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之酸碱盐的学习

2017-11-19 23:57张奋孝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张奋孝

摘要:对于初中化学来说,酸碱盐的知识是重难点内容,在历年中考中都有涉及,这部分内容的涉及面相对较广,知识点琐碎,综合性强。本文对提高酸碱盐知识授课的高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对于初中化学知识来说,内容复杂多样,需要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酸碱盐的相关知识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难度较高,如果学生们无法较好的掌握其知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将会受挫。我们必须建立高效的化学酸碱盐知识教学体系,保证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二、预设实验,加强感知

对于化学知识来说,多是经过反复的实验过程最终推导得出的,实验是化学工作的根本,对于酸碱盐的知识,需要利用实验工具进行研究。其次,传统的实验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探索的欲望,将不同角度的知识转化为实验深入探讨,最终提高酸碱盐学习的有效性。[1]

1.通过导电性感知阴阳离子电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学生对其感兴趣,对相关知识有着较强的求知欲,电解质中的阴阳离子归根结底是一种电子的传输,我们可以使用盐酸,氯化钠等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的通过电灯变量等感受到离子和电子的变化,教师可以基于实验向学生们教授离子规律,总结溶液中自由阴阳离子可以导电的理论。

2.通过PH值感受酸碱盐首先需要建立实验,进行溶液中的PH值测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了PH值的不同,并准确的认识到自由离子的不同最终造成的结果,学生的离子思想得以确定。另外,不同的离子的性质相应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确定酸碱盐的名称,有利于进一步的探究。

3.进行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明确物质在溶液之中可以成为阴阳离子,这些阴阳离子在性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学生在测定完酸碱的PH值之后,可以对盐溶液的PH值进行测定,经过充分比较之后,总结分析酸碱盐的区别。使学生掌握物质分类的基础。[2]

三、课堂教学重构

酸碱盐知识具有一定的体系,如果学生只是对相关反应公式死记硬背,很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知识的讲授时,需要纵观全局,确定课堂教学的方法脉络,并清楚的区别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提高物质认知的有效性。

1.知识分类重构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例如在学习酸与氧化物的反应时,可以复习思考之前学过的酸与碱的反应知识,金属与酸的反应,酸与指示剂的反应等,并将这些知识较好的统一起来,构建出知识框架,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框架内容理解其他的化学原理,使繁琐的酸碱反应原理变成有序的脉络图,从而提高酸碱学习的有效性。

2.巧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学习来说,方程式和反应现象是学生进行酸碱盐学习的重要障碍,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产生不好的效果,另外,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内容而不会灵活运用,没有建立一套知识的框架,很难实现高效的学习,我们可以在适当引导的前提下,让学生们主动思考,自己去领会化学方程式的奥秘,举一反三。更好的接受相关知识。

3.适当引申初中化学知识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在高中化学中,将酸碱盐的知识最终定位为氧化还原的内容,并引领了整个高中化学的重心。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大多较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很难真正的领会其中的根本,高中化学的部分内容对初中化学理论做出了较好的解释,教师可以适当的引申高年级的相关内容,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对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等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引入高中化学中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内容,讲解核外电子的理论,电子的移动可以使不同的物质元素达到最稳定的状态,从而形成离子,这样较好的解释了不同物质化合价不同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方程式学习等也有提升作用。

四、创新实验,对比法促进学生的个性认知

在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框架指示灯需要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对每一种物质的个性认知,例如,可以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

1.浓盐酸和浓硫酸的对比浓盐酸和浓硫酸是两种强酸性物质,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浓硫酸具有較强的吸水性。基于原理,我们可以进行实验的设计,首先,学生可以将浓盐酸打开,并观察浓盐酸的瓶口出现了白雾的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型,但是浓硫酸没有这种现象。在浓硫酸的稀释过程中,需要将浓硫酸沿玻璃内壁缓慢注入到盛满水的容器中,并不断的搅拌,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在吸水过程中,会放出一定的热量,通过相同类型物质的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2.观察反应现象通过研究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硝酸钡的反应情况,可以发现,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在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硫酸钡沉淀,但是与硝酸钡的反应却没有现象,从而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生经过试验之后,对复分解反应更加理解,助于知识的长久记忆。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分类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常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共性与个性相融合的方法,将具有共同特性的物质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物质的共性举一反三,感受到离子反应的个性,并建立较为严密的化学思维。

结语: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内容丰富琐碎,首先需要一个脉络将其串联起来,另外,可以适当引申高年级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前知识,使用对比结合的方式,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中,理解酸碱盐的内涵,建成高效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包爱林.从不同角度探索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皮振雷.基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