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11-26 14:55段丽娟
运动精品 2017年6期
关键词:幼小幼儿园家长

段丽娟

(泽英小学,广东 佛山 528500)

幼儿教育是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互动,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和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小学教育则是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学生个体发展、教学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幼小衔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常常困扰着老师、学生、家长,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环境,轻松、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每个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思和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

1 研究内容

1.1 案例分析

某家长一直认为,在什么阶段干什么事,小学课程就应该在小学完成,否则就是拔苗助长。所以在女儿上学前,他们没让她去上幼小衔接班,也没有教过她拼音什么的。今年8月31日孩子上小学了,刚开始几天,她非常开心,但接下来的日子就变得不那么愉快了。学校上课的进度非常快,到国庆放假前,拼音就剩下最后两课了。她在这方面没有基础,所以学得很吃力。家长每天都收到老师发来大量的短信,内容无非就是某某某发音标准,听写正确,100分的有几个,90分的有几个,对上述同学提出表扬;他们女儿的名字从未出现在表扬的名单上。面对女儿听写零分,数学一度排倒数第2的状况,家长感到了莫大的压力。于是家长开始给孩子恶补,每晚学习三小时,早上学习半小时。因为女儿学得慢,只能勉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跳绳等体育运动基本顾不上了。虽然家长在大部分时间教学过程中很耐心,但有几次还是憋不住火,从开始的和颜悦色到后来的怒气冲天,书都扔了好多次,而每当看见疲惫的女儿带着泪痕,在那该死的录音机播放的“a、o、e”声中睡去,家长又陷入自责和反思中。从案例中可以发现该学生和家长没有做好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准备,家长和孩子都陷入无限的苦恼、恶补、追赶过程中,孩子没有时间进行玩耍、游戏、体育活动,尽管如此,孩子的学习效果还是不佳,假如长期如此,会造成小孩子产生过大的学习心理压力和负担,会造成学习兴趣下降,自尊心受挫等不良后果,家长也陷入自责和困惑之中。幼小衔接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将对他们接下来的小学校园生活、学习、工作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合一共同努力,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2 幼小衔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1 认知

大多数孩子憧憬着进入小学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假如老师问学生喜欢幼儿园还是小学生活,多数孩子都会异口同声说是小学生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并且父母和周边环境都在告诉他们长大了。在一年级学生的眼里充满了求知欲,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首先在视觉上小学的校园通常比幼儿园要宽敞、复杂一些;其次,小学的校园里有大哥哥大姐姐,还有各科不同的老师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再者就是校园飘着的红领巾让他们十分向往,在小学生们眼里红领巾代表着自豪、代表着骄傲,代表着懂文明、懂礼貌的合格小学生。

2.2 学习

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在课程安排上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课程安排、学生要求等都存在差异。首先幼儿园需要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它的课程设置主要以游戏、实践课、活动课为主,小学教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虽然也是以游戏为主,但是主要设置了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主要以室内教学为主,上课时间也变成了每堂课40分钟,课间10分钟;其次学习任务加重,幼儿园生活不需要做很多的作业,但是小学每门课都会布置课堂作业,有的科目甚至还有家庭作业,并且难度也在不断加大,每天学习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连贯性,课程内容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学生在校能够掌握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再者老师对每天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阅、讲解,学生不得拖欠作业,不然会遭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学习任务有明显加重。

2.3 纪律

幼儿园学生的思维处于无意识占主导地位,喜欢上课讲话、搞小动作,比较不容易受纪律的约束,进入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上课遵守课堂纪律,保持安静,不得讲话、交头接耳,不得随意走动等,需要整齐坐好,专心一致地听老师讲课,否则就会受老师的批评,做得好的同学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对于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并且40分钟一节课需要他们端正做好,不随意乱动,也会让他们感觉焦虑和烦闷。

2.4 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和技巧,幼儿园的孩子更多的事依赖父母以及幼儿园老师,一年级的小学生则要求提高独立性,自助完成生活上的某些事情,例如自己穿衣服、整理自己的书本、书包、自己上洗手间、装水、扫教室等,让学生从锻炼中明白自己也是生活小能手。孩子从习惯的凡事有人依靠的生活,一下子转为需要自己学会各种事情,并且在这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这也会影响他们的上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对策

3.1 学校教育

幼小衔接问题需要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共同努力,让孩子们的身心更快融入到小学生活中,让他们开心、快乐地成长。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需要逐渐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保持课堂安静,不嬉笑打闹,不随意走动,按时完成作业;上游戏课、活动课时,事先要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小朋友有目标有计划地去玩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给他们一个过渡的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每天给他们一个小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他们完成,每天一小步。一年级小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都非常强,需要采用表扬和激励的手段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尽量避免说教型教育。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自控能力比较差,专注时间短,需要让他们在与同伴合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以及成就感。

学校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孩子的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合作。老师需要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及时通报家长,通过QQ、微信等方式,可以就学生在校的片段与家长分析讨论,将不良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中;同时,多开家长课堂,许多家长初为父母没有经验,不懂怎么教育子女,开家长课堂将教师的教育理念跟家长们分享和探讨,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2 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环境、生活、学习的变化。对于一年级学生,父母需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需要每天监督、检查孩子的作业,并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的小朋友自律能力、管理能力比较差,需要家长不断提醒、督促,养成不拖欠作业的好习惯,并且家长需要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陪伴他们学习,长期坚持,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多门课程学习的节奏。

4 结语

幼小衔接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常表现出焦躁、烦闷、不知所措、忙碌、着急等不适应现象,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家校合一、长期坚持,使学生快速融入小学校园这个大家庭中,健康、轻松、快乐地成长。

[1]中国百科全书—教育学[M].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78

[2]赵磊.浅谈如何解决幼小衔接问题中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4.

[3]范玉娟.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5.

[4]刘娟.浅谈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J].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

猜你喜欢
幼小幼儿园家长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