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金色的阳光

2017-11-27 10:28刘景智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供销沙河供销社

刘景智

相信凡是能够把信念挂在云天的人,必定是身心愉悦的;相信凡是能够把根植入一片土地的供销情,必定是不会终结的。因此,坚持和坚守的精神,如同不能离开的阳光、土地、粮食和水,牵引供销社人走向希望的未来。

—— 题记

一个秋天的到来

奔波一月,一万亩土地托管项目终于落地沙河供销社。

望不断的青山。站在山梁上极目远望,一份由来已久的豪情,打山坳里升起,如这金色的阳光与鳞次栉比的金黄的田野交相辉映。

“又是一个好收成啊!”

岳安岭对着高塔乡副乡长以及一干村干部说。

“我们把这一片土地交给供销社,下面就看你们的了。”

“你们听到的,老百姓开会时说的那些话,都是心里的。”

“在自己的土地上务工,大家都期望着赶供销社的船呢。”

大家的七嘴八舌,像是阳光用语言沐浴着山乡的未来。

是啊,仅仅十天,岳安岭一班人在五个村白天黑夜连续开了十几场会议,四个土地专业合作社成立起来了,核心示范区域516余户1800多亩的土地托管协议签订了。

农业,这天地不朽的血管,流淌着供销合作社一系列的跌宕、粉碎和新生。认真地与泥土交谈,供销合作社一次次沿着山脊把阳光赶进天空,一次次就着溪流把希望灌进田野。

四川,南江,一块红色的土地。

沙河镇,距县城23公里,清清的南江河穿场而过。多年来,沿河两岸七乡一镇的田间地头始终叠印着沙河供销合作社的足迹……

这不,又一个金色的秋天,沙河供销合作社用自己的行动无疑又向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纵深前进了一步。

一位汉子的诺言

岳安岭,1980年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参加沙河供销合作社工作后,先后从事勤杂、多种经营、驾驶员、办公室和政工等工作。三十多年来,他目睹了供销合作社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风光和喜悦,经历了供销合作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痛楚。2010年他担任了沙河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主任职务。曾经有着300多人队伍、2000多万资产、引领过全县魔芋产业发展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又该向何处去?……

“我是供销人,一生只想干供销社的事。”

军人出生的他懂得稍息立正,胸膛绝不凹陷,跨步绝不寸短;无论如何中年向晚,难得卸妆也总觉匆急,只是认为自己承担着一种使命和责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住它、改变它,让它活起来!

上任伊始,他立足“建好一个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供销事业”,果断筹资300万元升级改造供销合作社洛坪综合市场。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泡下来,岳安岭带领的一班人差不多都瘦下来一圈,似乎人困马乏,头一挨枕就会迷迷糊糊睡着……而占地面积10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门店158个,摊位460个、可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一次容纳农民和社区居民3000多人入市交易、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新型市場已然成为南江县以及巴中市最大的乡镇综合农贸市场。市场设施齐全,功能齐备,还专门为贫困户农民和残疾人设立了自产自销专摊,年免费和优惠金额近10多万元,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颇顺人心。市场形成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为片区人民提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2012年被四川省工商局授予“全省三化建设示范市场”。

他带领他的团队与七名下岗职工合伙办起了DLY仔猪繁育场,年产仔猪2000头,出栏肥猪1200头,产值420万元。他坚持“推广科学养猪、引领农民致富”理念,领办了114户农户参与的三元生猪专业合作社,年销售生猪8000余头,其中有20多户年出栏2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有力带动了生猪产业发展。2011年9月16日晚,因特大暴雨发生地质滑坡,汹涌的洪水裹挟着泥石堵塞了繁殖场的排水沟。半夜接到电话,岳安岭立即从床上爬起,带领职工冒着大雨连续奋战了四个小时,保住了生猪和圈舍财产安全,500多头生猪无一损失,而他和同事们满身糊满了淤泥,手脚伤痕累累。这年,三元生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四川省百强示范专业合作社。

