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峰:在转型中实现跨越

2017-11-27 01:00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临汾市联体医疗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苏学峰:在转型中实现跨越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通过四大工程和六项建设,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跨越,临汾市人民医院驶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9月17日上午8时,医联体工作会议暨新技术论坛在临汾市人民医院报告厅举行。会上,临汾市人民医院公布第二批医联体28家合作单位、54家协作单位名单并授牌。同时宣布成立骨科等46个专科医联体。截至目前,与临汾市人民医院合作的医联体单位已达205家。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优势资源下沉,医联体建设显示出临汾市人民医院现如今强大的综合实力与技术自信。

近年来,在院长苏学峰的带领下,医院开始全面的改革转型,医院总收入以年均15%~25%的速度递增,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国家“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全国巾帼文明岗、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等各项荣誉源源不断……

四大工程促转型

2011年1月30日,苏学峰担任临汾市人民医院院长。上任伊始,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审时度势,苏学峰给临汾市人民医院制定了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围绕医疗、防保、教学、科研、急救、康复“六位一体”的转型格局,通过实施医院建设四大工程,打造人民满意的晋南一流区域性中心医院。

首先是院区整合工程。2014年10月,在当地市政府、卫生计生委的规划和支持下,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8亩拓展到371亩,建筑面积由原来的5.56万平方米拓展到17.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由700张增至1500张,为医院的振兴崛起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工程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放大,更注重内涵的丰富与升华。医院新增了放射科、CT室、胃镜室、120急救中心等基础设施,对医疗流程进行了全面更新和规范。院区整合工程的最大亮点,是受当地市政府、卫生计生委的委托,托管了临汾市中医院,并对中医院基础建设进行了升级改造,在人员、技术、管理上对中医门诊病房实行全面对接。此举不仅帮助中医院摆脱了经营困境,而且使临汾市人民医院实力大增。

其次是技术装备和学科建设的二期工程。苏学峰在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上动刀子,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影响医院进步的弱势上下猛药,先后引进了PET-CT、Achieva3.0T核磁共振、数字胃肠机、DR数字化X光成像系统,以及华北地区唯一一家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示范实验室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新增了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新建了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儿科住院楼等临床科研项目,使医院脱胎换骨,由原来的传统诊疗型向科研学术型跨越。

再次是经营创新工程。为了应对市场挑战,苏学峰提出“经营创新”的新理念。一是针对全民健康的意识增强,积极开展团体体检、外围体检、出院随访、健康教育活动,构建起以亚健康人群、老年康复人群为重点的30万固定客户群,有效扩大了医院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二是确立“服务营销”的观念,以医院为投资人,设立服务公司,主营资产延伸业务,目前已完成辅医移交事宜,初步达成骨科3D实验室合作协议。三是在与上级医院、基层医院横向联合的基础上,鼓励医疗资源下沉,号召各科室主动开展专业合作,与7所县级对口支援协议医院和17所医联体合作单位进行广泛深度业务合作,在促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同时,探索双赢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影响力,扩大了医疗服务范围。

最后是员工福祉工程。关心职工生活,维护员工利益,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医院根据年度考核情况,进行工资调整、差额补发、同工同酬等工资改革,增发工资、“五险二金”、取暖补贴、餐补及节假日加班补助,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完善职工健康档案,关爱离退休人员,营造了团结奋进的良好文化氛围。

六项建设绘蓝图

四大工程使临汾市人民医院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苏学峰分别在学科、科研、管理、信息、医疗质量、后勤六方面谋划出六大发展蓝图,归结为六项建设任务,在医院软件建设上大打翻身仗。

一是学科发展。医院制定了“二三四五”学科发展战略,即开展微创、介入两大技术,打造儿科、妇产、急救三大拳头专业,加强检验、影像、超声、病理四大基础学科建设,建成全省一流的心脏、神经、骨创、体检、肿瘤五大中心。该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

二是科研创新。医院积极在技术科研上寻求突破,近五年来累计申报新技术、新项目近400余项,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内科胸腔镜等5项内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肩关节镜诊疗技术、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等20余项内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三甲技术项目完成率提升到95%以上。

三是精细化管理。苏学峰将医院基本运行指标、质量安全指标和三甲监测指标等综合目标任务,按科室病区进行层层分解,定期进行点评公示和绩效考核,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医院成立了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和技术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了医院健康、高效、科学运行。

四是信息化建设。苏学峰提出打造“一大信息引擎”的理念,先后投入1亿多元进行信息化建设,目前,信息系统涵盖了数字化医院三大体系中的临床业务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同时,医院建立的远程会诊中心和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外联国内知名专家,内联县市医院,真正打造了一张百姓健康保护网。

五是医疗质量提升。苏学峰以“质量立院”为理念,狠抓病历整顿,开展院周会点评制度,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改进。各科室严格“三合理”制度,强化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推行适宜技术,开设日间病房,促进合理用药。2017年,全院药占比低于30%。

六是改进后勤保障。积极探索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聘请国内理念最先进的物业公司接管后勤运行工作,增加了辅医、护理员、送餐等服务项目,并通过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体系和考核标准,确保后勤安全、高效、高标准运转。2016年,医院荣获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

医院发展和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苏学峰专门制定了《临汾市人民医院五年发展规划(2015—2019年)》。他表示,按照规划要求,医院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调动全院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各环节部门的正能量,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早日实现“晋南一流区域中心医院”的发展目标。

苏学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院长

猜你喜欢
临汾市联体医疗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梁镇北坡村 “一抹黄”带动“全民富”
临汾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临汾市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的住房改造问题研究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