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体系初探

2017-11-17 04:10李辉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0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高校

李辉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育性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积极的分析,重点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高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多方面进行论述,对建立“体育与健康课”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 体育与健康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01-01

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高校体育教学,这一阶段是学生从学校体育过渡到社会体育的关键,对学生的体育观念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都是根据教学评价体系来判定的。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用技能,使学生养成终生运用的习惯,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改进传统的只重视结果而完全忽视过程性评价的情况,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完善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的兴趣。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健康即个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保持较好的状态。就目前而言,健康的内容包括了许多的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等方面都是健康所涉及的内容。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增强锻炼意识;坚持长期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定义是多元的、广泛的,不仅包括生理和心理,还包括着个体的社会适应性[1]。因此,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力,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具体设置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普通意义上的体育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无法适应新形势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数只在中小学开设,大学并没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教师也只是在体育理论课上稍微穿插一点[2]。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点问题。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就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而言,普遍意义上的健康要求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力都达到良好的状态。学生要提高对身体与健康的认识,以科学的知识和健身方法实现体能的增强,促进身体健康,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真正健康的人,不仅需要在生理上保持良好的状态,还必须具备心理上的健康和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

就生理健康教育内容而言,生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主要将改善校园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起来,将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健康指导。不仅如此,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教育内容还包括生活卫生、环境卫生、保健卫生等多个方面,还必须具备健康的意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学习目标明确,自觉性高,意志坚定,有毅力,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自制力高,能控制不好的情绪。

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来看,健康与外部环境和生活习惯都是息息相关的。性格也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中的各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人的意识和心理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心理活动总会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健康是通过比较得出的,不存在绝对的心理健康,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健康是随着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实际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健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健康。如果在生活中心情持续不快时,及时做好自我心理调试是十分必要的[3]。

就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而言,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的教材内容都是短跑、铅球、跳远等项目的简单重复训练,这种重复对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意义,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差甚远,对他们步入社会后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实用价值。因此,新课程教材内容要根据“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具体情况,选择具有广发群众基础的,深受学生喜爱的,又容易开展并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的娱乐体育项目,在提倡学生开展高雅体育项目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层次需要和未来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主,以教师为主导。高等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改革时,总计划教学课时被大幅度缩减,整体依然呈现出逐步缩减的趋势。体育课也不例外,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将体育课计划课时从原本的140课时缩减到了100课时以下,“体育与健康”教学主要以体育和健康的理论课为主,实践课教学主要传授学生体育专项教材内容的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等知识[4]。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与评定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考核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考虑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与知识进行考核,也可以采取定性模糊评分的方法,淡化分数,采取更客观的等级评分制或学分制进行考核,这种考核也就是学生在某一方面达到相应的程度或能力就能得到相应的评定等级或学分。事实上,除了少数的学生采用了学分制的考核方法外,大多数的学校依然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

总而言之,要将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起来,就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更好的途径促进两个相互结合教学。要建立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校要以本校的具体特点为核心,以学校的教学设备为基础,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与中小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自我、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实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甘立英,林敏勇.高职高专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07)

[2]王聪.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J].科技资讯.2011(30)

[3]刘艳丽.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6)

[4]张伦厚.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6(36)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高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