他历时一个月深入了解城镇和乡村废旧物资收购情况,外出走访了8个大小厂家和集散中心,认真分析运作模式和运作方式,2014年,沙河供销合作社联合5家废旧物资收购个体户,利用闲置资产入股30万元组建了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目前公司已经添置设施设备80万元,加盟的个体户近20家,年购销额达到了1500多万元。沙河供销社已经成为南江最大的废旧物资集散地和中转地。

践行诺言的背后总是牺牲和付出。有同志说:“我们的岳主任把事业当饭吃,把热爱当菜下饭,不服不行。”这话确实不假。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照顾自己。妻子急病做手术时,他还在广西柳州出差;大女儿步入大学殿堂的路上,他还在郑州推销农副产品;二女儿抱怨,只有在风里才能抓住一丝父爱……妻子每次外出看望女儿,总要为岳安岭做好两件事:炒好几天的菜储藏在冰箱里;买两件方便面和两件牛奶放在办公室。

人生如棋,落子不悔。虽然有无数次机会转行,但岳安岭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离开沙河供销合作社半步。他在沙河镇的一个小山村长大,与土地与农民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老父亲说过,一缕阳光、一朵白云就能搭建一座天堂。身体里的宿命通通放下,在并非昨日的时间,却在相同的地方,供销合作社愿意把天空尽可能地让给阳光和白云,把灵魂尽可能地让给土地。

一腔情怀的泼撒

岳安岭的魂一直都由供销合作社携带。

供销合作社在农村走,他就在山水之间跟着走。

2012年5月的一天,岳安岭一行沿着一条窄窄的水泥路走进八庙乡方家坪村杨仁安的家中。男主人穿着一件已经分辨不出颜色的旧衣服,皮肤黝黑,满脸尘土,到瓦屋架的房檐下放下麦捆,看见几个人抬着几包东西走进院坝,似乎想要问话但又没有问出来。endprint

“你是杨仁安吧,我们是沙河供销社的。”岳安岭抢先一步要去握手。

“地里活正忙,看我一身好脏……”伸出来的手又缩回去了。

“我们在村上了解了你的情况。你当过兵,也是党员,家里六口人,只有四个人的土地,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还是很困难的,但是给村里提的要求很少。我也当过兵,今天特来看望你,也有事情和你商量。”一番话解除了杨仁安眼里飘动的疑惑。

在阶沿上坐下。看上去杨仁安近五十岁,实际上只有43岁。不知是因为曾经共同有过的立正稍息的姿态,还是眼前略显拘谨和无奈的神情,岳安岭心里反正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谈到家里的情况,杨仁安没有那种唉声叹气的样子:“这些年乡上和村上的干部对我们太关心了……两个老的都八十多岁了,儿子十七岁就出去打工,女儿在读初三,平时女人在家照顾屋里屋外,我就在县城当背二哥。”

杨仁安顿了顿,第一次露出了微笑:“家里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凡事向前看嘛!”

“要的就是你这种精神!”

岳安岭说出了来访的主要目的:你家处在方家坪的中心位置,供销社准备在这里建一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由你来负责。你腾出来两间房子简单装修一下,费用和铺设的商品,还有货柜货架、电脑等设施设备由供销社负责。我们和村里商量了,要建立核桃种植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你也是具体事务负责人之一。

杨仁安显然提高了声音:“那我也是供销社的一员?……就是想为乡里乡亲做点事情,可我啥都不懂!”

“放心吧,我们和乡供销分社要来具体指导,你还要参加每个月的培训,到县城学习农村电子商务,边干边学,培训费不用考虑,只是要多跑几腿杆路啰。”

一个月后,顶着火辣辣的阳光,方家坪综合服务站开张了。村民们陆续赶来,汇成了一个小小的节日。这个偏远的有着600多户人家的村落,从此有了买卖不出村的方便;贫困户杨仁安也有了焕然一新的精神和面貌。

