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亲情诗的艺术表现和后世影响

2017-11-23 10:33刘翼如
祖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诗经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对亲情的文学书写,最早可追溯至《诗经》。亲情诗是《诗经》的重要诗歌题材之一,它具备精湛的艺术特征与浓郁的思想情感,集中反映《诗经》自然淳朴的艺术风格。本文研究《诗经》中的亲情诗,探究亲情诗的艺术表现和文化意蕴,以此窥见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伦理。同时,通过考察《诗经》对后世亲情诗写作的典范作用,可以再度审视《诗经》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关键词:《诗经》 亲情诗 先秦时期 人伦关系

一、《诗经》亲情诗创作概况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人伦关系的传统,这一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传统儒家经典中,更深刻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人伦关系的文学书写,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收录了大量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诗篇,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血缘伦理思想,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之间的种种人伦关系得到充分的书写。《诗经》的亲情诗不论是在艺术表现上,还是在情感表达上皆有诸多开创先河之处,展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伦理风貌,并对后世亲情主题的文学书写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诗经》亲情主题的研究,目前学界已有部分研究成果,如聂永华《〈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①从中国古代家庭关系中的人伦思想母题入手,对《诗经》亲情诗中的文化意蕴加以解释;徐丽娟《<诗经>中的家庭伦理思想研究》②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诗经》所反映的先秦时期的家庭伦理思想;王春梅《<诗经>中的家庭伦理关系研究》③主要对家庭伦理思想与所处时代的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关于亲情诗的讨论,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侧重文化意义和伦理观念等方面的探讨,对其艺术表现与文学成就的探究相对薄弱,这便为本文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将着重论述《诗经》亲情诗的艺术表现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索《诗经》对后世亲情诗写作的典范作用,以重新审视《诗经》的艺术成就与文学经典地位。

《诗经》亲情诗的创作时期大致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时期的经济制度与社会形态发生剧烈的变革,促使亲情诗的创作蓬勃发展起来。一方面,农事活动的发展催生了以亲情诗为纽带的农事诗、生活诗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在写作日常的农事或游乐之外,还抒发了人们对亲情的珍视,以及规劝亲情和睦的思想。另一方面,各个诸侯国的实力愈加强盛,争霸战争愈加频繁,社会底层人民受到的压迫愈加沉重,在徭役、征战背景之下,《诗经》亲情诗多记述家人离别失散的内容,带有沉重悲痛的情感意味,表达民众对统治阶级强征服役的无奈和憎恨,以及思念亲人、向往团聚的生活愿景。据笔者的统计,在《诗经》中,以亲情诗为主题的有近二十篇,另有相当一部分诗篇虽不是亲情诗,却明显涉及亲情元素。这些亲情诗的主题大致可分为父母子女、兄弟、夫妇这三个类型。这一批亲情诗作品既是历史的产物,反映了先秦时期亲密的人伦观念与朴素的民风习俗,同时又是中国早期文学史的艺术杰作,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为中国诗歌传统中的亲情诗题材提供了最初的学习范本。

二、《诗经》亲情诗的艺术表现

就艺术表现而言,《诗经》惯用的表现手法,譬如“比兴”及重章叠句,在亲情诗题材的创作中也相当普遍。除此之外,《诗经》亲情诗又具有其独特性,它运用高超的表现艺术,成功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丰富的思想情感,下文将分别加以论述。

《诗经》抒写日常情感时,惯用生活中习见的事物来充当“比兴”的功能,亲情诗也有类似的艺术匠心,诗歌常借用生活中的动植物意象比喻亲密无间的亲情关系,譬如《唐风·杕杜》以“杕杜”作比兴之物,“杕杜”这一孤立生长、挺直而无所依靠的植物形象,恰让人联想起诗人孤身一人,形单影只的境遇,由此抒发孤独无助之情。又如《小雅·蓼莪》,“蓼莪”生长之时常常是抱根依偎丛生,由此物起兴,反衬诗人孤苦伶仃之意,为全诗叙写苦于服役,无法终养父母的沉痛感情抒发作铺垫。相似的例子还有《周南·葛覃》中借葛覃、黄鸟引起女子的归家之思,《小雅·常棣》用“棠棣树”两三朵彼此相依的形态比喻兄弟亲密的关系,等等。比兴手法的运用将《诗经》种种复杂的情感化抽象为具体,使得亲情的表达由起兴之物引起,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诗人内心情感得以自然地吐露出来,真实而富有生活情致。

《诗经》亲情诗还成功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娴熟地运用多种艺术表现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④此诗展现浪子形象,其内心怀有对兄弟之情的渴望,却又身处逆境而孤独无助,无人可以施以援手,揭示人们对亲情的强烈渴望。《王风·葛藟》成功塑造了一个流落他乡的赘子形象,表达其对亲情的热切渴望。慈母形象也是《诗经》竭力塑造的典型的人物形象,《邶风·凯风》中任劳任怨、抚养七子的善良质朴的母亲形象,《魏风·陟岵》则塑造了思念游子、夙夜担心兒子安危的忧虑母亲形象。围绕亲情元素,《诗经》还刻画了其他众多精彩的人物形象,如《周南·葛覃》憨态可掬、思忆父母的普通小女子形象;《邶风·泉水》中追念往事、远嫁他国的女子形象;《小雅·常棣》中的追求手足和睦恭顺的贵族兄弟形象;《邶风·燕燕》送人远嫁、瞻望弗及的兄长形象。就人物塑造方法而言,《诗经》亲情诗多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多个方面塑造人物,如《小雅·蓼莪》中“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⑤,运用一系列精彩的动词,将父母爱子的感情通过对养育子女过程的生动刻画提炼出来。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显示出战乱频繁的先秦时期,流离失所的民众对亲情的普遍珍视,真实地反映了乱世中的民众对亲人的挚爱和牵念。

