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完善措施分析

2017-11-15 00:04沈晶晶
中国市场 2017年33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辅导员标准

沈晶晶

[摘 要]《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出台,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根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对照标准查找当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为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供保障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220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查找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符合新标准要求的完善措施和方法,以期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1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至2017年上半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共有一线专职辅导员33人,分布在全校6个学院中,每个学院配备了3~6名辅导员,均为中共党员,其中男辅导员15人,占总数的45%,均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0人为硕士研究生学历。目前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0人;正科级及以上职务6人、副科级及以下27人。

2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分析

教育部出台《标准》,是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标准》有关规定,以苏州经贸学院为例,归纳出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1)辅导员队伍的数量配备不够。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学校在校生9800余人,共配备了33名一线专职辅导员,辅导员与学生的配比约为1∶290,而对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岗位,这样看来,我校专职辅导员的配备数量与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招聘更多的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从而达到配比的均衡。

(2)辅导员队伍的结构分布不合理。目前我校的33名辅导员,他们学历高、有朝气、有创新性,但绝大多数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应届生,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管理专业技能缺失,有些辅导员难以从学生的“知心朋友”转换成他们的“人生导师”。按照辅导员职业能力评定标准,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比例要达到5∶3∶2,中级和高级辅导员的比例有待提高。

(3)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机制有待优化。学校每年对辅导员提供教育培训,但是到目前为止,开展的培训大多还停留在对具体工作内容的熟悉掌握上,而那些高层次的培训,诸如“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等相关专业资格培训,还没有大批量组织参加,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方面,和很多高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4)辅导员队伍的角色定位不明确,职业倦怠感强。通过召开辅导员座谈会、辅导员沙龙等活动,了解辅导员的工作状况,发现有大部分辅导员由于日常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以及缺乏工作成就感、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导致辅导员对自身角色感到困惑,对辅导员的前途和出路感到渺茫,而对工作缺乏热情,产生职业倦怠。

(5)辅导员队伍的激励机制有待加强。虽然学校对辅导员的队伍发展有一定的制度保障,且于2013年印发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转岗暂行办法》,以便规范辅导员转岗工作,但是从实际操作过程及结果来看,在转岗和职务晋升方面,对辅导员的个人要求还是比较严格,且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发展出路有待拓宽,激励机制仍需完善。

3 新标准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具体要求

要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迈上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需要高职院校辅导员学习宣传《标准》、深刻理解《标准》、准确把握《标准》和全面落实《标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1)辅导员队伍结构需进一步合理化。需要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等级梯队化格局基本形成,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符合《标准》要求,要求辅导员队伍所具备的知识储备水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均达到较强水平,初步建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2)辅导员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增强。应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计划纳入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培训师资、培训场地设备达到《标准》要求,构建针对职业功能、职业等级要求的理论、知识培训体系并不断完善,使辅导员能够较好地掌握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

(3)辅导员可持续发展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建立健全适应《标准》要求的辅导员评价、评定制度,辅导员的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有待全面提升,并且实现部分辅导员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

(4)辅导员个人发展质量需进一步提升。要将辅导员队伍的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不断完善,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服务保障学校发展规划顺利实现的能力不断增强。

4 新标准下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对策和具体措施

贯彻落实《标准》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保障,对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学生的教育培养乃至学校的事业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从组织、制度、硬件、激励等多个方面制定并落实相关措施,为切实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提供保障。

(1)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体制。辅导员队伍應当坚持在学校和院系的双重领导体制下,由学校党委统一规划,对分布在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各个学院的党总支负责对所在学院的辅导员进行直接的领导和管理。

(2)组织保障方面,辅导员实行双重身份管理体制。根据辅导员所具有的教师和管理干部的身份,应当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培养的总体规划,制订一系列辅导员培训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辅导员分期分批参加各类培训,享受培养的同等待遇,不断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3)制度保障方面,完善辅导员队伍管理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考评机制对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管理和激励作用,建立系统的培训交流机制,坚持岗前培训、日常学习交流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能力水平。

(4)硬件保障方面,要重点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配备更新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所需的教学设施设备,满足辅导员在校内接受高层次培训的需要。

(5)激励保障方面,加强培训与任(聘)用的有机衔接,鼓励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在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论文,把培训情况、学习成效和学术成就作为辅导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不断完善辅导员转岗相关办法,提供更多的岗位,满足辅导员转岗和晋升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Z].2014.

[2]教育部.普通高校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令[Z].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辅导员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