燕山乡。张国佑,一个略显干瘦但精神矍铄的老头。二十几年的“双代员”,十多年的供销分社主任。老先进,老供销,说起供销合作社,嘴里能够蹦出豆子。

六个开间的双层建筑旁,黄桷树叶片幽绿,寸间的宽窄隐含了无数层次。2014年7月,张国佑在沙河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和参与下,用四个门面和农资商品入股恢复了供销分社,并支持了农科电商体验站等服务设施设备的投入。他把在外打工的小儿子召回来担任分社主任,用一年时间在七个村建立了综合服务社。现在一个电话,化肥、农药、种子和生活用品都能配送到农户家里。

“我没有忘记供销社。那些年送货下乡收货进城,摸爬滚打发展魔芋核桃生产,供销社红火呢。你看我这份家业,都托福供销社。这些年来供销社没有声音了,我横看竖看,老百姓最信服的还是供销社。现在生产发展、生活所需跟以前都不一样了,农村里头还是要供销社来领头,为农服务的宗旨还是供销社的啊!”

“感谢岳主任一班人三番五次跑路,了却了我的感恩之情。为了老百姓更方便,供销社的事我都举双手。分社筹了一些资金,落实了部分土地,也给供销社和乡上汇报了,准备办一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一个林下种殖专业合作社,至于電子商务那摊子事是他们年轻人的。我嘛,有时候给他们出个点子,帮着打个下手”

张国佑的布衣上,沾满了阳光细碎的低语。

就这样,无所谓心思或奢望。岳安岭带领他的团队,一寸一寸在山乡跋涉,泼撒一腔情怀,涂染着农户人家一年又一年生活的梦想,深入了人们生命的细节。

供销合作社之于农业、农村、农民,没有丝毫张扬的意味,根须依然茁壮,虽然因为改革,一些结构和方式已经改变,但茎叶的繁衍是动态的。正如在时间上行走,需要不断变化的观照者,昭示一种心灵的存在。

一片阳光的舞蹈

几年中,岳安岭带领他的团队踏遍了片区8个乡(镇)、68个村的山山水水,深入2000余户农户的家中,不仅送去了生产生活物资以及致富发展的理念,而且还帮着村社记账理财,一个笔记本满满的都是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希望。他深知,老百姓对供销合作社是有感情的,是有期待的,供销合作社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未来就在他们中间。

扁担精神,背篼精神……那些过去的年月,不管是一根扁担,还是一只背篼,翻山越岭走乡串户,供销合作社挑着的背着的都是党的关怀和农民群众的希望。供销合作社久违了或是失而复得的记忆在山水之间恍然醒过来,又从岳安岭的心原上飘过,那些岁月的擦痕用金色的阳光包裹,永远都是日夜所见。

2016年,沙河供销合作社出资3万元,村集体出资2万元,在高塔乡普照寺村带动35户村民入股50万元组建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出资5万元,引导返乡成功人士李明华发动62户贫困户,充分利用土地富硒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托管等方式,组建果圃专业合作社,发展了核桃、油牡丹、山地蔬菜等特色种植业和巴山土鸡、肉牛等养殖业。常年参与生产管理的农民8人,生产管理旺季务工农民近80人。

“每个月就这几天,工钱每天100元,家还照管了,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给核桃树刷干的52岁的贫苦户赵彩群露出由衷的喜悦。

“还得感谢供销社。村资产有你们帮着理,我们放心。”一位老大爷这样说。

“资金互助也好,上个月猪圈垮了,我贷了两千块,方便得很呢。”一位妇女说道。“现在办啥子事都方便。”她又补充道。

供销合作社任何一种姿态都能填补泥土和灵肉的空缺和缝隙。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种子、化肥、农药……供销合作社用阳光酿制的恩泽,足够泥土的城邦、作物的家族、牲畜的集市构成尘世的山乡人间。

岳安岭多次深入高塔乡,与原供销社下岗职工、现红庙村党支部书记马荣正交心谈心,2015年在高塔乡恢复供销分社。马荣正以自己创办的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园为基础,联合10家专业合作社组建了盛大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社员743人,引领454户农民,栽植核桃大苗15000株,建中药材园300亩、汶川李子园600亩、养鱼塘2口,养殖黄牛200头、巴山土鸡15000只,年产值达800余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2500元,惠及贫困户335户1107人。发展集踏青、钓鱼、自由采摘等特色内容为一体的农家乐四家。endprint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马领头”。“马领头”这个名号也不知老百姓是从啥时候喊起来的,反正是“马领头”不仅带动了红庙村的产业发展,还辐射了周边的四个村13社。一个月集中一次开会研究产业发展事项,已经成为这些村社约定俗成的事务。岳安岭等供销社人自然也成为了常客。

