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特色浅析
——以《地下交通站》为例

2017-11-16 00:20董栋
剧影月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情景喜剧喜剧

■董栋

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特色浅析
——以《地下交通站》为例

■董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化伴随着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视剧中的幽默元素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情景喜剧是影视剧特别是喜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观众很多的欢乐。本文以连续剧《地下交通站》为例,从故事背景、人物设定、叙事结构与台词特色等多方面分析中国情景喜剧近年来的变迁。

互联网+ 情景喜剧 《地下交通站》

“情景喜剧”又称“情境喜剧”,是指一种叙事性系列喜剧,一般而言每集的长度大致在24到30分钟,有固定的布景和演员。情景喜剧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是在一些酒吧等等的娱乐场所里面,由雇佣演员来表演喜剧,类似中国的小品,通过表演来制造场所里开心的氛围,达到增加人气的效果。由于这种表演对顾客的消费产生了良性刺激,被越来越多的娱乐场所采用。

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广播的普及,真人情景喜剧逐步演变为广播情景喜剧。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电视机在美国进入了寻常人家,销量激增,电视节目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期间多种广播节目形式包括情景喜剧又被引入了电视业。

1947年,美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玛丽·凯和琼尼》诞生了。本文中的情景喜剧指的即电视情景喜剧,早期的电视情景喜剧也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表演夸张幽默,故事简洁,切近日常生活。叙事结构也有固定的模式,剧情上在开头先颠覆,但是不同于之前情节连续剧,情景喜剧总是在结尾处回到开头时的情景状态,剧情又建立起新的平衡。

中国起步较晚,观众第一次在屏幕上认识到情景喜剧是1982年引入的美国《火星叔叔马丁》,到了90年代初期,本土情景喜剧开始萌芽了,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其一是美国的一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于1990年引进中国,引起来很大的反响;其二是中国于1991年出品的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也具有一些情景喜剧讽刺、幽默、调侃等特点,比如说剧情有几个独立的故事等等,虽然严格说还不完全符合情景喜剧一集一个故事等特征,但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催生了中国本土的情景喜剧。

公认中国情景喜剧诞生的时间是在1992年11月,影视人英达和作家王朔(也是《编辑部的故事》编剧)正式开始撰写剧本《我爱我家》,在1993年就正式开拍,同年开播。《我爱我家》播出之后,拿下了国内电视剧的年度收视冠军,同时也标志着国产情景喜剧正式进入了中国人的电视世界。

一、优秀作品

中国的影视产业蓬勃发展,每年电视剧早就超过了万集,接近两万集,高居世界第一。但是情景喜剧总体数量在整个电视剧类型片占比中是最少的,而精品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即使是这些少数的精品,却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广大观众强烈的精神愉悦,也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1.《我爱我家》:《我爱我家》是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故事背景是首都的一个普通家庭。电视剧着重描写了这个六口之家老中青三代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这些矛盾,展现了北京的城市生活,更加立体的表现了在深化改革的环境中一个普通城市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导演英达在留学美国期间,系统学习了美国情景喜剧的整个制作过程。《我爱我家》这部电视剧有着美国情景喜剧的显著特点,每集一个故事,有现场观众的笑声和掌声,片尾有拍摄NG镜头的剪辑播放。

该片京味十足,用一个普通家庭作为载体,多层次地记录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风貌,市场经济冲击着传统的计划经济,消费主义在年轻人中盛行。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思想上处于彷徨和不确定之中,《我爱我家》用讽刺幽默的的角度来阐述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有一定的感染力。

2.《东北一家人》:《东北一家人》继承了《我爱我家》里面的优秀元素,虽然这次的情景从北京移到了吉林长春,京口也换成了东北话,然而故事主要刻画的依旧是平常人家随性的生活,祖孙三代的冲突构成了笑料的主体。通过一个个家庭与邻里之家妙趣横生的故事,反映了社会变革中的种种现象。

该剧也是典型的情景喜剧,每集场景都是固定在主人公家里,没有连续紧凑的剧情,各单位独立。对话用地道的东北话,笑料百出,设计巧妙。虽然上映时并非黄金时段,却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东北一家人》胜在语言对白功力深厚,然而笑料相比《我爱我家》却稍显低俗,喜欢夸大角色平常人身上的缺点,而且每集对白剧情重复度较高,有程式化痕迹。

