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业书写忠诚

2017-11-24 21:52陈呈
当代党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黄大年淡泊名利报国

文︳陈呈

当代论坛

用事业书写忠诚

文︳陈呈

七年前,一个名叫黄大年的留英专家,顶着纷飞的雪花回到祖国,带领他的团队将一个又一个国家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黄大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扛起时代大旗?

成就黄大年的是报国之志的支撑。1982年,黄大年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与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宣言何其相似。2009年平安夜,黄大年应“千人计划”之召,抛下在英国的豪宅名车、妻子的两间诊所,离开读书的女儿,以最快的速度回国。他说:“多数人选择叶落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在海外漂泊多年,黄大年爱国报国的心却从没变过。今天,我们生长在祖国的雨露滋润之下,更应该精忠报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自己的方式和态度,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成就黄大年的是舍我其谁的担当。黄大年回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演习的航母舰队后退了100海里。”在时代的关键选择面前,黄大年没有退缩,没有犹豫,凭借超人的勇气和自信,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让中国在相关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黄大年曾经在检查项目进度时,因课题组长答辩迟到而大动肝火:“我很急躁。我无法忍受有人对研究进度随意拖拉。我担心这样搞下去,中国会赶不上!”七年间,黄大年没有浪费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一分一秒,不断攻坚克难,终于不辱使命。今天,我们应该放下动辄叫苦叫累的娇气,认认真真把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到极致,做出真正的业绩。

成就黄大年的是不计回报的奉献。很多人评价黄大年,说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在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是他没日没夜的工作,“地质宫”里的办公室永远亮着他的灯,墙上的记事板记载的行程密密麻麻。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的黄大年,自己却不是院士。同事和领导都劝他抓紧申报,他说:“时间有限,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当学校鼓励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等无偿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时,他却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我非常愿意来做。”因为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今天,我们应该像黄大年这样,将个人价值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奋斗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实有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黄大年的生命终止于58岁,但他用事业书写忠诚的一生光芒四射。

猜你喜欢
黄大年淡泊名利报国
科学家公益宣传
——黄大年
特长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淡泊名利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电影《黄大年》海报
雄关漫道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黄大年——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