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A不B”格式分析

2017-11-26 12:32葛志林
文教资料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结构特点

葛志林

摘 要: “半A不B”是常见的现代汉语类固定短语格式,本文以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从结构、语义、句法功能、语用四个方面对“半A不B”格式进行考察分析。从结构特点来看,A、B为单音节词或语素,构成典型的四字格;A、B大多为形容词或动词。从语义特征来看,“半A不B”表示中心的状态或性质,当A、B语义相反时,“半A不B”大多为中性义,有时带有弱贬义倾向;当A、B语义相对或语义相近时,其语义带有明显的贬义倾向。从句法功能上看,“半A不B”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主要充当定语。从语用价值来看,“半A不B”凸显了语义焦点A,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或带有贬义色彩,口语色彩浓厚,音节对称和谐。

关键词: 半A不B 结构特点 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 语用价值

引言

1.研究价值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半A不B”格式,如“半新不旧”、“半信不疑”等。“半A不B”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类固定短语格式,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独有的特征和价值,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格式进行全面细致的多维度分析,深入探究这一格式的结构特点、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和语用价值。

2.研究现状

“半A不B”作为一种常见的类固定短语格式,尽管有前人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但还没有专门的文献全面研究。

李卫忠在《与“半”字相关的格式的考察》中,对“半A不B”进行了简单的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探讨;在《与“不”相关的格式的考察》中,对“半A不B”的结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邵敬敏,黄燕旋在《“半A半B”框式结构研究》中,涉及了“半A不B”的语义,主要是将“半A不B”与“半A半B”的语义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危艳丽在《虚词“半”的模糊语义特征》中谈到了“半”的语义功能,对于“半A半B”格式仅仅是提及,并没有进行分析。

前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半A不B”基本特征的描述上,或仅从某一方面来研究“半A不B”格式,研究得都不够系统、全面,有必要对“半A不B”格式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分析。

3.研究内容

本文从结构、语义、句法功能、语用上对“半A不B”格式进行分析。结构特点包括音节构成、语法性质,语义特征包括基本构式义和语义倾向,语用价值包括凸显功能、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韵律特征。

一、半A不B的结构特点

1.A和B的音节构成

从A、B的音节构成上看,A、B为单音节词或语素,形成典型的四字格,整体呈现对称性分布的特点。如:(1)A和B同为单音节词,如:半新不旧、半长不短。(2)A为单音节语素,B为单音节词,如:半明不灭、半饥不饱。(3)A和B同为单音节语素,如:半明不白、半昧不明。(4)A为单音节词,B为单音节语素,如:半土不洋。

A和B的音节对称,符合汉语的对称性表达习惯,体现了民族性特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审美观点:对称美。这种寻求对称美的文化心理特点体现在语言上,就形成了倾向于使用成双成对的语言形式的特点。

2.A和B的语法性质

在“半A不B”格式中,“半”和“不”是副词性的,大多修饰形容词或动词。A和B一般是形容词或形素、动词或动素,也有少量由名素、区别词充当。A和B一般词类相同,偶有词性不同。如:(1)A和B为形容词或形素,如:半低不高,半俗不雅。其中A和B为形容词的情况占多数。(2)A和B为动词或动素,如:半醉不醒、半落不合。其中A和B为动词的情况占多数。(3)A和B为名素、区别词,这类情况很少。如:半文不白、半男不女。其中“文”和“白”为名素,“男”和“女”为区别词。(4)A和B偶尔词性不同,如:半饥不饱。其中“饥”为动素,“饱”为形容词。

二、“半A不B”格式的语义特征

1.“半A不B”格式的基本構式义

GoldBerg认为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结合体(Fi,Si),且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准确推导出来时,C可视为一个构式。“半A不B”显然不是“半A”与“不B”语义的简单加合,因此“半A不B”格式是一个构式。在分析“半A不B”的构式义时,我们不仅要分析其组成成分的意义,还要分析它的整体意义。

