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017-11-27 12:43翟志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翟志清

(广州市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 广东广州 519020)

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翟志清

(广州市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 广东广州 5190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极大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需要通过对于高质量体育教学活动来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教师、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原因在于,在学校中教师通过对于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安排,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他们在有效性的体育教学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有效性的应用自身健全人格对于学习中、生活中、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自身的梦想、有利于自己价值的获得。因此,该文针对健全人格的标准、学校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的方法、开展的意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论述。

健全人格 学校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提高方法 开展意义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时代的改变使得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理念、模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主要的研究和分析内容有健全人格的标准、学校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的方法、开展的意义,有利于学校中体育教师应用有效性模式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健康人格的标准

1.1 心理健康

学生通过有效性的体育锻炼,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能力的同时,需要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对于一些问题持有健康的心态,形成科学化的认识,对于自身不断进行完善、提高对于自己的掌控能力,具有稳定的心理情绪和状态,可以进行有效性的处理,提高自身的人格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1.2 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健康、有效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提高,具有良好的身体生理功能。比如:具有良好的生命活力、旺盛的体力精力、完善的身体结构、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等等。因此,高质量的身体健康指标是反映一个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良好体育教学项目,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

1.3 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学生来讲,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其在复杂环境中进行问题的处理,实现自身的效益和价值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于自身内在因素的协调,有利于充分的满足社会未来高程度竞争的要求,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1]。

2 学校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注重学生的体育教学成绩

对于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来讲,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依照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等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体育活动培训,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比如:足球项目理论和基本性实战教学、篮球的理论和对抗性的教学等。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注重学生体育成绩、忽视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的培养,没有将思想品质、心理素养等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性的融合,使得学生不具有真正的健全人格,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障碍问题,最终影响了其未来的健康发展。

2.2 缺乏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但是,当前我国众多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注重对于教育的规范性指导,充分性的发挥出应试教育水平,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培养。比如:对于一些体育项目来讲,即便是学生在平时没有进行有效性的体育锻炼依然可以通过,并且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是,从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方面来讲,这种方式不具有应用的价值,需要学校和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进行改变。

3 学校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方法

3.1 转变教学观念

学校中的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与教师进行有效性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充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教师需要以学生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主要教学主导因素的思维,公平、客观、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通过良好体育精神的培养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态,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比如:以珠海市香洲区北岭小学的特色篮球为例进行具体说明。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性交流,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性的篮球教学活动,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得学生通过开展良好性篮球活动,提高身体的素质,健全自身的人格。比如:体育教师在篮球教学中需要在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的基础上来对于学生进行专业化的篮球训练。如在每次的体育课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化的体能训练,然后再讲解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通过必要的篮球理论课程的培训、必要的篮球运球、传球、断球、技战术的配合、分组对抗等方式提高学生篮球的素养和能力,在使得他们拥有健康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如进行良好的运球和脚步移动,进行规范性的传球、利用同伴进行必要的身体掩护,开展良好性的防守,前锋怎样带球进行进攻、中锋如何在篮下进行得分、后卫怎样进行高质量的防守,在面对落后的局面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积极的培养,高质量的跑位、有效性的传球等方式进行顽强拼搏,最终获得对抗性篮球比赛的胜利。这种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有效性适应能力对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帮助。

3.2 改革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对于体育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全面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具体来讲,第一,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可以充分的应用好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对于学生进行直观性和形象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对于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性的应用。比如,同样以篮球教学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体育教师通过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将NBA、CBA中的众多精彩技战术配合、过人、传球、投篮等精彩视频进行播放,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对于理论知识进行更加准确的理解。如在2016年NBA总决赛中骑士在大比分1∶3落后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永不言败的品格、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最终以总比分4∶3战胜了金州勇士队,获得了2016年NBA总冠军。通过对于这样视频的播放,学生会被其中具有的精神所感染,在今后的篮球体育教学中在教师有效性指导下,进行刻苦的训练、学习和掌握好篮球的基本性动作,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第二,教师需要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行合理化安排,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进行感悟和体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敢于在困哪面前积极、勇敢的进行拼搏。比如通过对抗性篮球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整体性身体素养、肌肉的爆发力、身体的灵活性。通过良好的乒乓球项目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身体的控制力,可以对于活动中的技巧进行把握。如乒乓球运动中具有削球等动作,需要在刻苦性的训练下、在教师的有效性指导下才能学习到,对于在乒乓球比赛中提升对抗性能力、挽救一些高难度的球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掌握性动作,使得他们在掌握了基本功后进行这方面技术上的训练,有利于通过这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3 构建良好教学环境

具体来讲,第一,体育教师自身需要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起良好榜样,使得学生通过不断的模仿、学习,提高他们自身身体素质、具有健康、平和的心态,最终获得进步和发展。第二,教师需要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树立起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坚定的意志品质,为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比如:在良好的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意志品质,使得他们在长时间的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在教师的有效性指导下,不断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在落后时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不断拼搏,最终超越所有的对手到达胜利的终点。而在篮球类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于历届NBA和CBA比赛中的精彩绝杀和逆转类的比赛通过视频方式进行播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告诫他们无论是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只要敢于拼搏、具有健康、平和的心理状态,永不言败,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3.4 实践活动的有效应用

良好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活力和水平,对于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出重要作用。具体来讲,第一,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喜好进行适当性体育活动课程的选择,教师不应该进行强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施展,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第二,教师需要将体育课程教学和课外众多锻炼身体的项目进行有效性的融合,通过构建一种轻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得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比如:经常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实战化篮球的对抗性比赛。在这种比赛中有利于学生对于篮球知识进行有效性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培养乐观的性格、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使得他们自身的人格健全。

4 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

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体育教师通过良好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教师进行必要体育课程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身体素养,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渐渐养成不怕吃苦、勇于开拓创新、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依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充分提高他们自身思想境界,保持乐观的心态,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其次,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因为各种方面因素的存在,因此不具有健全的心理,在面对着一些事情的时候存在一些心理上的痛苦和问题,往往无法进行有效性的排解,造成心理的苦闷。

5 结语

对于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体育教师通过众多有效性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并且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应用健全的人格在将来的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充分发挥出自身能力,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陈亚飞.当代中学生人格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赵章勇.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152-153.

G807

A

2095-2813(2017)08(a)-010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108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锻炼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