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①

2017-11-27 12:43徐呈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徐呈涛

(福建经济学校体育教研室 福建福州 350003)

中专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①

徐呈涛

(福建经济学校体育教研室 福建福州 350003)

中职学生的体育能力水平代表着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水平。怎样才能提高中专学生体育能力,这是我国各大中专学校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传授体育知识,使学生对人体变化规律有所认知和了解,让他们明白科学锻炼的方法对于人体产生的积极影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专学生 体育能力 培养

当前,在新时代的今天,对中专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学必须要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全方面的综合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该文分析了中专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的对策,希望能够对中专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1 学生体育能力概述

能力的定义就是人们能够成功完成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通常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就是发展成为可以表现出的能力;第二种就是还没有被激发,潜在的能力。实际上这两种含义所指的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实际能力想要得到发展,必须以潜在能力为基础;潜在能力想要得到体现,必须要有实际能力。体育能力作为人们能够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一种能力,也就是学生毕业之后,结合自身的职业特征、工作性质、健康状况等,独立地、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以此来满足发展自身身心的一种现实需要,简言之就是人们在特殊活动范围内顺顺利利进行某种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就是体育能力。

2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

高度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共识,每个国家的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在强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性、自主性、创造性,更多的重视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工作后所体现的各种能力。

学校体育应结合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独立性、自我发展、主动性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很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体育能力的结构如何?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这一能力?探讨这些问题有利于改革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有利于提早完成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3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性

在国内体育日益终身化的发展背景下,大多数人都积极参与到体育身体锻炼过程中,这就为中专体育教育教学培养出能够独立地、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帮助中专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可以接受更好的体育锻炼。所以,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中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3.1 具有自辅能力与独立能力

在分层次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辅导能力,也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一些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来辅导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样在相互辅导下,不但拉近了生生之间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因为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非常自然,二者之间也愿意接受,这样就会不断提高班级的体育水平,班级内就会营造出一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气氛,有利于整体学生体育能力的加强,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执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3.2 自学能力与自评能力

使学生能够了解体育锻炼对自身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一些体育方法,根据学习环境和自身水平,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在长久的体育锻炼下,养成健康的体育锻炼习惯。同时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低的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质与量差异很大。由于缺少自我评价意识,在掌握技术中,起到了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能够分析和选择内部信息,并明确下一步该做什么。反之,自我评价能力较高的学生,在体育练习中获得信息就会积极地找到改正的方法,可以在最快时间掌握练习的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评练习下,明确提出练习的几点要求,这是引导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前提。对于任何一项知识的学习,自学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了解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对各能力要素进行培养。

3.3 自炼能力与自调能力

所谓的自炼和自调就是能够将已经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方法在体育锻炼实践中充分应用,使自炼活动能够成为学生平日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锻炼水平、身体条件,对运动负荷和运动时间合理安排,并能够科学的调节。可以说这项能力与前两项能力的培养对比来讲,这项能力有些难度,需要在前两项能力培养基础上进行,体育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是互通的,有密切关系的,每项能力的提高都是为下一项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4 培养中专学生体育能力的渠道

4.1 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

在新时代的今天,体育教学目标体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也就是从传统单一的体育课程转变成为类型丰富的体育课程。中专体育教学思想需要从以前的传授“知识技术”模式转变成为多元性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向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和发展的体育教育。我们应从新的方向和新的层次来认知体育教育。应该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对中专体育教育思想进行认知,学校体育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前层面上简单的进行体育教育,而是需要深入地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和体育方法。中专体育的功能与地位等多维性特征要求应该从两大系统上重新定位中专体育的地位,即: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学校体育功能就是在体育与教育功能背景下,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结合的一种体现,它表现在为学生强身健体,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体育知识。我们都知道,学校体育教学功能已经超出于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层面,它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唯有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功能,构建起与现代教育教学相符的体育教学观念,更多方面的挖掘体育教育教学作用,对学校体育作用不断开拓,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达到学生身心上的享受,这样的体育教学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被学生所喜爱。这是体育教学功效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有效结合,是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强有力措施。

4.2 统一的教学大纲与多样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体育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灵活结合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与教学大纲的统一性,可根据中专学校的每个专业的职业特征,在中专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一些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层地意识到体育的内涵,对体育学习有着正确的认知,掌握体育的技术和知识,强化自身身体各方面的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中专学生的生长和发育,对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进行改善,不断提高自身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对学生的支撑活动能力、跳跃能力、平衡能力等进行综合锻炼。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中,在学生对身体发展与体育意识有了基础之后,应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优势等,开设体育课程的选修课,专项进行练习,以某个身体练习项目为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加强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在发展体育能力方面上,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4.3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完善体育教师发展机制

体育教师作为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人员,体育工作效果的高低与体育教师有着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主要在于构建起一支高水平、高水准的体育教师队伍,构建起全面的、完善的体育教师提高机制,再强化学习现代理论知识,对教师的教法与教材大力完善,在多种渠道下,对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与教育思想不断更新,确保体育教师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4 以学生为本,优化体育教学

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与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也就是追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不管怎样形式的教学目标,最后都需要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曾经有很多学生厌倦体育课程,轻视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中,我们需要从各方面认识到,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有很强的生命力,唯有体育教师与学生有效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因素,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在学习体育知识与练习体育运动之前,应该先激发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如:在长跑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到这节知识有些枯燥,这时体育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有关于中长跑的价值,并引用一些有关于中长跑锻炼的名人名言,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能力。可以说,体育课堂教学有很多种形式,教师应将多种形式同时应用,确保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中。如:在有氧耐力学习过程中,可采用定时跑或者越野跑的方式,设计一系列的竞赛场景,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对体能合理分配,最高效率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科学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一种轻松的、愉快的课堂气氛,既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也能提高学生战胜自我的信念,进而努力克服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对学生每个小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这是一个充满竞争力的时代,而这种竞争就是来源于人才的竞争。体育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见,这种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这是我国各大中专学校改革体育教学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我们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研究,在研究和总结过程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1]董顺波.中专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6(35):173-175.

[2]陈文坤.中专体育研究述评[J].内江科技,2011(5):193-194.

[3]张旭生.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137-138.

[4]宋银芬.浅谈针对中专生体质下降的学校体育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6):69-70.

G807.4

A

2095-2813(2017)08(a)-007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073

徐呈涛(1988,8—),男,汉,福建霞浦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