3.《武林外传》:中国的情景喜剧与美国的一样,贴着“生活化”的标签,贴近人们的生活。而这部2006年出品的《武林外传》却不一样,故事背景放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将中国人喜欢的武侠元素包含其中。场景放在了某个小镇上的一家客栈“同福客栈”,主人公是佟掌柜和她的伙计们,这些人与每天南来北往的客人闹出了一幕幕的喜剧。

《武林外传》中的环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场景,因此它的表现更加自由。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无所谓方言与题材,它将时下的流行元素,如游戏语言、广告用语、网络用语等等组合糅合在一起,信手拈来,不拘一格。作品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色,用虚构的故事不仅讽刺了“武侠”文化,也反映了现实中的人生。

4.《爱情公寓》:2009年的《爱情公寓》与美国的热门喜剧《老友记》有些相似,故事场景设在上海的一栋公寓里面,描写了七个年轻人的生活琐事。《爱情公寓》将美国情景喜剧的幽默元素与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集合起来,剧中主角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穿着时尚,生活随性,也是一部年轻人喜欢的偶像剧。

这部连续剧中矛盾冲突全部是在年轻人中产生的,用时下关注的大龄婚嫁问题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个独立的故事。该剧里的元素包括剧情、笑料、价值取向等等,都彻底年轻化,它与之前的情景喜剧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受众群体,特定的生活场景缩小了可能的受众范围,但是正因此更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也是现在的影视剧发展的一个方向。

5.《家有儿女》:2004年的《家有儿女》是一部少儿题材的情景喜剧,也是中国第一部离异重组家庭为平台的连续剧。这部情景剧本来主打的受众群体是青少年及其家长,然而上映之后收视率一路飘红,收视群体远比原本想象的广泛得多。

与前妻离婚归国的夏东海,带了两个孩子(女儿夏雪、儿子夏雨)与护士长刘梅(离异有一儿子刘星)相识相恋,后走入婚姻。这也是《家有儿女》的故事背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的世界化,人们的传统观点在不断转变,在这个重组家庭里,集中了当今教育与重组家庭的一些热点问题。而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构成了故事的主体,让人们在娱乐中受到教育,启发思考。

二、《地下交通站》的创作特色

1994年,北京英氏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由英若诚任董事长,英达(英若诚儿子)任艺术总监。公司内全部主创都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其专业水平毋庸置疑。英氏影视有限责任公司与其他影视公司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专业制作情景喜剧,甚至目前中国接近90%的情景喜剧都是出自英氏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地下交通站》也是北京英氏影视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出品的情景喜剧,也是中国第一部以抗战为题材的情景喜剧,它集中了中国情景喜剧的诸多特点。

1.背景特色

2007年出品的《地下交通站》是由英达执导,吴越、英壮主演的情景喜剧。它的主体场景是1940年冀中一个敌后小县城安邱里面一个饭店鼎香楼,鼎香楼以做驴肉出名,也是地下党的一个交通站。

《地下交通站》和之前的情景喜剧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它的故事背景,它是中国第一个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当时冀中地区我方势力在发展壮大,安邱周边的县城很多都被解放,日军伪军人心惶惶。鼎香楼里的伙计蔡水根八面玲珑,不仅老百姓喜欢他,日伪对他也很赏识,而他实际上是一个地下党,也是鼎香楼这个交通站的负责人。而鼎香楼其他人员,如掌柜,厨师等是普通群众,在地下党、群众和日伪等各路人马在鼎香楼这个地界闹出了一出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

英氏公司经过长时间的策划,用全新的视角,邀请了多位著名笑星,秉承英达喜剧的一贯风格,在借鉴了各类成功抗战片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喜剧元素,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寓教于乐!

2.人物设定

情景喜剧大多数是以当代普通人的生活为场景,这其中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老百姓的家庭生活,这类家庭结构一般比较固定,人物辈分关系比较单纯。一般表现的点在生活上的琐事,这类情景喜剧数量最多;第二类是都市时尚类,以国际大都市作为舞台,表现现代白领的时尚生活,现在年轻人的感情问题,受众人群主要是年轻人;第三类是职场工作类,场景放在了主角的职场上。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笑点主要集中在工作场所发生的种种职场生活上,也比较容易赢得观众的认同。另外有一类情景喜剧把场景放在了虚构的古代,也未必有明确的朝代背景,古装人物却说着当代网络语言,针砭时弊,实际上是演绎社会最新的现实矛盾。

