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体育城市构建模式分析
——以宿迁市为例*

2017-11-27 03:15马大慧毛学娇
体育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宿迁生态体育

马大慧 毛学娇

(宿迁学院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生态体育城市构建模式分析
——以宿迁市为例*

马大慧 毛学娇

(宿迁学院基础部,江苏 宿迁 223800)

∶从理论上对生态的概念及内涵进行分析,提出生态体育是一种环境福利性、环境友好型、多元社群型、人文创新型、低碳型和建设型的体育。并以宿迁市为例,提出生态体育城市构建模式。构建生态体育城市,第一要转变体育理念,回归人本位理念下的“生态体育城市”;第二借鉴国内外体育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第三抓住生态体育发展机遇,加强生态体育的制度建设;第四建立政府主导、多方联动机制;第五构建生态体育城市指标、体系,打造 CSD(中央体育区)。

宿迁;生态体育;中央体育区;生态体育城市

本研究以宿迁市为例,通过分析其生态体育城市构建模式,希望在生态体育城市构建过程中,为其它地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经验。从而创造出更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生态体育品牌产品、赛事;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1 生态体育概念的解读

生态体育就是在非建筑和不以建筑为主的环境下,围绕康体、健身以及人的身心体验所进行的自我行为、环境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关组织和各个系统反应。生态体育是多部门、多行业参与,如园林部门、绿化部门、规划部门、城建部门、交通部门等;[1]也是一个交叉性学科,涉及环境学、地理地质、公共管理、城市规划、经济学、体育学等学科。 “生态体育”是一个环境福利性体育,环境友好型体育,是多元社群型的体育,是人文创新型的体育,也是低碳型的体育,是建设型的体育[2]。

2 生态体育城市的构建模式

2.1 转变体育理念,回归人本位理念下的“生态体育城市”

“生态体育”是多样化的。“生态体育”不仅是群众健身、全民运动,也是民生体育。民生体育主体一定是百姓,百姓要转变理念,建立随时、随处、随地体育的体育理念。[3]从英国产生工业革命,人口、产业、市场、贸易往城市集聚,就产生了城市化。城市化直接建立一个秩序,就是工业秩序和城市秩序,这两个秩序否定了两个东西,一个是自然人和自然环境的秩序,第二个否定了本身人正常健康生活的秩序,也是社会秩序。否定了这两个方面,人们首先反思对工业化体育、商业化体育、城市化体育,或者传统更快、更高、更强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有一个觉悟,就是要有一些新理念,回归人本位、回归生态本位的东西,所以才提出“生态体育”和“生态体育城市”。

2.2 借鉴国内外体育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

国外没有“生态体育”这一概念,不是因为他们的水平低或者觉悟低,本身国外城市建设的开始已经注重人跟环境质量的培养,包括规划,所以他们本身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生态体育”是问题倒推法,习近平主席也谈到,中国所有问题都是倒推出来的,不像国外那样原来就注意或不存在,所以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目前存在太多的问题,所以倒推出来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倒逼机制。所以国外和国内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能参照的东西,就是他们表达一个娱乐性体育、休闲性体育、生活化体育,一定要有户外运动,进入大自然当中,这是要向他们学的,国民在这块还不成熟。现在城市化更封闭了,原来小村小镇,都是平房,户外活动多一些。现在一旦更多的人进入城市,都是高楼大厦、水泥钢筋的小盒子,缺少户外的交流,特别是人与人的心理交流,这应该向国外学习。

城市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商业化又是同时进行的。历史发展中的体育也是跟着这样一个逻辑在走的,就是工业化体育、城市化体育、商业化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体育[4]。虽然有的时候可能走歪了或者形成一个扭曲。城市的扭曲或者城市健康扭曲造成了体育或者人的健康秩序在改变,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特别是没有工业化或者矿产资源的城市,这种情况会好些。缺少矿产资源的地方没有工业优势,反倒是后发的生态优势表现出来了。宿迁就是一个农业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水平最落后的地级市。可是宿迁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这个城市没有重工业和矿产资源。前些年有的人认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可能先天不足,现在看来变成了一种优势和资源。

2.3 抓住生态体育发展机遇,加强生态体育的制度建设

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五位一体”发展路径破茧而出,这对生态体育的发展是一种契机。生态体育是经济的问题,它有产业;生态体育是社会的问题,它是全民健身、民生体育;生态体育就是政治,如果做不好,环境破坏了,从社会问题转变到政治问题;生态体育就是文化,体育的一个高级形式就是文化,一些民间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到体育的消费,或者进入体育产业,本身就是文化的东西。最后人们消费的还是文化,还有就是生态文明。生态体育谈什么呢?还不是谈生态文明,所以“五位一体”恰恰和生态体育完全吻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也是发展的新目标。

2.4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联动机制

应该是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促成“生态体育”城市的构建机制,因为研究机构的力量非常有限,需要倡导,比如通过课题研究首先让大家从专业、技术理论、产业、社会发展,包括城市建设转型和建设规划方面有所觉悟或者有所依据。此后,还是要主管部门,比如体育局主管群众健身这一块的群体司、处等。

“生态体育”比盖房子、修路相对方便一些,因为“生态体育”有方便性,有钱人可以“生态体育”,没有钱人也可以“生态体育”,不同于其他非得要有投入或者要有什么条件,有准入的门槛,或者说门槛比较高,没有这么多难度。但是“生态体育”有两个方面:一是官方要在这方面有所关注和设计、指导,要有所行动表现。二是群体互动、各部门要有联动机制。城市转型或者城市建设规划当中,难处就在建筑单位、规划单位或者立项单位、相关审批部门要在社区配置有关生态体育的设施或内容。其中有一个问题,有些作为市场化的投资商,可能更多强调商业性,或者市场回报、利润要求等,政府不能太多迁就这些,一定要考虑人要有非商业性、非市场化、非产业的生活消费和健康消费,如锻炼、养生、活动的设计安排。这块会有一些难度,但是需要下决心。事实上本身不矛盾,现在开发商也把健身、养生作为一个开发的卖点,就像配套游泳池、网球场、国际教育学院,以及儿童幼儿园或者双语教学等,都成为卖点。生态体育在某些地方、某些项目当中可能做了一些东西,但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育”概念,推动力弱了一些。