“半”是表示中性意义的副词,“不”是带有强烈否定意义的副词。A和B通常意义相反,如“半低不高”、“半阴不晴”。有时也意义相近,如“半凉不冷”,“半明不白”。

当A和B意义相反时,A、B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两端,“半A不B”表示A、B中间的状态和性质。由于“半A”是对“A”的部分肯定,“不B”是对B的完全否定,因此“半A不B”是以A、B的中间语域为界,偏向A方的一段语域,由此“半A不B”的语义重心落在A上。如:那时的天气,也是这样的天气,半冷不热的。“冷”处于A的位置,“热”处于B的位置,天气“半冷半热”的语义就是指天气在“冷”与“热”之间,但语义重心偏向“冷”。

当A和B意义相近时,“半A不B”是对“A”的部分肯定,对B的完全否定。由于A和B语义相近,因此“半A不B”整体表现为对A和B的否定。如:天黑了,大远一盏街灯,半明不亮,昏暗地照着。“半明不亮”是对“明”的部分肯定,对“亮”的完全否定,由于“明”和“亮”都有“明亮”的意思,所以整体表现为“不明亮”即昏暗。

2.“半A不B”的语义倾向

在“半A不B”格式中,A和B的关系通常意义相反。有时是相对相反,即语义相反;有时是绝对相反,即语义相对。

(1)A和B语义相反

语义相反就是指在一个概念域内,由一段到另一段是渐变的、连续的程度之差,两端之间有中间地带①。在“半A不B”格式中,A和B是语义相反的情况有很多。由于A和B语义相反,两端之间有中间地带,因此两者的反义关系没有那么强烈,“半A不B”处于两者之间,所以其语义一般表现为中性义,有时带有弱贬义。如:endprint

a.外膜层由软骨环和周围的肌肉组成,使气管半软不硬。

b.雯青已饿极,拿起饭来就吃,却是半冷不热的,也只好胡乱填饱了。

“半软不硬”表示中性义,没有褒贬色彩。“半冷不热”带有弱贬义,这是因为人们主观上期待饭是热的,但事实上饭处在“热”与“冷”之间,并且偏冷,与主观期待不一致,因此带有贬义倾向,但这种贬义倾向并不明显。

(2)A和B语义相对

语义相对就是指在一个概念域内,非A即B,非B即A,只有两头,没有中间,概念域因此不是一个连续体②。在“半A不B”格式中,A和B有时也语义相对。如:类似这样的企业,与其维持其半生不死的现状,不如让它死掉。“生”和“死”语义相对,概念域不是一个连续体,没有中间状态。“半生不死”却是在“生”和“死”的中间状态,打破了正常的逻辑规则,引起了人们心理上不适应,因此带有明显的贬义倾向。

(3)A和B语义相近

语义相近是指A、B所表达的概念域有相交的部分。在“半A不B”格式中,A和B也可以是语义相近,概念域有相交的部分。“半A不B”是对A的部分肯定,对B的完全否定。由于A和B语义相近,因此“半A不B”整体表现为否定意义。如:天黑了,大远一盏街灯,半明不亮,昏暗地照着。“半明不亮”是对“明”的部分肯定,对“亮”的完全否定,由于“明”和“亮”都有“明亮”的意思,因此“半明不亮”表达的意义是“不明亮、昏暗”,整体上看是带有否定意义的,带有明显的贬义倾向。

三、半A不B的句法功能

“半A不B”可以充当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但“半A不B”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

1.“半A不B”充当定语

“半A不B”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用来修饰其后的中心语。充当定语时,“半A不B”格式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要用结构助词“的”来联系。如:对于半精不傻的人,你们中国有句话怎么说的?

