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埃尔诺笔下的阶层变节者——《一个女人》

2017-11-24 01:30邬亚男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安妮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省级重大项目“民办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的探索”(2014WZDXM04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个女人》是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妮·埃尔诺记叙其母亲的传记作品,通过揭示与分析母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将法国社会的阶级立场和各自的生活态度揭露无疑。在选取叙述者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背景作为研究对象时,将着力阐释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人物的语言、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的影响。在安妮·埃尔诺的笔下,传记文学不仅仅可以为没有话语权的无产平民发声,也可以真实地记录下历史车轮下、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传记文学;阶层变节

作者简介:邬亚男(1993-),女,广东省东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法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与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一、引言

《一个女人》是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妮·埃尔诺于1987年2月26日完成的作品。在母亲去世两周后,安妮·埃尔诺提笔回忆母亲的一生,十个月之后,《一个女人》宛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来到我们的世界。本文旨在介绍安妮·埃尔诺在《一个女人》中所刻画的不同时期的母女关系,以及对其形成的背景,主要原因的分析说明。我们将选取安妮·埃尔诺的青年时期以及安纳西时期(主人公与母亲共同生活的阶段)作为研究对象,着力阐释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人物的语言,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的影响。作家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刻画着二战后法国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并为自身社会角色和身份转换埋下伏笔。

二、从教育中产生的阶层变节者

作为一名富有反抗因子的少女,正处青春期的安妮·埃尔诺与母亲之间的关系由于相互的不理解而逐渐僵化。叙述者正处在竭力反抗成年人管束的阶段,过分的严加管制反而将女儿越推越远。埃尔诺也开始忽略家长的命令,并不断地表达着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在意识到母亲的某些行为令其感觉不得体之后,安妮试图抛弃和母亲之间的共性,并从工人阶级出走。

在《一个女人》中,作者坦言:“我曾经对母亲突然之语以及令人措手不及的行为而感到羞愧,甚至在我感觉到我们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时,这种羞耻的感觉更甚”[1]。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女主人公发现同学的母亲们和自己母亲之间的差异,并从杂志中展现的得体的女士图片里发觉出差距来。在作者的印象中,她们的女性形象总是苗条的、谨言慎行的,“懂得烹饪,且将自己的女儿称作亲爱的”[2]。相对而言,安妮的母亲则是咖啡杂货铺里的服务员,并不懂得上流社会里的一套礼仪,在日常生活里也不知客套为何物。因此,远离自己的母亲看来是解决与母亲争端的唯一途径。女主人公向往的生活是,搬离原本所生活的工薪阶层,并向资本主义的世界靠拢,即“主导者阶层”[3]。

三、社会圈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母亲的不耐烦和粗鲁让作者产生出一种仇恨的情绪,对自己的母亲。“这让我想要哭泣,我厌恶她”[4]。而酗酒问题和情绪的突然爆发让母亲的形象更加消极,不得体的举止让安妮直言想要逃避母亲的管教。对于作家而言,她试图“将母亲身上的暴力,情绪的泛滥以及指责归咎于身处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5]。因此,安妮·埃尔诺花费时间在细致地描述历史和社会环境上,并认为环境和经历会塑造一个人。

安妮·埃尔诺通过《一个女人》向世人宣告了其母的死亡,同时也斩断了与工人阶层最后的一点联系。在这部作品中,平凡而独特的女性形象被一一展现,让母亲又真实而真诚地在人间走了一遭。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母女关系的冲突和身体的斗争,作者如同一位史学家,将二战后的法国社会阶层间的矛盾直接而清晰地展示,真实而不做作,并再一次强调了社会和历史因素对人的成长所产生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结论

安妮·埃尔诺在《一个女人》中采用片段式描写,情景白描等写作技巧,使用平实而精炼的语言,将回忆与议论相结合。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路上,作者渐渐与母亲、家庭分道扬镳,追寻上层的、资产阶级式的生活方式。旧的、传统的无产阶级的习惯不再让她留恋,反而成为埃尔诺向上层爬升的拖累和负担。在与母亲渐行渐远的过程中,安妮试图分析社会阶层对人的性格、行为处事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并揭露著社会不同的圈层之间的权利关系。深受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影响的埃尔诺,通过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和母亲的私人史,深究社会圈层的区隔作用;也通过写作,重新定位了自己的阶层变节者的身份。和作家在《一个女人》的结尾处这样写道:“这本书不是一部传记,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也许是介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之间的某类物质。”它游走在传记,小说,自传的边缘,在真实性中超越,在想象中求真。因此,本文也希望能揭开《一个女人》受到读者喜爱与热捧的面纱,让中国读者能够跨越语言的差异,与《一个女人》相识,发掘人性的共通之处。

注释:

[1]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法文版,伽利玛出版社,1988,p64.

[2]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法文版,伽利玛出版社,1988,p65.

[3]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法文版,伽利玛出版社,1988,p65.

[4]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法文版,伽利玛出版社,1988,p22.

[5]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法文版,伽利玛出版社,1988,p22.

参考文献:

[1]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法文版,伽利玛出版社,1988。

[2]吉山,《安妮·埃尔诺两个世界的交织》,硕士论文,2013。

[3]郭玉梅,《追求“再现真实”与“内心流亡”的安妮·埃尔诺——评安妮·埃尔诺的女性自传体小说的创作特点》,法国研究,2005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安妮
All Kinds of Occupation各行各业
How to Describe Animals
好久不见的自己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Who Has Seen the Wind?
每次只做一件事
这样单纯的我,才是最好的自己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