2.5 构建生态体育城市指标、体系,打造 CSD(中央体育区)

城镇化并不是把旧的城市化产业模式、管理模式、规划模式再引入或者简单的拷贝在城市化里面。一个城市要成为“生态体育城市”,那就要有一个基本指标。归纳了生态体育城市的五大系统、六大一级指标。五大系统、六大一级指标是刚性的、基本的,五大系统就是环境场地系统、内容结构系统、组织管理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以及服务衍生系统。六大一级指标是在五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人文指标要求。因为不同城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包括一些物质文化物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要进入人文指标系统。生态体育城市的五大系统、六类一级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要有当地化、本土化、人群化、民族化、本地化等的内容要求。不同的城市与地域要有不同的生态体育表现形式,生态性就是多样性,所以强调多样性,也是生态的一个概念。

事实上把污染、破坏性或者不合理、不科学的东西也转移到城市化模式里面,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城市,都有汽车拥堵的问题和尾气排放的问题,但是这个消费趋势不可阻挡,年轻人结婚成家都喜欢买个车,交通文明也是产业文明和经济文明的一部分,拒绝不了。在一些城市,选择一个区或者在从一个区当中的摘出一个区域做试点,然后再扩大,从而延伸到产业、市场、政策包括民生习惯等等。比如宿迁市构建生态体育城市有一个亮点,就是CSD(中央体育区),没有这么一个大的区位推动的话,很难带动一个城市的转型,只是在一个社区搞一下带动作用很小,并且周期也很长。所谓CSD,英文就是Central Sports District的打头字母,在宿迁选了滨湖新区,作为“中央体育区”,把一个区域作为发展生态体育的一级,环境禀赋都不错,拿出来下力气推动,产业、市场、规划、绿化、市民消费、建筑、交通等等做完之后,成型了,再覆盖整个城市推广。

座落在京杭大运河与清清骆马湖交相辉映的宿迁市湖滨新城的CSD(中央体育区),落户了众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绿色、环保、时尚、健康生态体育项目。[5]宿迁市政府结合运河临岸嶂山周边沙矿开采无序,嶂山林场生态植被破坏的实际情况,仅仅围绕生态体育城市建设理念,经过三年的嶂山林场生态修复及改良工程建设,一座设计为27洞的标准化高尔夫场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2013年首届中国宿迁骆马湖生态四项公开赛圆满完成,2014年5月,2014年中国宿迁骆马湖生态四项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CSD(中央体育区)打造的品牌赛事。自行车、小轮车运动已成为本区域最具特色的促进生态体育运动。宿迁把小轮车作为建设“生态体育城市”的运动品牌,把宿迁建成全国小轮车基地,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小轮车运动城市为目标,这也直接带动了CSD(中央体育区)生态体育的发展。此外,在CSD(中央体育区)四万人体育场和网球中心2011年底已开工建设。目前CSD(中央体育区)开始发挥覆盖城市推广作用,在宿迁数十公里的大运河风光带上,一些新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在有条不紊的规划与建设之中,还有总投资4.5亿元,用地160亩,江苏省内一流的马术运动、培训、体验基地,为人们的旅游、休闲、娱乐、运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古黄河两岸十分钟健身圈、生态体育公园陆续建成,中国·宿迁西楚文化节、中国骆马湖生态四项赛等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彰显宿迁生态体育城市形象,这些为宿迁建成体育生态城市打下坚实基础。[6]

3 结语

“生态体育”不仅是群众健身、全民运动,也是民生体育。“民生体育”不是依靠个人等单方面的力量能推动的,它是一个全民性的事情,全民性的话还是从自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民生体育主体一定是百姓,百姓要建立随时、随处、随地体育的体育理念,同时也要培养习惯。此外,作为群众体育主导的总局群体司等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体育转型的大条件下倡导“生态体育”,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采取相应行动等。园林绿化、城市规划、低碳交通,包括社区建设、地产开发等针对提高园林绿化率、配套健身器材、建设健身场地等问题,都需要大家参与。从工作的角度来说,要认真对待生态体育转型的研究,要把课题从指标化到指数化全部建立起来。同时,不仅仅要做生态体育的理论研究,还要做与之相关的市场研究、产业研究与城市转型研究。

[1][3]贾海红,邵帅.发展生态体育 构建和谐城市——张凯昭访谈[N],2013-11-18.

[2]发展生态体育、构建生态体育城市[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82/n2832/n41293/n482 9886/index.html,2014-08-12.

[4]穆晓璐.江苏宿迁市打造生态体育城市[N].中国民族报,2010-09-28.

[5]昝丽娟,疏良仁,等.构建多样性的城市文化旅游区——以江苏运河文化城整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0,33(8):52-58.

[6]马大慧,王露璐,等.苏北运河水域生态体育旅游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2:86-90.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ure Mode of Ecological Sports City——A case study on Suqian city

MA Dahui , etal.
(Suqian College, Suqian 223800, Jiangsu, China )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SJD813):生态体育城市构建中“中国·骆马湖生态四项”品牌赛事打造 。

马大慧(198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旅游与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宿迁生态体育
《不忘初心》(书法)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我们的“体育梦”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从新加坡到苏州再到宿迁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