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的多视角解读

2017-11-16 06:10臧卫军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电影文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谢利克利狼群

臧卫军(西京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

《奇幻森林》改编自英国作家吉卜林的小说集《丛林之书》。影片讲述了男孩毛克利在丛林里被黑豹巴希拉捡到,并交给狼群抚养长大。逐渐长大的毛克利必须面临如何生存下去的诸多问题。身份认同与生存的危机驱使毛克利走上了一条战胜困境、发现自我的冒险之旅。影片中,魅力与危险并存的丛林、栩栩如生又性格迥异的各种动物,以及毛克利一波三折的命运遭际等,颇具观赏性、趣味性与反思性。本文从视听审美、成长主题与生态意义三方面,分析《奇幻森林》的审美特色。

一、《奇幻森林》的视听审美

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电影变得越来越好看,其造梦职能也越发突出。没有哪一个时代曾像今天这样,电影创作者与观众对影片的视听审美追求都如此强烈。丰富的想象力与曲折离奇的情节是吉卜林《丛林之书》最引人注目的两个方面。因此,它具有符合现代观众期待的主要审美元素。《奇幻森林》通过声音和画面将作家笔下的童话世界建构出来,契合并满足观众对这一世界的想象与期待,是影片成功的重要一环。从视听审美上看,一方面,影片充分运用现代电影技术,将现实与虚拟浑然天成地嫁接在一起,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另一方面,影片的声音与画面不仅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也与叙事基调和节奏进行了配合,使得影片情节更加流畅,表意也更加充分。

首先,《奇幻森林》对丛林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丛林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影片对丛林的刻画可谓不遗余力。毛克利生活的丛林,绿树参天,溪水清澈,林中靠近山峰一侧还有小型瀑布不断散发出雾气。当雨季到来时,瀑布会变得十分壮观,瀑布的下面则是水潭,动物们常常到这里饮水。林中树干上多有苔藓分布,显示这里气候总是潮湿的状态。影片开头,就是毛克利在丛林中的例行训练,在黑豹巴希拉的追逐下,毛克利和小狼们拼命奔跑,而观众则跟随毛克利的视角,对丛林的美景进行了一次观摩。影片中的丛林也充满了变化,例如,狼群们商讨事物的会议岩就位于丛林中一块突兀的小山丘上,这里有些像《狮子王》中的荣耀石。当毛克利被老虎谢利·可汗追赶而来到一片陌生地后,这里的丛林呈现出别样的风采。丛林中的树木更加浓密,阳光偶尔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落下来,树干之间到处都是藤蔓的缠绕,雾气在林中流淌。这个充满黑暗气息的丛林,是蟒蛇卡奥的栖息地。它利用极具蛊惑力的声音和令人陶醉的眼神迷惑毛克利,使他差点命丧蛇口。丛林的幽暗更加强烈地烘托出卡奥的神秘感。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角色的塑造是一部电影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因素。人物(动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演绎乃至故事主题思想的深化,无不跟角色造型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毛克利是影片的主人公,他有着悲惨的身世。父亲在毛克利幼年时就被老虎谢利杀死,是黑豹巴希拉救了毛克利,而狼群又把他抚养大。毛克利天真、善良而又勇敢、有担当,他与丛林中的动物相处十分融洽,除了老虎以外。在巴希拉的训练下,我们可以看到,毛克利的身手已经十分敏捷,无法赶上狼群的速度是先天因素所致,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弥补了身体上的不足。当雨季再来时,毛克利看到了狼群因为自己而陷入了危险,于是他决定离开狼群,从而还给它们安宁。片中的毛克利,有着黝黑的皮肤、蓬松的头发,除了一条红色短裤以外,毛克利的身体都裸露在外,与动物无异。毛克利的造型与他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被狼群抚养大的人类孩子,当然与在人类社会长大的孩子有很大区别。影片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充满野性的毛克利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声画配合使得影片不仅充满了趣味性,也令叙事更加清楚和流畅。例如,毛克利为了报答棕熊巴鲁的救命之恩,为巴鲁准备“冬眠”用的蜂蜜。当毛克利四处忙碌准备各种工具时,巴鲁则在悠闲地啃食树枝上的浆果。而此时背景中欢快滑稽的爵士乐响起,巴鲁看着毛克利忙来忙去,而自己则懒洋洋地打着哈欠。当毛克利与棕熊巴鲁、松鼠、穿山甲等动物协作完成对蜂巢的切割、采集后,巴鲁载着毛克利在河中戏水,二人唱起了欢快的歌谣。在巴鲁这里,毛克利内心的忧伤得到了缓解,他重拾了快乐的心情。

二、成长主题

与大多数以儿童为视角的电影一样,《奇幻森林》有着鲜明的成长主题。男孩毛克利的冒险之旅伴随着人物心灵的成长,也是主人公寻找身份认同性、重塑自我的过程。

首先,成长是社会和自我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社会和自我相互接纳的结果。影片中,黑豹巴希拉的提醒、老虎谢利·可汗的威胁,以及象征着未知与危险的巨型猩猩和蟒蛇,都揭示了毛克利成长环境的复杂性。个体想要生存下去,不能回避,只能去面对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在影片中,男孩毛克利的生存危机其本质是个体的身份认同危机。毛克利作为人类的后代,却生活在丛林中,与狼群为伴,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在毛克利幼小的心灵中,他并不知道人类社会的样子,也不记得自己的人类父亲的样子,只是在蟒蛇卡奥的魔法中,才看到了自己幼年时代的场景。因此,毛克利在影片开始时很大程度上认为自己是狼,他也能熟记狼群的丛林法则。但老虎谢利的到来使这种状态被打破,老虎想要杀死毛克利,而狼群如若保护毛克利,可能要付出数条狼的性命,这使狼群产生了分化。毛克利无奈,以主动离开狼群的方式,保护养育自己的群体。此时,毛克利的身份介于人与狼之间。他害怕来到陌生的人类群体中,但狼群已经回不去了。当毛克利被大猩猩路易王掳走,并得知狼王阿克拉已经死于老虎谢利之手,愤怒的毛克利要为阿克拉复仇。而毛克利与老虎谢利战斗的方式,不是依靠身体的力量,而是用智慧赢得了胜利。毛克利的成功复仇,使其分身认同上更倾向于人的一面。虽然毛克利仍然生活在丛林中与动物为伍,但他的内心对人类的身份认同已经大于狼。

