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教学应该把握的几点准则

2017-11-18 21:31张亚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准则

张亚利

【摘 要】 高师音乐院(系)作为未来师资的主要培养基地,目前在声乐教学方面日益凸显出一些问题,要求高师声乐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学中应该把握好几点准则。教师必须以形象、准确的教学思维,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对声音概念有正确的认识,着重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以此克服目前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师;声乐教学;准则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1

一、“声”与“乐”的辩证关系

虽然声乐已成约定俗成的概念,但不能简单地将“声”与“乐”的地位置先放后,他们是矛盾统一体的二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歌唱者没有高超的发声技巧,是不可能完美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完成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声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歌唱准确细腻地表达音乐作品内涵丰富的情感诉求,把歌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想象,情绪等文化审美的能力表现出来,与听众产生共鸣。歌唱者要有分析,理解,感受歌曲的能力,使歌唱富有艺术表现力,从而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和要求”,过分强调“乐”的第一性,则会陷入“唯乐论”。“唯声论”者和“唯乐论”者都是片面地强调了矛盾统一体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面,没有正确认识“声”与“乐”的辩证关系。

二、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歌唱艺术观念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须从良好的音乐表现开始,在发声练习的同时,应强调乐感训练。让学生知道即使在最短的声音练习里,也有着富于内心的情感表现,要做到对声音强弱明暗的控制,充分体验不同色彩的声音与情感表现的关系,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充分领悟具有丰富情感表达的声音,才是声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如果教师本人都不明确正确的科学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进而掌握科学的发声法,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

三、把握作品风格

风格是作品的灵魂,是文化表达鲜活的精神载体。唱法的多样化均由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所决定,找准风格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品风格的多样化决定着唱法风格的多样化。比如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唱法各异,个性鲜明突出,呈现着多彩的鲜明个性。风格还体现在歌者的嗓音类型中,抒情性嗓音应选择抒情性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彰显其抒情性的演唱风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各种音色、音量及强弱对比控制等基本功训练,建立丰富的声音“音色库”,以应对多种风格作品所需要的声音及个性化色彩。坚决杜绝用一种音色表现多种风格的做法,民歌唱法的学生应避免单一声音“同质化”抑或“多孔一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掌握了风格,就把握了作品的灵魂!所以,在学习时可以广涉各类风格作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表演时,要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个性!

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能将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挖掘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入手。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声部鉴定,这关系到学生学习声乐的前途。所以,声部鉴定要有科学的依据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每个声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因为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一样,所以不要让学生盲目地模仿别人,要唱出自己的声音特点,声乐也如其他艺术一样,失去了个性,也就没有吸引力了。教师要按不同的问题灵活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授课方法;按不同的条件,挖掘每个学生独特的音色;按不同的程度,选用不同的教材;按不同的内容,启发学生不同的感情。因此,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声乐教学法的科学体现。

五、应注重形象思维的教学方法

形象思维能将抽象的变为具象的,把死板的变为生动的,从而使人们在联想和对比中去接近事物的本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的教学中得到印证。在谈到共鸣和共鸣腔体时,沈湘先生解释:“例如:小提琴,假如只在指板上上好弦,没有琴身,拉起来声音很刺耳,给提琴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腔体,声音就理好听了。人声乐器的道理也一样,打开腔体,让声音通过腔体振起共鸣再发出来,就成为优美动听的歌声了。”在讲解气息对声带的作用时,沈湘先生把两个纸条放在嘴唇边吹气,纸条立刻向中间的气流靠拢,并碰撞发出声音,把无法看见的气息对声带的作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沈湘先生这种形象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确实把抽象的化为具象的,把概念的变为生动的,从而使高深莫测的声乐原理和理论变得浅显易懂,使难以掌握的声乐艺术变得相对容易掌握。

六、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和研修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美感意识能使演唱者对气息、音准、共鸣、音色、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把握达到完美的境界,教学中通过艺术实践、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对歌唱艺术美的感知、想象和理解,使学生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并用丰富的感情处理各种类型的作品。在平时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写“课堂感受”、“专业体会”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积累感性认识。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多看些有关的声乐艺术的专著,及最新动态文章以积累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自己学术研究的经验,指导他们如何将平时积累的感性认识进行归纳、筛选,如何选择课题研究主向,如何能在某一课题研究领域向纵深发展等,以提高其研修能力。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准确、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声乐艺术,去掉被动与盲从,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有助于他们歌唱能力与歌唱水平的提高,还为他们将来更有效地工作,在声乐艺术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注重艺术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施展提高,锻炼自己,发现不足,全面提高他们的歌唱表演技能和自身整体素质。舞台艺术实践一直是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一块“短板”,因此,结合艺术实践与社会实际情况,把声乐演唱的毕业实践、期中期末考试,向社会和民间拓展,这样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舞台表演意识及专业提高意识。学生在期中、期末或毕业艺术实践的时候,可由3至4个学生策划组织一场演唱会,走进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农民工聚集的厂矿等地方,真正实现让艺术、音乐、文化走向社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让艺术惠及百姓。

参考文献:

[1]李晋玮.高师声乐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4,05

[2]李娜.高校声乐教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J].艺术评论,2013(2).

[3]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师声乐教学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