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乒乓球运动训练中的多球训练研究①

2017-11-27 12:43郑怀中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发球训练方法乒乓球

郑怀中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重点少年儿童体校 福建漳州 363900)

浅谈乒乓球运动训练中的多球训练研究①

郑怀中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重点少年儿童体校 福建漳州 363900)

随着我国兵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多球训练法(Multi ball training method)在乒乓球运动训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乒乓球的水平提高具有更为广泛的促进作用。多球训练运动对提高训练者的动作技能有不可言喻的作用,从教育教学效果来看,多球训练既能够节约时间,还能够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技能和锻炼学生的意志。以多球训练方法中“一球一击”手段为主的以下基本技术远远高于单球训练:(1)正手攻球;(2)反手攻球;(3)左推右攻;(4)正手平击等。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意义,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对多球训练进行相关研究能够更为深入地剖析躲球训练方法。

兵乓球运动 多球训练方法 研究分析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在运动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乒乓球训练方法的水平高低决定着球员水平的高低[1]。因此,一个好的乒乓球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多球训练是一项提高乒乓球水平的技能运动训练方法,此方法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乒乓球教练从日本教练对中国女排示范训练当中借鉴而来的,再由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来整合出的一套系统的多球训练方法。供求者使用大量的乒乓球,通过接连不断取球,供球者联系回击球,使用有规律且有强度的练习来达到训练目的的一种训练方法[2]。

1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分析

1.1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基本概念

多球训练从表面意思来看就是要求同时使用多个球体来进行相应训练,在数量极多的乒乓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方法是一种被广泛利用的高效教育教学方法[3]。多球训练方法能够持续地提供不同的落点以及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球,继而使得球员能够得到诸多形式的训练。多球训练的方法不仅仅克服了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时间有限和练习场地少等问题,还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技术动作和必要条件,达到了节省时间和节省体力的目的。但是,在乒乓球多球训练的过程中,球体和球体之间旋转训练时没有进行高效衔接,使得球体在适应能力方面表现不够充分,乒乓球教练应该要充分重视上述情况[4]。除此之外,多球体的训练方式能够培养球员良好的意志力,在多球训练过程中,有节奏地扩大击打乒乓球范围能够加快送球的速度,与此同时帮助兵乓球运动员能够快速移动,加大训练的强度和密度等能够使得球员在生理负荷上达到最大极限。基于此,必须要克服兵乓球 运动带来的不适应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耐力等,有效培养了乒乓球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力和耐力[5]。

2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供球方式分析

2.1 完全由供球者持拍人工供球

完全由供球者持拍人工供球能够有利于供求者根据练习者的技术掌握情况来做出相应反应,举例来说,改变供球的速度以及供球点之间的距离等,能够使得联系着的练习难度加大或者减小,以期能够达到练习的目的。与此同时,供球者在练习过程中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到练习者的动作与质量,与此同时能够提醒练习者,教会学生如何真正地掌握好相应动作。上述供球方式能够被广泛应用与技术训练中[7]。

2.2 木架式多球人工供球方式和发球机全自动供球方式

木架式多球人工供球方式和发球全自动供球方式适合用于强度高且密度集的高负荷练习中,因为供求点能够被有效固定,供球方式较为单一,所以木架式多球人工供球方式和发球全自动供球方式一般适合用于提高学生已经掌握的技术方面。

3 乒乓球多球训练在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基本运用

在乒乓球训练中,少年动作技能的形成经历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阶段:(1)动作阶段;(2)改进阶段;(3)提高阶段;(4)运用阶段等[8]。在每一个阶段过程中,都需要结合少年运动中的生理特点来进行乒乓球训练。

3.1 多球训练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中的相关运用

少年由于精神集中力不够足,所以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紧张和控制力不强等问题[9]。结合上述少年的心理 特点,在学习乒乓球动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清楚掌握好。具体来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直觉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进行多球训练时,要明确好少年的学习方向;(2)根据模仿能力强的少年心理特点,在训练过程中,乒乓球教练应该试着掌握好少年此刻的心理特点,训练过程中,需要让少年明确好学习的主要方向;(3)在学习多球训练时,要让少年能够激发起学习乒乓球的兴趣,把练习乒乓球当成是生命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9]。

3.2 多球训练在提高阶段和改进阶段中的相关应用

少年在多球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少年的身体素质做好多球训练,将其与实际实际情况互为结合;(2)在多球练习过程中,保持好游戏形式,再变换多球训练形式,再提高少年的基础动作水平;(3)根据少年动作的学习特点,加大乒乓球运动量和练习的难度水平[10]。