2.“半A不B”充当谓语、补语、状语或宾语

(1)“半A不B”作谓语时,用来陈述主语,所以前面一般都会有一个主语,而且“半A不B”后面不及物,一般不带宾语、补语,也不受否定副词修饰。如:斜月残灯,半明不灭。畅道是旧恨连绵,新愁郁结。(2)“半A不B”作补语时,一般是在“V得”后作情态补语。如:倘若一个人出名正出得半红不紫,那他是断不会淡泊的。(3)“半A不B”做状语时,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一般有结构助词“地”作标志。如:远处的一盏路灯半明不亮地照着。(4)“半A不B”充当宾语时主要是由关系动词“是”连接的。如:罗天诚解剖人性:“做人,要么大俗,要么大雅,半俗不雅是最痛苦的人。

四、“半A不B”的语用价值

“半A不B”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类固定短语格式,结构简单、音节对称,形成了典型的四字格,具有特殊的语用价值。

1.凸显了语义焦点A

“半A不B”格式中,A和B的关系一般是反义关系或近义关系。“半A”是对“A”的部分肯定,“不B”是对“B”的完全否定,从意义上来看,“半B”从反面重复了“半A”的意义,是“半A”的羡余成分。因此,“半A不B”凸显了语义焦点A。

2.感情色彩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半A不B”格式较多的是中性色彩,也有一部分带有贬义色彩,几乎没有褒义色彩。而且其感情色彩很多时候是进入语境后由语境赋予的。如:

a.那时的天气,也是这样的天气,半冷不热的。

b.雯青已饿极,拿起饭来就吃,却是半冷不热的,也只好胡乱填饱了。

这两例虽然都是“半冷不热”,但表达的感情色彩却不一样,这是由于“半冷不热”所处的语境不同。(a)例的“半冷不热”是对天气的客观事实描述,不包含褒贬感情色彩,而(b)例中的“半冷不热”不仅是对饭的客观陈述,而且是说话人主观上不希望发生的,因此带有贬义色彩。

3.语体色彩

“半A不B”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半A不B”格式最早出现于元杂剧中,常用于话本、小说。在现代汉语中常出现在口语、口语化的文学作品等对话中,结构简单,表义丰富,具备口语表达的经济性。如:做身呢子衣服,上身是四个兜的中山装,下身来个大宽裤腿,半土不洋,颇难看,原因就是不协调。

4.韵律特征

“半A不B”结构由“半A”和“不B”前后音节相等的两部分构成,形成了典型的四字格格式,如:半生不熟、半醉不醒、半干不湿等,使得结构整齐、节奏感强、音调和谐,实现了音节上的前后对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给人以整齐、匀称、简洁、和谐的美。

结语

本文从结构特点、语义特征、句法功能、语用价值等方面深入、全面地研究“半A不B”的独特特征和价值。(1)从结构特点上看,A和B同为单音节,大都同为单音节词,也有单音节语素的情况,构成典型的四字格,形成了对称、和谐美;A、B大都是形容词性的或动词性的,也可以是名素或区别词,偶尔有词性不同的情况。(2)从语义特征上来看,“半A不B”表示中心的状态和性质,当A、B语义相反时,大都为中性义,有时根据说话人的主观感情,带有弱贬义倾向;当A、B语义相对或语义相近时,其语义带有明显的贬义倾向。(3)从句法功能上来看,“半A不B”可以充当定语、谓语、状语、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主要充当定语。(4)从语用价值上来看,“半A不B”凸显了语义焦点A;“半A不B”表达中性色彩或带有贬义色彩,几乎没有褒义色彩,而且其感情色彩很多时候是进入语境后由语境赋予的;“半A不B”常用于口语中,口语色彩浓厚;“半A不B”音节对称的对称性,使得结构整齐、音韵和谐。

注释:

①②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48,149.

参考文献:

[1]陈昌来,李传军,等.现代汉语类固定短语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2]李卫忠.与“半”字相关的格式的考察[J].殷都学刊,2000.

[3]李卫忠.与“不”相关的格式的考察[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

[4][美]Adele E.GoldBerg,著.吴海波,译.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邵敬敏,黄燕旋.“半A半B”框式结构研究[J].语言文字学研究,2011.

[6]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

[7]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8]危艳丽.虚词“半”的模糊语义特征[J].語言研究,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结构特点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探讨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