就这样,沙河供销合作社探索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供销社分社+合作经济组织”的“村社共建”模式,一方面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发动、带领群众的组织优势,有效组织农户抱团发展;一方面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发展产业、适应市场的经营优势,确保了共建的合作经济组织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几年的时间,沙河供销社以基层社带分社、以分社带村级网点(站),以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验站为载体等方式,恢复了7个供销分社,建立了2个农村资金互助社,30个农资农家店,9个庄稼医院,4个再生资源直营店,22个村级服务社,59个经营服务网点,覆盖了片区85%的村社。通过1个农产品流通协会、23个专业合作社和专合社联合社,覆盖了沙河、下两、大河等三个片区的47个行政村,近万户农民集结在供销合作社的周围,年组织供应农用物资6500吨,推销油菜籽、生猪等农产品8740吨,年购销额上亿元。

抖落尘土,总有一缕光线舞蹈在阳光里。已经淡化了的场景,如果一旦还原,如遍山的核桃树、汶川李子树、林下的巴山土鸡等产业,欣欣向荣,隐喻了万物生机的形态。供销合作社以山峦的模样,以溪水的步伐,重新进入农业的身体,步入农村的山水,植入农民的心田,遍地都是父母、兄弟和姐妹。

露珠从田野爬上来,在阳光哺育的万物上跳舞,听见了这山乡最亲切的音韵创造的无数表达……那些乡邻,那些庄稼,那些牲畜,那些田野,那些山林,无一例外总是与供销合作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一样都别想逃出岳安岭的眼睛。

一种精神的昭示

手端簸簸盐,肩挑担担货,头戴黄荆圈、脚穿粗草鞋,这是供销合作社的历程和形象,也是供销合作社气宇轩昂深化综合改革岳安岭和他的团队经常要复述的一种精神。以青山做背景,以绿水做底色,无法漠视、无法无动于衷的信念之光,源自于一种使命的忠诚和精神的坚守。把“服务三农”的事业交付给清风,压住万亩山川的窃窃私语,供销合作社绵绵不绝的队伍又在田埂上延伸。

2015年沙河供销合作社在综合农贸市场建设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集社员之家、便民代办、产品置换、电子商务、农技咨询、资金服务社、统战平台,教育培训等内容为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了周边10多个乡镇近20万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2016年沙河供销合作社农民社员达到3500多人,在广泛吸纳了农民社员和农民专業合作社参与的基础上,恢复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完善了决策和议事规则,提高了农民社员在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2014年、2016年沙河供销合作社两次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表彰为“基层社标杆社”。

2017年3月,作为全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暨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的核心现场,沙河供销合作社以为农服务中心为载体,从最基层实现了“为农、务农、姓农”的要求,生动地诠释了帮民办事、帮社记账、帮村理财、代购代销、代耕代养“三帮双代”五项服务,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供销合作社对土地的情感是敬畏的。树叶总在归根的路上,是一种精神不灭的情怀。在远离过去的日子里,许多物事都成了渐行渐远的符号,而岳安岭带领的沙河供销合作社一班人因为执着和坚守,知道供销合作社与农业、农村、农民什么是心心相印,什么是肝胆相照,而且从来不马虎。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阳光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悦耳,因此岳安岭带领的团队总是笑得很灿烂……

谛听:传说是地藏菩萨的坐骑,尤其善听人的心,一直扮演着信者和吉祥之物,表忠诚不二。

谛听:注意地听,仔细听。

供销合作社不说话,但山乡什么都知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销沙河供销社
小镇供销社
白沙河
那些年的供销合作社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
抢渡沙河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探究
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基于流通视角的区域农产品供销问题分析及服务平台设计
中国乡村之声
浅谈财务管理在黄骅市供销社资产管理中的作用