其次,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对其选择具有诸多影响力的人与事。不同的成长领路人,正面或反面,积极或消极,其带给个体的影响有着巨大的差别。影片中,不同的成长领路人——狼群、黑豹、灰熊、老虎等,共同塑造了少年毛克利。例如,狼群是毛克利的守护者,它们抚养毛克利长大,并给了他家庭般的温暖。毛克利与小狼称兄道弟,与狼群亲密无间。毛克利离开狼群是为了保护它们免受老虎的威胁,这使毛克利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黑豹则是毛克利的人生导师,从幼年时拯救毛克利并将其交给狼群,到训练毛克利的丛林生存技能以及教会他丛林知识,巴希拉可以说一直引领着毛克利成长。巴希拉多次为拯救毛克利而只身犯险,他对毛克利的爱具有无私性。在毛克利与老虎谢利的最终之战中,巴希拉提醒毛克利要像人类一样战斗,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

最后,每个人在成长经历中,总会对自我进行不断的重塑与修正。而环境对个人的反映则成为自我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真实的自我必须回到内心去审视,而不仅仅是通过外物对自身的反映来进行界定。影片向观众展现了男孩毛克利的主体性,及其逐渐觉醒的过程。毛克利在阿克拉、巴希拉的反对下,仍然不断尝试用“小伎俩”来改变周围的事物,这就是其主体性的彰显。而毛克利最终将“小伎俩”发挥到极致,就成了拯救自己与森林动物的大智慧,这使毛克利成为丛林中的英雄,他跟随自己的内心,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三、生态意义

除了视听审美与成长主题,影片的生态意义也极为鲜明。生态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精神困顿与危机,由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及其相对应的男权中心主义所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对立起来,前者与后者之间建立了根深蒂固的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因此,西方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征服外部世界和自然的历史,人类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过程却是以人类的不断异化为代价的。作为一部票房过亿的高科技动画电影,同时也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奇幻森林》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对立的同时,还向观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回归自然、感悟自然亦是此部作品的题中之意。《奇幻森林》中充满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首先,自然是孕育生命的源泉,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二者走向共生共容的基础。毛克利由狼群养大,被黑豹训练,毛克利的快乐成长与大自然的馈赠是分不开的。而毛克利也利用自己的智慧反馈大自然。片中,从黑豹巴希拉口中可以得知,大象是森林之母,它们用长牙挖出沟渠,形成了河流,它们用鼻子一吹,树叶就飘落下来,森林的一切都是它们创造的。而当小象陷入了泥潭,大象们却没有了办法,它们只能长啸来哀告。毛克利利用自己的“小伎俩”,将藤条捆在小象的身上,并将藤条的另一端缠绕在大象鼻子上,从而利用大象之力,将小象拖出泥潭。影片最后,毛克利为了消灭老虎谢利·可汗而引发了森林大火,丛林中所有的动物都陷入了危险之中。作为自然之力象征的大象,拯救了森林,它们用鼻子推倒树木,并且用树木和石块阻断瀑布,用长牙挖掘河道,引水扑灭森林之火,拯救了森林,挽救了动物们的栖息地。毛克利坐在小象身上,则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者重新迎来了生机。

其次,人与自然并非完全对立,影片表现了对二元对立世界观的批判。老虎谢利·可汗是二元对立世界观的代表,影片中,谢利对人类有着深沉的恨意。谢利咬死了毛克利的父亲,与此同时,它也被火把灼伤,脸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谢利杀掉人类,并非出于觅食的需要,它认为人类不属于这里,来到森林就是侵犯了它的领地。影片最后,老虎谢利死于人类毛克利之手,而森林重新归于平静,这一切表明,作为人类的毛克利并非自然的敌人,而是完全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此外,丛林中也有阴谋家,班达罗格的大猩猩路易王就是典型,它妄图控制毛克利,从而掌握“红花”(火)的使用方法。它想利用火的破坏力来达到一种威慑,从而登上丛林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丛林的统治者。路易王其实也是二元对立世界观的拥戴者,它想借助人类的力量,来走向自然的对立面。路易王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它居住的班达罗格的人类遗迹在自己的破坏下成为一片废墟,而路易王也被埋在废墟之下,生死未卜。影片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对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否定。

综上所述,《奇幻森林》以吉卜林的文学作品为素材,既有对原著精神的还原,也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从整体上看,影片充满了温暖感与浪漫主义色彩,又兼具《丛林之书》的暗黑风格。出色的视听审美效果、鲜明的成长主题以及生态意义,赋予了影片丰富的审美内涵。同时,电影创作者在肯定和赞颂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同时,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是对人的自我认同性与精神归属的思索,从而使影片在奇幻色彩所营造的审美快感之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谢利克利狼群
母性的力量
救赎与反抗
——论《绿皮书》中的他者
德国老人 用40年融入狼群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喧嚣与孤独的彼此救赎
狼群之争
《重返狼群》
阳光照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