3.3 多球训练在运用阶段中的相关应用

由于少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其精神集中例比较集中。相比起初学阶段时,此时的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大的进步。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少年的乒乓球技能,要加强练习。

在此阶段中,采用变换与持续联合的方式方法能够广泛提高少年的技能。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有节奏的方式和多方面的练习,能够巩固好少年的动作;(2)在少年掌握好基础动作基础之上,应该采用多球训练的方式通过规律化和客观化地学习来提高少年的动作,最终提高少年的动作水平;(3)在训练的强度以及训练的难度方面,需要在前面两个阶段中更为加强,继而广泛提高其训练任务,让少年能够承受到更大的压力,将压力转换成动力。

3.4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不足之处

(1)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由于不太讲究每一板之间的机会球问题,所以很容易 使得乒乓球运动员产生局部疲劳情况;(2)乒乓球多球训练超越了 发球和接发球等阶段,使得技术训练无法与前面三板互为结合;(3)乒乓球多球训练 的供球线路、速度以及密度等技术方法都在事前设计好,因此多球训练对于运动员的临场反应要求比较高,在适应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太大的帮助。

4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基本方法分析

4.1 人对人的多球训练方法

所谓人对人的多球训练方法主要是由教练和队员提供乒乓球训练,此种训练形式在我国乒乓球训练中应用广泛,人对人的多球训练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操作性强;(2)可变性强;(3)目的性强;(4)控制性强等。人对人的多球训练也可以分成单个多球训练方法和多个多球训练方法,单个多球训练方法是在少年队员中进行的,由第三者提供乒乓球,双方按照技术要求和战术要求等进行实战训练;多个多球练习是在没有对手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训练,此种训练方式由教练和教员来提供球,连续的击球。

4.2 人对机的多球训练方法

现阶段来看,市场上有很多常见的不同功能和不同档次的乒乓球发球机,即使发球机在设计方面和功能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但是发球机终究是机器,在很多方面的调整具有局限性,发球机在训练过程中强度和密度均比较大,但是球员在练习过程中缺少灵活性。因此,人对机的多球训练方法相对于人对人的多球训练来说,整体效果不够好,人对机的多球训练最好是在球员没有对手的时候进行单独训练。

4.3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基础分类

(1)单人多球。由受训者利用工发球机来进行多球训练,发球机相对而言即使在击球的角度,击球的力量,击球的节奏等各个方面不同的改善,但是发球机始终还是机器,不够完全地智能。基于此,无法得到最为理想的效果,发球机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让练习者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单独练习,此种训练方式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1)两人多球。 两人多球训练方式是让练习者在无对手的情况下进行单一方面的连续击球训练方式,每次击球都是由教练员或者队员来提供发球机会,此种持续击球方式可以是上百个,也可以是上千个。练习者击球的方法最终由训练目的来决定 ,可以使用结合技术,也可以使用单个技术。

(3)三人多球。三个人所组成的多球联系方式,需要供球者第一板固定位置进行供球,再由第二人固定进行供球,训练者击打第三板球,继而能够有效弥补一人一组的缺陷。三人多球来向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有效模仿实战,但是由于陪练的时间过多,实际上的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在实际训练中比较少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乒乓球运动训练中使用多球训练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少年的兵乓球技能,帮助少年更好地掌握击球技术。

[1]佐颜辉.乒乓球运动训练中的多球训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26):189.

[2]熊志超.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教学方案设计[J].体育学刊,2009,16(4):74-80.

[3]滕守刚,许立南.多球训练法中多人供球方式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1):82-86.

[4]杨忠华.对男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多球训练强度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3):104-107.

[5]陈露,李振彪,徐君伟,等.有机胶水禁用对乒乓球运动的多维影响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6):103-105.

[6]滕守刚.张继科在重大比赛中的技战术特点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1):64-66.

[7]温娇,董芳琳.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引入身体功能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9):58-59,86.

[8]黄家明.小学生乒乓球运动员受伤后心理反应与应对[J].科技信息,2012,(28):308-309.

[9]刘维芳.论运动技能形成和竞技成绩的起伏与高原现象——用正确理念评价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技术水平与竞技成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3):55-57.

[10]丁玲玲,陈荣梅,靳茹芳,等.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有效教学之定量研究——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调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6):112-116.

G8

A

2095-2813(2017)08(a)-002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022

郑怀中(1973—),男,汉,福建漳州人,本科,中级教练员,研究方向:乒乓球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发球训练方法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冰球运动员身体训练方法多元化的研究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