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新品种苏荞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17-11-18 14:32常庆涛焦庆清刘荣甫蒋莹谢吉先马小凤苏彩霞徐娟黄荣华蒋建军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荞麦新品种

常庆涛+焦庆清+刘荣甫+蒋莹+谢吉先+马小凤+苏彩霞+徐娟+黄荣华+蒋建军

摘要:苏荞1号是从地方品种泰兴荞麦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多次混合选择而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荞麦新品种,全生育期66~68 d,属常规中熟荞麦品种,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早熟1~2 d。该品种平均株高88.5~89.6 cm,长势较强,株型紧凑;抗旱耐涝,较抗倒伏,耐瘠,抗病;白花,籽粒三棱形,褐色,饱满;平均主茎节数11.4~12.6节,主茎分枝4.7~5.1个,千粒质量17.7~19.8 g,单株粒质量1.86~1.91 g,平均产量在1 432.5~1 719.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2.6%,黄酮含量0.14%。苏荞1号于201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适宜在江苏省荞麦产区种植。

關键词:荞麦;新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7.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8-0079-02

收稿日期:2016-03-08

基金项目: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ARS-08-E-16);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4)2039、CX(14)2001];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编号:SXGC(2015)264]。

作者简介:常庆涛(1971—),男,江苏泰兴人,高级农艺师,从事燕麦荞麦试验、示范与推广。E-mail:zhongguocqt@163.com。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的双子叶植物,为非禾本科作物[1-2]。荞麦种植投入少,集营养、保健、药疗为一体[3],同时又是饲用蜜源植物,被誉为杂粮之王。江苏省素有种植荞麦的传统习惯,以种植甜荞为主,主要分布在徐淮盐和扬泰通地区,江苏省荞麦常年种植面积在3.33万hm2左右。江苏省荞麦育种工作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生产上以种植地方品种为主[4]。

尽快培育出适应江苏省需要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荞麦品种,是进一步发展江苏省荞麦生产的当务之急。围绕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荞麦育种目标,在前期荞麦育种研究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泰兴综合试验站以江苏省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继续开展荞麦新品种选育工作[1,4-6]。苏荞1号是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1999年从地方品种泰兴荞麦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过多次混合选择于2010年育成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荞麦新品种,2014年参加江苏省荞麦新品种鉴定试验,2015年参加江苏省荞麦新品种生产试验。2015年1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苏鉴荞麦201501。

1 选育经过

1999年从地方品种泰兴荞麦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 1 500株,混合脱粒;2000—2002年每年继续选择优良单株 1 500 株,混合脱粒;2003—2004年参加荞麦新品系比较试验;2005—2007年进行荞麦新品系扩繁;2008—2010年进行荞麦新品系生产示范;2011—2013年参加国家荞麦新品种展示试验;2014年参加江苏省荞麦新品种鉴定试验;2015年参加江苏省荞麦新品种生产试验,该品种在多年的试种与中间试验中,表现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特性。其选育过程见图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经2014年鉴定试验和2015年生产试验,苏荞1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8月18日至9月5日播种,8月22日至9月8日出苗,9月16日至10月2日始花,10月22日至11月10日成熟,全生育期66~68 d,属常规中熟荞麦品种,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早熟1~2 d。此外,苏荞1号长势较强,株型紧凑,白花,籽粒三棱形、褐色、形状短,籽粒饱满;株高88.5~89.6 cm,主茎节数11.4~12.6节,主茎分枝数4.7~5.1个,单株粒数105~107粒,千粒质量17.7~19.8 g,单株粒质量 1.86~1.91 g。

2.2 品质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015年经贵州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检测,苏荞1号的蛋白质含量为12.6%,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高4.1%,黄酮含量为0.14%,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

2.3 抗逆性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2014年参加鉴定试验,倒伏程度2级,倒伏面积4%;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倒伏程度3级,倒伏面积43%;从立枯病发病株率来看,2014年为0,2015年为2%。苏荞1号抗逆性表现为抗旱耐涝,较抗倒伏,耐瘠,抗病。

2.4 产量表现

从表4可以看出,2014年参加鉴定试验,苏荞1号平均产量为 1 719.0 kg/hm2,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增产19.0%,增产极明显,位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 432.5 kg/hm2,比对照品种泰兴荞麦增产12.5%,增产极明显,位居参试品种第2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爽、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田块种植苏荞1号,比较好的前茬是豆类、花生和玉米等。

3.2 适期播种

播种前采用风选、水选、筛选等方法选择优质种子,剔除空粒、瘪粒、破粒、草籽和杂质。播种前1 d深耕,耕深25~30 cm,畦宽3~5 m。整地时建立良好的田内横沟、田内竖沟与田外沟。播种期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秋荞霜前收”。一般而言,秋季最佳播期为立秋至处暑,力争在霜降之前收获。秋荞麦适宜播种量37.5~45.0 kg/hm2,适宜密度90万株/hm2,播种深度3~4 cm。

3.3 肥水管理

荞麦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原则。播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 15 t/hm2,过磷酸钙150 kg/hm2作基肥,开花期追肥硫酸钾150 kg/hm2左右。在水田或水分充足的土壤上,应当严格控制或者不施氮肥。开花结实期春荞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以畦灌或沟灌为好。在低洼和多雨地方,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确保雨止田干。endprint

3.4 辅助授粉

荞麦开花期每2~3 hm2地安放15箱蜜蜂,可以大幅度地增加荞麦产量,也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具体做法:在盛花期选择晴天09:00—11:00,16:00—18:00,用长20 m左右的绳子,系1条狭窄的布条,2人拉着绳子的两头,沿地的两边从这头走到那头,来回行走时让布条接触荞麦的花部,使其摇晃抖动,每2~3 d授粉1次,授粉2~3次可明显提高产量。在春荞开花初期和开花后10 d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连喷2次,喷施0.04%~0.06%锰离子,比不喷对照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结实率,增加30%产量。

3.5 病虫草防控

荞麦病虫草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生产上荞麦病虫害一般不需要化学防治,在病虫害较重的地方,可进行药剂拌种,效果良好,有兼防鸟类危害之效。采用種子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防治荞麦病害,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20 g拌1 kg种子或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 mL+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水150 g拌2.5 kg种子防治荞麦地下害虫,也可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同时拌种。具体拌种方法是先用少量水将种子表面喷湿润后加入适量农药粉剂均匀混合,也可取适量农药用水稀释后均匀喷于种子表面。对于常年杂草基数较大的田块,播后芽前使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0~1 050 mL/hm2兑水900 kg喷雾,进行土壤封闭,杂草平均防效达90%以上。

3.6 及时收获

“荞麦见霜,粒粒落光”。在霜降前,当有70%的荞麦籽粒成熟时,在早晨露水干后即可收获。

参考文献:

[1]林汝法. 中国荞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陈彩锦,穆兰海,母养秀,等. 播期对荞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127-129.

[3]李兆君. 3个荞麦品种黄酮含量及清除自由基活性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355-356.

[4]常庆涛,谢吉先. 优质小杂粮[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赵 钢,彭镰心,向达兵. 荞麦栽培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6]任长忠,赵 钢. 中国荞麦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吴正贵,李苗苗,吴玉珍,等. 薹肥对毯状苗移栽油菜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8):81-85.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荞麦新品种
红山荞麦看木森
青菜新品种介绍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荞麦花开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EDITOR'S LETTER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