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实践方法论研究

2017-11-24 21:42沈吉峰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方法论中国化话语

沈吉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实践方法论研究

沈吉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它要求以实践为一切指导,以实践的根本观点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符号。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主题,再由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发展,并不断发扬光大。经过数年的验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肯定了在中国的地位是神圣而不可动摇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方法论 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缓慢而曲折,在这个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为对实践方法论的错误理解,导致在系统构建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超越了古希腊的伦理道德,甚至超越了近代人们追求的经济活动,它展现出了超强的生命力,实现人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文探究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实践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转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围绕“中国革命——中国改革——中国发展”的阶段性主题转换,不同的时代具有不一样的特征,但都是为了实现“革命活动——改革话语——发展话语”这一不变的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直接决定中国命运的革命式话语内容。毛泽东思想更是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封建主义革命内容相结合。

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还带着旧社会的封建色彩,导致它并未完全完成从革命到建设的思维转变。改革是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革命,也是引领中国逐渐走向富强的必要手段。邓小平领导的党中央团体紧扣时代发展的内容,实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也就转变成了革命话语。在这一时期,我国打破了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平发展也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胡锦涛总书记根据国内外形势,主张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策略,从此,发展成为中国的第一要务。再后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方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民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这些都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做出的延伸。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是中国关于未来的蓝图,只有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我们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中国梦是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变迁,就是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现出来。这是我国共产党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团体继承和发展了革命话语,在此基础上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一)善于总结科学实践

改革开放印证了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总结前车之鉴,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己鲜明的实践特征。想要获取实践,其实就是把自己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切身体验老百姓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只有把自己投入到这种建设当中,才能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感受劳动人民的魅力,才能真正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想要表达的时代意义。

(二)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发展相对比较稳定,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体系有了很大程度的上升。中国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在受到世界关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也挤进了世界的注视中。但纵观全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虽然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其影响力还不够大。一是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必要过程。二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发展朝着多元化趋势转变,这就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同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世界的地位也大大降低。西方国家有完备的设施和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引领时代的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处境步履维艰,所以想要打开世界市场,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就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方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开拓世界舞台,要有预见性的面对未来直面挑战,迎接风险和挑战,要主动调整自己的策略,适应世界体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在世界的新境界。

(三)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永葆活力的根本措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凝结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其强大的理论成果,指导新中国在建设中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任何时候,创新都是时代必不可少的话题,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创造性,是国家完善建设,发展生命力的根本源泉。创造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最值得珍惜的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域中同样适用,离开了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很难继承和发展下去的。想要使其发展壮大,就要依附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赋予时代新的内涵,这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会长存。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内容的继承性

话语体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语言和思想的表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文化的衍生和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创造。中华文化里的中国民族之魂是每个华夏儿女最以之为傲的东西,那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力量,也是数千年来中国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根本所在。

(二)表达方式的大众性

表达方式的大众性指的是话语体系的大众性,即语言要通俗易懂,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要发展成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语言自然也是最贴合群众的。表达方式大众化并不包含没有根据的话语,它要求揭示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大众是一种情感和态度的植入,语言的大众化,就是人民主动拥护和内心深处信任的体现。表达方式的大众性,也是人民大众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语言简洁明了,也更能深入百姓内心当中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被人们接受。我国的领导阶级在这方面贯彻的非常到位,毛泽东说过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纸老虎”“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等等,都是用朴实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每一个战略决策,这就说明在当时领导者对话语体系大众化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三)根本宗旨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的根本宗旨是指导实践,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从而改变世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建设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满足人民群众的大众化语言表达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结合的体现。毛泽东的伟大实践指引我们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这一系列伟大的成果都归根于实践的重要性。因为实践,所以中国不断强大起来,屹立在世界之林;因为实践,中国挺过了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在实践中检验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也因此为世界开辟了一条四通八达的道路。然而实践不是一种特定的行为的界定,它既不包含劳动,也不代表生产,实践的特点在于通过社会现实批判变革的世界,实践作为一种逻辑方式存在,主要作用是解释人脑的思辨性,理解主客观世界的联系、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辩证关系,当然也包含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个大环境下的辩证关系。实践本身也是矛盾的,实践极易产生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两个极端。严重的自我肯定会让人变得功力,眼高于顶,而过高看待自身的价值;过度的自我否定则会走上形而上学的道路,形成一种不自信的态度。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看待问题,时刻警醒自己,把持好实践的界定,既不能过度的自我肯定,也不能过度的自我否定。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是在我国社会中不断实践而得出的,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古为今用而富有时代感,因为引进国外的思想成果而与时代接轨,走向世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它的动力和源泉,一旦离开实践,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李红梅,陈金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程、特征及其发展路向[J].1672(05).

[2]邓伯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实践方法论研究[J].2014(04).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沈吉峰(1989-),湖南溆浦人,学科教学(思政),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政教师。

猜你喜欢
方法论中国化话语
画与理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佛阁:米拉日巴、诗与方法论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