《诗经》在结构上构思巧妙,既有空间场景的跳转切换,也有今昔时间的鲜明对照。通过横向与纵向、时间与空间的多重跨度书写亲情的广博与绵长,意境开阔,感情强烈。如《魏风·陟岵》通过异乡和家中两个空间进行对照,将游子思家和父母兄弟呼唤思念的两个镜头拼接在一起,形成映衬呼应的关系,使游子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邶风·泉水》通过回想故国的清澈泉水、滔滔淇水和分离告别时初宿泲地、喝酒饯行等多个场景,展现了远嫁他国,怀念家国亲人的女性形象,昔年欢乐与今日忧愁两相对照,更突出离情之哀伤。endprint

《诗经》因多为民间创作,情感表达方式多直抒胸臆,诗句的节奏明快,感情质朴真挚而又强烈。《小雅·蓼莪》云:“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欲报之德。昊天罔极!”⑥通過呼唤式的表达,作者将怀念父母却无法赡养,苦于服役,孑然一身的孤苦命运通过呼唤呐喊表现出来,强烈真实的表现了心痛追悔之意。又如《唐风·杕杜》中“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⑦以连续的慨叹和声声疑问直接表白了落魄游子对兄弟之情的渴望,表明乱世当中孤独无助,无人可以施以援手的悲哀之情。当然,在情感处理方面,《诗经》也不乏诗篇采取含蓄的间接表达方式,通过渲染意境的铺陈和渗透,使感情自然流露出来,例如《周南·葛覃》通过女子洗其衣物的急切和告诉婆家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间接表现出女子归宁前对娘家父母期盼和回娘家的喜悦。

三、《诗经》亲情诗的后世影响

宋人吕公著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⑧在战乱不休、徭役愈加繁复的古代中国,亲情成为被迫分离、承受苦难的人们的一种强烈的心灵寄托。在后世文人的诗词文集中,大量的文学作品借鉴和融入了《诗经》中的亲情元素及创作手段,使得《诗经》的艺术造诣与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继承与发扬。

后世文人借用比兴手法表现亲情,如曹植的《七步诗》中运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这两个意象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形象,婉转地抒写对兄弟残害的声声控诉。 《诗经》塑造的游子、慈母等人物形象更成为后世文人诗歌的人物原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和杜甫《月夜》都书写了主人公骨肉分离的苦痛以及对家人的无限眷怀,生动地展现了漂泊在外、思念亲人却无法归家的游子形象。孟郊《游子吟》则展现任劳任怨的慈母形象,表现慈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场景切换、今昔对比、细节描写等《诗经》亲情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也对后世亲情诗的创作提供了示范。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诗人的想象空间中,当自己想家之时,家中亲人仿佛也正在思念着远方的自己。通过异乡和家中双重空间的跳转对照,抒发异乡游子的思家悲己和对归家的深切期盼。这种巧妙的艺术构思,究其文学渊源则应该追溯至《魏风·陟岵》。

在情感表达方面,后世文人对亲人的真挚情感虽未曾削减,但与《诗经》多大胆直接抒情的质朴风格有异,文人诗多演变为委婉含蓄的风格,借用多种手法委婉传达感情,这则是对《诗经》情感处理方式发展与创新。譬如唐代诗人杜牧《归冢》“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表面上,杜牧抒发对岁月已逝、时光变迁的感慨,实际上则暗含思家悲己的亲情意味。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以寸草孝心、春晖普泽的慈母之意,巧妙地叙写诗人内心的深切感激之情。

总之,后世文人的情感表达随时代变迁、思想变化而有所差异,但对《诗经》亲情诗本质内涵的集中保留,对亲情的真挚感情则不曾丢失。后世文人对《诗经》亲情题材的学习、借鉴与开拓,也生动地反映了《诗经》的可延伸性,充分显示了《诗经》强大而深远的艺术感染力。《诗经》中的这些感人肺腑而富有哲理的亲情诗作品,在当今社会中仍保留其文化价值,具有鲜明的启迪、感化、警示作用,能够有效地引发今人的情感共鸣,并使得“亲情”在文学艺术的发展史上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元素,长久地留存在作者与读者的心间。

注释:

①聂永华:《〈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②徐丽娟:《<诗经>中的家庭伦理思想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③王春梅:《<诗经>中的家庭伦理关系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④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07页。

⑤程俊英:《诗经译注》,第406页。

⑥程俊英:《诗经译注》,第405-406页。

⑦程俊英:《诗经译注》,第207页。

⑧(宋)朱熹:《小学集注》卷六外篇引吕公著语,《四库全书》本。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褚斌杰.诗经全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聂永华.《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J].郑州大学学报,2005,(06).

[4]徐丽娟.《诗经》中的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5.

[5]王春梅.《诗经》中的家庭伦理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刘翼如,郑州四中,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