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强:使命所至

2017-11-27 01:00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学科医疗医院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陈仲强:使命所至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肩负使命,锐意创新。正式运行两年后,在陈仲强的带领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向各界交出了一份相当完美的答卷。

当“北京大学”“国际”“社会资本”以及“医院”几个词汇碰撞到一起时,将激起什么样的火花?

“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在这一高标准定位和办院方针之下,多年筹备后,于2014年12月5日正式运行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国际医院”)已交出阶段性答卷:创新学科建设模式、一站式全程辅助医疗服务模式、人才联动模式和精细化管理等逐渐成为发展亮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国际医院的管理模式,不再是传统的‘革命加拼命’,已进化为有理念、有模式、有工具的新型管理模式。”两年间,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的战略规划能力、执行力及管理能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使命使然

走进国际医院正门,穿过微缩版的“北京大学”西门和“博雅塔”,视野顿开:占地297亩的院区内,传统园林式的旖旎风光与多幢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舒爽宜人;门诊大厅气势恢宏,秩序井然,全无传统三级医院拥堵繁杂之象。

众所周知,国际医院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方正集团合作,投入重资兴建,为亚洲最大单体医疗群落,规划之初便秉持“社会办医”性质,起点颇高。

高起点之下是更高的使命。采访过程中,陈仲强多次提及“使命”一词。“在健康中国战略下,社会办医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下好国际医院这盘棋,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方正集团给予了陈仲强充分的信任。但在2015年上任伊始,因缺少成熟模式借鉴,打造适合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找到破题的突破口,是陈仲强面临的巨大挑战。

陈仲强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创建新型的诊疗服务模式。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做院长多年,陈仲强曾摸索出“降低平均住院日”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2002年,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通过流程优化、绩效改革及新技术应用,“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效益,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实力大幅度提升。

“相比传统公立医院,社会资本创办的医疗机构必须更加注重效率。”2016年4月,国际医院的“一站式全程辅助医疗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全国首创。

简而言之,此模式为通过学科整合、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支持,实现了患者在家能挂号,缴费不排队,诊区内可完成挂号、就诊、缴费、检查、检验、治疗、预约大型检查及住院等环节,从入院到离院,每个环节都能得到信息提醒和人员的辅助支持等人文关怀。

“这一模式在公立医院很难做到,但在机制灵活的国际医院比较容易。”陈仲强认为,对任何医院来说,最大的资本就是患者的口碑。

2016年下半年开始,一个现象越来越明显:尽管国际医院地处北京五环外的昌平区,却有越来越多,尤其是外省份的患者慕名而来。“疏解市中心大医院的患者流,面向全国患者,本就是国际医院的定位之一。”至今,外地患者数量已占国际医院住院患者数的70%。

平台方略

科学的规划对医院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陈仲强及其领导班子为国际医院定的基调是“稳中求进”:五年“构建稳定的学科队伍、特色鲜明合理的学科布局,形成特色管理模式及特殊运行机制”;十年办成“强学科、树品牌、优服务,综合实力较强、专科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医院”;五十年内,“建成与国际接轨,临床水平一流的医教研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在陈仲强看来,“五年计划”的前两年“走得很顺”,但未来,每一步都须走得更加稳妥、扎实,“有弹性”。

在国际医院助理院长谢刚看来,“以机制创新加速医院发展”是陈仲强院长的重要办院思路。“比如五年规划,定了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每年围绕战略确定清晰的工作目标,狠抓落实。”他介绍,医院的每项重点工作均以项目方式推进。例如2017年,医院设立了十三个项目组,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扁平化管理,快速推进。“国际医院要打造的,将是社会办医的另一个样本,另外一种出路。”

短短两年间,国际医院陆续建立了各类成熟的管理制度,完成了65个临床医技学科的组建,创建了骨与关节疾病中心、神经疾病中心、肿瘤疾病中心等六大中心,以及消化内科、眼科、肾内科等多个重点学科。

陈仲强认为,成果的取得,是在“医疗专家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医院管理模式”下,医疗管理和企业管理团队协同合作,互为支持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医院的天然优势。“医疗管理成员多来自协和、301医院和朝阳医院等大医院,很有经验;企业团队成员都曾在大型企业任职,工作方法规范、执行力强。”

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各附属医院的支持,国际医院先天规避了多数民营医院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品牌、学科、人才方面的短板。目前,医院学科建设存在三个模式:全职学科带头人和全职医师团队形成“自建学科”;“北医系统”支持现职主任领衔,与国际医院对应科室的“共建学科”;通过对北京市特色学科团队的整体引入,聚“医生团队”之力以增强医院整体实力。“在学科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并无不同,抓精细化管理和质量安全也同样都是根本。”陈仲强表示。

随着医院一步步发展壮大,“使命”二字“顺理成章”地将陈仲强的视野由内部延伸至外部。

5月11日,北京市昌平区医疗联合体签约仪式举行,国际医院成为昌平中部区域及紧密型医联体核心医院、昌平胃肠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成员单位共计26家。而这也意味着,国际医院成为北京市首家社会资本办医的医联体核心医院,将统筹协调并帮扶区域内医疗机构,做实区域医疗中心概念。

“这是政府对我院的充分信任,服务地方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陈仲强告诉记者,近两年,国际医院同步规划的影像平台、检验平台、放疗和肿瘤平台,甚至后勤保障等平台,旨在打造一个大的集成平台。对内,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完善服务范围;对外,形成“北医系”支撑,汇集全国知名专家,落地高新技术和疑难技术的支撑平台;同时,得益于机制,国际医院也已成为更多医生有序、自由的多点执业平台。

不远的未来,国际医院内8000余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及培训场地,也将成为其他基于社会资本创办的医疗机构的孵化器。因为在陈仲强看来,这既符合国际医院兼容并蓄的初衷,也是其成为行业标杆的意义所在。

陈仲强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

猜你喜欢
学科医疗医院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