情景喜剧与一般的剧情连续剧有所不同,人物关系一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没有所谓绝对的“好人”、“坏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多是因为年龄辈分差异,观点不同等等非原则性问题。《地下交通站》的场景是比较特殊的,放在了抗战时期敌后的一个小县城,它的人物设定也很特殊,分为了“群英图”,“群众图”,“群丑图”,旗帜鲜明的三大阵营。各个人群长相一目了然,因为人物“好坏”分明,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把八路的勇敢机智,老百姓的善良正直,日伪的愚蠢贪婪表现的淋漓精致,人物辨识度很高。

3.叙事结构

就电影结构模式而言,大致分为五类:因果式线性、回环式套层、缀合式团块、交织式对照和梦幻式复调。类似于《地下交通站》这类的情景喜剧属于回环式套层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用多层次叙事链为动力,以时间回环为主导,它的整个叙事逻辑并不特别复杂严密,一般淡化剧情和过程,重点突出讲述。整个连戏剧的意义不在故事本身,而是在电视剧的叙述,叙述调动观众一起参与意义建模。

《地下交通站》整个剧集的情节并不非常紧凑,没有贯穿全剧的冲突和悬念设置,而通过鼎香楼这个交通站里每天发生的小事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作为喜剧来讲,足够高的笑点和足够多的笑料始终需要排在首位,《地下交通站》通过正反面人物的对立和冲突,幽默的语言来制造笑料、推动剧情。通过这些人物的活动,热情地讴歌了我方的机智与勇敢,无情地嘲弄了日伪的愚蠢与凶残,也真实地展现了广大普通民众的苦难与抗争。

4.语言特色

《地下交通站》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幽默的语言对白了,其幽默主要表现在故意违反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如:黑藤:你们这不是此地无银二百两吗?

六子:好像应该是三百两吧?

贾贵:混蛋,二百两就不少了!

这段对白就故意违反了逻辑学的同一律。“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是一句俗语,而汉语水平半吊子的日本人黑藤口误说成了二百两,而汉奸贾贵不管不懂装懂还是故意拍马屁,勉强给黑藤圆话,令人忍不住捧腹大笑,也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又如:

贾队长:先枪毙,后活埋!

汉奸甲:队长,都枪毙了还用得着活埋啊?

贾队长:那就先活埋,后枪毙!

汉奸乙:啊?!

贾队长:一边枪毙一边活埋!

这段伪军之间的对话也是笑料百出,“活埋”有个前提,必须要是“活”的,而先“枪毙”的话说明已经死了,“先枪毙,后活埋”本身就违反了逻辑学中的矛盾律。

又如,黑藤:建立王道乐土需要牲口,维护新秩序更需要牲口总之皇军和牲口是不能分开的。

贾队长:对,有牲口就得有皇军。

黑藤:郭村长,你们郭家村是模范村,希望那里的牲口也是模范牲口。

贾贵:明白吗?

郭家村村长:那是,那是,牲口嘛,都是为皇军效力的。

对话中郭家村村长违反逻辑学中排中律的基本理念,故意模糊“牲口”这个概念,讽刺了汉奸的丑恶嘴脸。

《地下交通站》不仅视角独特,制作在中国情景喜剧中也属上乘,播出时虽然不在黄金时段,但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情景喜剧在影视剧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相当规模的受众群体。当然,中国的情景喜剧目前还有一些不足,如:目前情景喜剧大多粗制滥造,创作队伍相对较少,方言过多,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等等。制作一部优秀的情景喜剧,不仅要突破局限,解放思想,需要方方面面环节的细致,也要在内容上做到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入观众喜欢的时尚元素、网络元素等等,才能真正使情景喜剧做到多样化、产业化、国际化。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1]英达,国外喜剧高咱不止一倍,北京广播电视报,2003

[2]朱宗琪,喜剧研究与喜剧表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3]张建珍,影像现实媒介时代的情景喜剧,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

[4]程芬,笑从何处来: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策略与喜剧效果分析,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猜你喜欢
情景喜剧喜剧
论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式微
国产情景喜剧寻找新笑点
“初创”杯喜剧大赛
浅析国产情景喜剧的特征
浅析国产情景喜剧的特征
杯具们的喜剧
Situation Comedy情景喜剧
爆笑喜剧
英达“情景喜剧教父”的坚守与执念
动物天生都是喜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