改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周期,以满足零部件尺寸调整、模具改造、工装样件认可、各类评价试验、批量认可等验证工作。

(二)工艺编排优化

操作者的作业工时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增值动作、辅助动作和浪费动作。其中,增值动作为创造价值的动作,是装配必不可少的;辅助动作是为了完成增值动作而做出的辅助,这部分的动作要尽量优化压缩;浪费动作必须完全避免。

工艺编排优化的主要步骤为:

第一,利用精益生产基本原则对每个岗位操作者的作业内容进行优化,减少操作工时。[3]这个步骤可以提前通过公司级别的“持续改进活动”完成。

第二,在班组内(必要时可跨班组)利用节拍平衡板进行工艺重新编排整合,减少作业人员。

第三,新工艺的验证试运行阶段。验证重新整合后的工艺在安全、产量、质量、成本、管理等各方面是否能够满足条件。

第四,在各方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正式实施。

(三)投入自动化设备

自动化设备是代替作业人员的最直接方式,在车辆装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艺动作由自动化设备代替工人完成装配。但是,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是无条件地投入自动化设备,高自动化率虽然减少了人力成本,却也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因此投入自动化设备需要在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中取平衡。

在方案评估的过程中,需对设备进行经济性分析,能够获得一定资本回报率的方案才能通过审批。一般通过“年回报率”或“回报年限”来评估一个方案是否值得投资。年回报率公式如下,而回报年限则是年回报率的倒数,表示该项投资多少年能够回本。

例如,投入一套80万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2个作业人员,假设每个作业人员年平均成本15万,设备年维护成本2万,则回报年限为2.857年。车企一般会根据车型剩余生命周期和设备使用年限等因素综合评估,给出一个临界回报年限,作为评估方案是否可行的指标。

(四)质量改进

在车企内,质量检查如果不能发现质量问题,就是不创造价值的动作,因此如果产品合格率能够提高,车企质量检查人员、返修人员和班组流动人员的岗位都可以相应减少。但是,在产品稳定的批量生产阶段,要进一步提高装配合格率难度比较大。企业可以通过常规质量分析工作灌输质量文化,提倡全员改进质量,通过管理手段和鼓励措施,营造关注装配合格率的氛围。在质量进一步提升和稳定后,可以相应减少流动人员、检查人员以及返修人员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四、前提条件

以上方案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可以在车企范围内推广,不过也有前提条件。

第一,车间产量稳定。稳定的产量来源于稳定的订单、生产计划、供应商能力等因素,稳定的产量是研究劳动生产率优化的前提条件。

第二,设备可动率高且稳定。设备可动率决定着技术装备发挥了多少作用,还有多少潜力。在生产线的设备可动率不够高的状况下,优化设备潜力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减少劳动人员带来的收益。

第三,柔性生产线需要保证各车型比例的稳定。在精益生产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平准化生产,是针对柔性生产线中车辆排布顺序尽可能周期化的要求指标,车型配比不规律的生产线很难充分发挥人员劳动负荷的潜力,存在较大的隐形浪费。

五、结语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车企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各车企都在摸索降低成本的方案。本文站在生产厂的角度,结合目前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的实际情况,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几个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直接作业人员的方案,以及方案实施的前提条件。这几个方案并行,在公司内部的成本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效益,该方案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对批量生产阶段的车企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作者简介:何山(1988—),男,硕士,工艺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王秀梅,李明.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5):841-844.

[2] 张国亮.优化白车身修磨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30-31.

[3] 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
林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的文献综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张家港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要素禀赋变化与中国农业增长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