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7-11-26 09:38孔玲红
就业与保障 2017年9期
关键词:技工幼师普通话

孔玲红

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孔玲红

技工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输出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但是此类院校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交流。因此,开展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工院校 学生特点 普通话 改革创新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一种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方言差距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在1996年我国开始落实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近20年,普通话教学也已经进入了正常化和制度化。但是在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对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做了如下分析。

一、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

当前技工学校生源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习基础薄弱

就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学习的热情不足。这些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差,再加上老师不够重视,许多人荒废了初中阶段的学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中有30%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写错汉字,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比较慢,为继续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大多数的技校学生由于长期成绩不佳,通常对学习有不同程度的抗拒心理。而在应试教学体系中,学生学习的成绩是老师、家长、学校高度重视的话题,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不受到重视,遭到的批评冷眼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的大多数学生自信心不足。

(二)学生差异性大

学生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差异性比较大。通过不完全统计,技工院校中年纪最小的学生只有十二岁,年纪最大的有三十多岁,年龄差距高达二十多岁,导致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相关政策模式,很难顺利开展。

2.学历跨度大,在技工院校中,既有小学毕业的学生也有大学毕业的学生。

3.社会阅历的差异性比较大。就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既有工作多年后重新学习的,也有刚刚迈入校园的学生。

(三)学习功利性比较强

在技工院校学生具有很强目的性,他们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弱化文化知识的学习,直接学习技术,以便能够在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经常在课堂上进行捣乱和学习,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和课堂秩序,从而长期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歧视,在内心极度自卑。

(四)没有学习的压力

学生来到技校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习的动力也缺失了。与此同时,通过对许多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存在家庭问题,有的学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学生父母离异,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需要心理辅导让他们走出困境。

二、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定位不明确

大部分技工院校缺乏普通话教学的师资储备,主要是技工院校对普通话教学的定位不够明确,经常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普通话教学。他们没有系统完善的普通话教学方法,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普通话教学质量。以幼教专业为例,该专业对学员的普通话有很高要求,其说话教学的方式,会潜移默化地被幼儿学习和模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表现出优秀普通话教师的形象,通过生动的语言、标准的发音教学风格,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幼师。

(二)学生对标准普通话教学的认知度不足

幼师专业是技工院校重点专业,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幼师普通话水平。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仅仅将能够用普通话交流作为学习普通话和训练普通话的标准。但是作为将来的幼师,其担负的是幼儿教学的社会责任,学生要把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学习和训练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普通话课时比较少

技工院校通常为三年制,在幼师专业中,开设普通话课程通常为一个学期,其他课程主要来学习其他知识。这导致学生在普通话等级考试中,除了一部分基础良好的学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外,其他普通话基础差、受方言影响严重的学生,几乎达不到国家对幼师普通话的要求。

三、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上述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寻找说话兴趣

学习普通话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或者书本上,需要通过大量、广泛的训练,才能达到国家对幼师普通话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很多新颖的可以用来训练的软件和教学工具。技工院校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应用这些软件和技术。例如在微信上有一个“为盲胞读书”公众号,任何关注此公众号参与者都可以利用微信60秒语音说话的功能,为盲人捐献一分钟,为盲人提供更多读书条件。在技工院校普通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集体关注“为盲胞读书”的公众号,定期捐献一分钟声音。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同时在微信发送的声音有很大几率被选中,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感受普通话的美感

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兴趣和寻找自我价值感完成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为你读诗”“配音秀”等软件,促使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感受普通话的美感和韵律。就幼师专业而言,普通话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普通话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魅力,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普通话的尴尬局面,为后期当上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奠定良好基础。

(三) 打破课上课下“双语”的现场

当寻找说话兴趣和感受普通话的美感完成以后,教师要为学生打造课下实践和学习的平台,例如为学生推荐“荔枝FM”“喜马拉雅”等电台软件,不但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而且也可以通过向电台申请做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台节目,为学生营造更多锻炼普通话的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欠缺,在幼师专业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填鸭式”教学和“灌输式”教学很难满足具体的教学需求。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诞生了很多利于普通话学习的手机软件,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能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1]张呈霞.浅谈艺术类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5,12:128.

[2]杜玮.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职业,2015(27):37.

[3]杨玉璞.关于技工院校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研究和改革的几点体会[J].职业,2016(33):39-40.

[4]梅淑红.提升技工院校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化工管理,2016(08):47.

猜你喜欢
技工幼师普通话
从技工到英雄
男幼师荒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